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唆魯禾帖尼
作者:馬同儒
題記:《五律·唆魯禾帖尼》,歌詠中國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唆魯禾帖尼,她是元朝開國皇帝忽必列的母親,亦為營兒門馬氏家族真系先祖。她的一生以隱忍培養子嗣為主張,其智慧和影響力成為蒙元時期的璀璨明珠。此詩與《清明辭》形成歷史回響。詩中"孛兒只斤易姓避禍"的家族敘事,直指拖雷一系的政治遺產——唆魯禾帖尼以斡旋之智存續家族,與后來其子嗣西遷的悲壯歷程相洽,屬為時空轉換中"清明祭祖"的另一種注腳。二者共同揭示了民族文化記憶中對生存韌性的集體追緬。
燭淚別汗時,拖雷守灶隨。①
才從臨國政,邃殞枉兵師。②
鳳隱棲宮帳,③龍吟忽里臺。④
堪量挨世態,⑤卻是我無疑。
注釋:
①拖雷守灶:指蒙古幼子繼承制,拖雷作為成吉思汗幼子繼承
主力軍隊與家族大帳。引《元史·太祖本紀》卷一載:“以宿衛、部眾屬拖雷。” 1227年至1229年拖雷監國,委攝汗權?。
②邃殞:指突然去世或早逝。據《元史·列傳第二·睿宗拖雷傳》載:“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禱于天地,請以身代之,又取巫覡祓除滌疾之水飲焉。居數日,太宗疾愈,拖雷從之北還,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壽四十有一。” 兵師:這里有“率賓歸王”之意。成吉思汗去世后繼承了大部分軍事遺產,包括十萬軍戶和同等數量的精銳騎兵部隊。
③鳳隱:泛指隱忍。指唆魯禾帖尼(1192年至1252年,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史稱四帝之母)在拖雷去世后(1232年)至蒙哥即位前(1251年)采取的隱忍策略。引《元史·憲宗本紀》卷三載:(唆魯禾帖尼)“屈身忍性”。又引《史集》、《元史·后妃傳》等載:向時任大汗進獻珍寶示弱;婉絕改嫁,以“需撫養幼子”為由,并“常訓以祖宗之法”, 并倡建宣圣廟,植入儒學,督促參與漢地治理事務等;削減拖雷舊部三千戶的決議;聯合成吉思汗長子術赤后裔拔都的支持。宮帳(斡耳朵):這里泛指宮廷。
④龍吟?:象征1251年忽里臺大會上蒙哥的強勢崛起及權力更迭。忽里臺:(蒙古語:???????,轉寫:Qurilta),又譯忽鄰勒塔、庫里爾臺,意為“大聚會”,是大蒙古國及元朝時期的核心政治制度,源于古代蒙古部落議事傳統。引《元史·憲宗本紀》?卷三載:“辛亥年六月(1251年7月1日),諸王百官大會于斡難河源,奉蒙哥即皇帝位……是日,親王列右,妃嬪列左,弟末哥、忽必烈在前,尊拖雷為皇帝,唆魯禾帖尼為皇太后。” 元世祖忽必烈后,大汗(皇帝)多由遺詔指定,忽里臺僅作確認?。
⑤挨:引[宋]釋慧遠《頌古四十五首其一》:“蠓虻蠆上挨肩入,鸑鷟牙根借路行。”
說明:
《五律·唆魯禾帖尼》,系原聲填寫、中古四聲,押《平水韻》。
(中國詩歌網,2025年6月6日)
作者簡介:馬同儒,《三上詞話》作者。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