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門頭溝詠懷
作者/周永旗
莽莽蒼龍,劈峽太行,吐納王州。
瞰千年蹄鐵,鑿通嶂骨;九秋梵唄,搖落星旒。
禹斧沉沙,媧爐淬月,爨底苔碑刻未休。
斜陽外,有駝鈴裂霧,雁字銘仇。
誰揮赤幟焚囚?
照永定、旌旗卷鐵流。
記齋堂血沃,彈耕火種;青峰碑聳,碧血凝舟。
炭熾山河,窯封史魄,百戰精魂鑄此眸。
風云諾:縛蒼蛟息浪,再勒鴻猷!
(注釋與藝術解析【地理人文符號解碼】
1.“劈峽太行,吐納王州”
地質史詩:門頭溝98.5%為山地,永定河切穿太行形成百里畫廊,呼應毛澤東“江河橫溢”的改造自然觀。
王氣象征:“王州”既指京畿之地,更暗扣潭柘寺“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帝都淵源。
2.“千年蹄鐵,九秋梵唄”
古道文化:京西古道蹄窩遺址(牛角嶺)見證千年商旅,比“茶馬古道”更蒼勁;
寺廟文化:潭柘寺、戒臺寺秋日梵鐘(“九秋梵唄”)與毛澤東“喇叭聲咽”異質同構。
3.“爨底苔碑刻未休”
古村密碼:爨底下村明清碑刻與軍戶文化,以“苔碑”意象凝固時間,效仿毛詩“魏武揮鞭”的歷史切片技法。
【紅色基因重構】
1.“赤幟焚囚”
1938年八路軍鄧華支隊挺進齋堂川,建立平西抗日根據地,“焚囚”暗喻解放被日寇囚禁的河山,比“縛蒼龍”更具血色浪漫。
2.“彈耕火種”
雙關“子彈耕犁”(戰斗)與“刀耕火種”(生產),濃縮《論持久戰》精神,呼應毛澤東“戰地黃花分外香”的戰爭美學。
3.“炭熾山河”
門頭溝千年煤業史(“燒火盆的北京”),將煤炭喻為革命火種,暗合《七律·到韶山》“為有犧牲多壯志”的犧牲美學。)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