
周文彰:一塔流丹燦若星
一塔流丹燦若星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南園詩之二
作者:周文彰
上一輯《滿園艷麗自藏芳》(南園詩之一),選的是以春天、綠色和鮮花為主的絕句。這一輯《一塔流丹燦若星》,則輯錄以南園建筑和其他景色為主的絕句,與朋友們分享,請行家們指教。
這些詩,收錄于我的《詩韻校園——國家行政學院校園詩》,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1 主樓
一塔流丹燦若星,
群樓煥彩映天庭。
公形不語藏深意,
豈是皇朝頂戴翎。
(2015年8月27日)
一塔流丹燦若星,
群樓煥彩映天庭。
公形不語藏深意,
豈是皇朝頂戴翎。
(2015年8月27日)
學院主樓高9層,正中塔頂是深紅色的三棱形,常被人聯想起清代官帽頂戴花翎。2010年春節前夕,我代表學院去慰問學院籌建人之一、原副院長張鏡源同志,才知道三棱形象征公務員的“公”字,紅色象征“熔爐”,寓意這是培訓公務員的學府,紅顏色系汽車烤漆制作,故能長久保鮮。真是獨具匠心!

2 院徽
彩光煜煜照芳菲,
紅底金星嵌國威。
晚看書山寧靜影,
朝迎疾步主人歸。
(2015年10月4日)
彩光煜煜照芳菲,
紅底金星嵌國威。
晚看書山寧靜影,
朝迎疾步主人歸。
(2015年10月4日)
院徽由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設計者、北方工業大學二級教授肖紅設計,經全院教職工層層投票,從19個備選方案中篩選出來的。深色的中國紅和四顆五角星象征“國家”,院徽采用公章般的圓形象征“行政”,居于院徽中間的學院主樓圖案象征“學院”。作為曾為院徽的誕生操心的人,每當我看到院徽在陽光和燈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就有說不出的高興。

3 院標石
一尊臥像望天遨,
又似云梯拾步高。
何以紛來留倩影?
只緣此苑李和桃。
(2015年8月11日)
一尊臥像望天遨,
又似云梯拾步高。
何以紛來留倩影?
只緣此苑李和桃。
(2015年8月11日)
為找到一塊適合校園環境的石頭,2009年6—8月,學院相關同志四下京郊房山,從石料場精心挑選,最后由我去石料場敲定。這塊石頭為河南玉、色澤為“晚霞紅”、面積為630 cm×280 cm,重26噸。2010年9月1日即學院秋季開學前夜,院標石被安放在學院東門花壇正前方,此后又在背面鐫刻了學院簡介,簡介由著名書法家王學嶺用楷體書寫。院標石立刻成為學院的標志景點之一,教職工學員都愿意在院標石前拍照留念。

4 “學無止境”石
學無止境字遒雄,
枝葉關情意蘊豐。
一瞥胸中澎湃起,
決心暗下欲騰空。
(2015年7月24日)
學無止境字遒雄,
枝葉關情意蘊豐。
一瞥胸中澎湃起,
決心暗下欲騰空。
(2015年7月24日)
南園港澳中心東側的文化石,正面鐫刻著米芾集字“學無止境”。背面則是我用草體書寫的鄭板橋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塊石頭是與院標石一塊進入校園的。院標石價格原已談定為6萬元人民幣,可當我去石料場拍板購買時,老板卻要7萬,少一分不賣-----真是關鍵時刻拿我們一把。我急中生智說:“可以!但要送我一塊!”我用右手指了指這塊石頭。老板急了:“那怎么行?單買3萬呢!”我斬釘截鐵地說:“生意想成就是如此!不然,我們走了!”說完,我扭頭就走,大家也跟著我作離開狀。結果老板讓步成交:買一送一。


5 游泳館
銀灰立面橢圓形,
貌似車廂永久停。
綠色環鑲多靜雅,
池中擊水不安寧。
(2016年11月28日)
銀灰立面橢圓形,
貌似車廂永久停。
綠色環鑲多靜雅,
池中擊水不安寧。
(2016年11月28日)
游泳館為港澳培訓中心建筑設施的一部分,外觀造型別致,像一節橢圓形火車車廂,底座以綠植環繞。白天,行人從外邊看不見泳池,泳池里的人卻能透過通體玻璃墻欣賞館外景色。

6 學員公寓
學習時分不見生,
但留幾凈玉窗明。
凝神課室聽情理,
書桌燈前苦讀聲。
(2016年11月28日)
學習時分不見生,
但留幾凈玉窗明。
凝神課室聽情理,
書桌燈前苦讀聲。
(2016年11月28日)
與大學校園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校園除了上下課時間外,路上幾乎看不見多少人。學員每人一個單間,課余時間學習都可以在各自房間內進行。

7 幽 徑
彎曲如蚯蚓,
斑斕似小蚣。
清晨聞履響,
薄暮雅情濃。
(2012年8月25日)
彎曲如蚯蚓,
斑斕似小蚣。
清晨聞履響,
薄暮雅情濃。
(2012年8月25日)
校園有一雅靜的小路,蜿蜒曲折,如同蚯蚓。路面鋪著色彩斑斕的地磚,又似蜈蚣。路被密林覆蓋,富有曲徑通幽的意境。這個路面,因2012年校園道路重修而消失了。

8 紫藤長廊
華燈邀月筑光墻,
拱頂幽明賽殿堂。
結伴穿行猶入夢:
婚紗飄逸在身旁。
(2015年1月30日)
華燈邀月筑光墻,
拱頂幽明賽殿堂。
結伴穿行猶入夢:
婚紗飄逸在身旁。
(2015年1月30日)
校園道路多為綠樹包裹。其中一段,刻意修為步行道。道路兩旁西式圓柱列陣,圓柱之上嵌著拱形鐵架,藤蔓覆蓋,伸展開去,猶如景深雅致的屋頂。入夜,四周幽暗,唯有長廊燈光通亮,與門下弟子散步穿行,猶如在廳堂之中。弟子之一小魯突發感慨:在此舉辦婚禮,一定別有洞天。今晚,我和他單獨散步于此。盡管寒冬摧毀了綠色,我們反復穿行其間,體味想象,乃得四句。

9 好時光•共同家園
雨過驕陽如火,
幽草靜、樹婆娑。
蔭綠誘人人入處,
橫蹲一對鵝。
莫問何巧遇,
避酷暑、躲蒸鍋。
彼此相窺覷,
共享一涼窩。
(2013年7月16日)
雨過驕陽如火,
幽草靜、樹婆娑。
蔭綠誘人人入處,
橫蹲一對鵝。
莫問何巧遇,
避酷暑、躲蒸鍋。
彼此相窺覷,
共享一涼窩。
(2013年7月16日)
盛夏酷熱,我在校園散步想象而作。

10 拐角上的樹
遠看沿邊樹,
形如巨傘開。
遮陽防炙烤,
舒適自然來。
(2016年7月19日)
遠看沿邊樹,
形如巨傘開。
遮陽防炙烤,
舒適自然來。
(2016年7月19日)
在很多地方,三岔路口或十字叉路口不見樹,結果形成大面積的陽光暴曬。這棵樹栽得好,也印證了我的綠化理念。成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南園后,校(院)領導和主管部門這兩年補種了大量綠樹,特別是沿路栽樹,每一條路都成了林蔭大道,十分美麗宜人!這些年,我利用講課等各種機會,提醒各級領導改變“只求好看,不求實用”的綠化追求、“有綠無蔭”的綠化結果,著力打造“林蔭大道”,為百姓造蔭!

11 交響
鵲喜歡聲叫,
園丁席地聊。
何來輕樂美,
劍舞盡妖嬈。
(2014年7月22日)
鵲喜歡聲叫,
園丁席地聊。
何來輕樂美,
劍舞盡妖嬈。
(2014年7月22日)

12 松樹
可貴不唯春夏青,
終年葉茂壽千齡。
平川峻嶺迎風雪,
傲骨謙容藐震霆。
(2014年8月3日)
可貴不唯春夏青,
終年葉茂壽千齡。
平川峻嶺迎風雪,
傲骨謙容藐震霆。
(2014年8月3日)
校園有不少松樹,一年四季一身綠色,酷暑嚴寒都是如此,令人欽佩。震霆,即霹靂、轟雷。

13 雨后
徑曲清香溢,
花妍葉更鮮。
碟飛雙比翼,
嬉戲碰胸前。
(2015年5月2日)
徑曲清香溢,
花妍葉更鮮。
碟飛雙比翼,
嬉戲碰胸前。
(2015年5月2日)
中午在校園散步,天朗氣清,陽光燦爛,蝴蝶在花叢中起起落落,一派天人合一的和諧氣象,而昨晚南園還籠罩在蒙蒙細雨中。

14 雨景
推窗大喜雨瀟瀟,
天賜甘霖遍地澆。
葉吐氤氳枝滴翠,
煙花三月半年遙。
(2016年8月18日)
推窗大喜雨瀟瀟,
天賜甘霖遍地澆。
葉吐氤氳枝滴翠,
煙花三月半年遙。
(2016年8月18日)
一早,有朋友在微信群里感嘆: 臥聞窗外落珠雨,恍然已是半月秋。好詩意的句子,讓我一躍而起,推窗賞雨,并寫下此詩。比起老家揚州的煙花三月,這雨景晚了近半年。

15 國慶秋景
桂葉飄搖落草坪,
風吹樹擺發沙聲。
花園雖冷青如故,
更喜藍天日月明。
(2015年10月1日)
桂葉飄搖落草坪,
風吹樹擺發沙聲。
花園雖冷青如故,
更喜藍天日月明。
(2015年10月1日)
早飯后在校園散步,秋風吹拂,樹葉沙沙作響,穿著長袖T恤也有些許涼意。太陽高照,月亮居然掛在西邊天空清晰可見,真可謂日月同輝,歡度國慶佳節。


16 飛鳥
油肥草上點頭頻,
成對摩肩覓食親。
何故驚飛奔樹杈?
花裙風捲惹青茵。
(2014年6月22日)
油肥草上點頭頻,
成對摩肩覓食親。
何故驚飛奔樹杈?
花裙風捲惹青茵。
(2014年6月22日)
散步于校園,看到鳥兒在樹蔭下的草地上忽而點頭覓食、忽而撲騰飛起,而發詩情。我把散步寫詩明確為“散步絕句系列”是從這首詩開始的。

17 喜鵲
林間草上喜穿梭,
樂在時時唱贊歌。
冬愛禿枝寒樹冷,
夏天不懼熱蒸鍋。
(2017年5月28日)
林間草上喜穿梭,
樂在時時唱贊歌。
冬愛禿枝寒樹冷,
夏天不懼熱蒸鍋。
(2017年5月28日)
端午節小長假第一天,早飯后在校園散步,幾只喜鵲在綠油油的場地上,茂密的樹林中,飛來竄去。自我每餐散步以來,喜鵲都在樹林里草地上,即使大雪覆蓋,也是如此。于是萌生了為之寫詩的沖動。

18 清凈夏晚
一輪桂魄路通明,
攜影兜圈享靜寧。
偶有娥眉迎面過,
默然相視表無情。
(2017年8月5日)
一輪桂魄路通明,
攜影兜圈享靜寧。
偶有娥眉迎面過,
默然相視表無情。
(2017年8月5日)
因為暑假,校園一片寧靜;空氣純凈,月亮高掛藍天把大地照得通明。桂魄,月亮的別稱;娥眉,指漂亮的女子。

19 院徽一摘一掛有感
長臂高抬摘院徽,
百般感慨腦海飛。
當年監掛情猶在,
轉眼曾經不復歸。
(2018年4月26日)
長臂高抬摘院徽,
百般感慨腦海飛。
當年監掛情猶在,
轉眼曾經不復歸。
(2018年4月26日)
晚8:25例行散步,行至主樓,看到主樓門廊上方懸掛的國家行政學院院徽,正在往下摘,我好生詫異。這院徽,是經過全院教職工投票選定的,深得大家喜愛;也曾經是在我和有關同志注目下,于2009年9月2日晚掛上去的,轉眼這“曾經”就消失了。一些教職工和學員也紛紛探問原因。第二天,即4月27日17:05學員發來短信:院徽又開始安裝了!等我來到主樓時,院徽已經高掛在原先的位置上。夜已深,我散步時乃見師生陸續前來,駐足凝視摘下一天復又回歸原位的院徽,便以詩記之:
院徽一摘沸群情,
竊問何緣抱莫明。
待等黃昏重掛起,
不絕駐足夜三更。
這一摘一掛,院徽仿佛更加明亮了。于是,有人恍然大悟:原來,院徽是摘下來擦洗的!
竊問何緣抱莫明。
待等黃昏重掛起,
不絕駐足夜三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