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六旬農民作家王前恩第十一部作品集《水兒》出版
日前,寶雞市渭濱區年過六旬的農民作家王前恩創作的小說集《水兒》由中國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由1部中篇、11篇短篇、44篇微型組成,約30萬字。這是作者繼2021年7月出版《我是咱倆的腳,你是咱倆的手》后出版的第11部作品集。
中篇《水兒》中的水兒一家祖孫三代,為解除八里原云苔原千年旱災帶來的饑荒,從1958年開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跟八里原和全縣人民一起,歷經十七年艱苦卓絕的奮斗,終于在1975年修成了長達四十多公里的山渠、修成了蓄水量達二百萬方的東溝水庫和西溝水庫。小說塑造了上到縣長、工程師,下到大隊領導和水兒的祖父父親及母親,為修山渠和水庫不畏艱難的英雄群像。為修山渠和兩座水庫,水兒的祖父和父親等二十余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水兒的母親等數十人因此致殘……但他們的血和汗、淚水和心血沒有白流,自山渠通水之日起、兩庫蓄飽水之日起,八里原云苔原,千年旱災的歷史結束了一一人畜用水靠溝水靠窖水、莊稼用水靠求龍王爺靠天下雨的歷史徹底的結束了!人民生活從過去的外出逃荒要飯、吃樹皮草根、吃國家的救濟糧,變成了不但能吃飽飯,還有余糧完成國家的公購糧任務; 從過去的溫飽,發展成了如今的櫻桃原、獼猴桃原、葡萄原……過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 從過去的居住窯洞茅草房,發展成了如今的樓房在城里買房; 從過去的二水兒跟爹娘逃荒要飯而輟學,發展成了二水兒考上了水利大學,畢業后成了水利方面的技術人才……
作者王前恩曾在本鎮東風渠灌區管理站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在寫作《水兒》前,走訪了當年參加創修東風渠和金家溝水庫及甘溝水庫至今已八九十歲的數位老人; 作者也親歷了無數次搶修維修山渠的艱難,于是寫成了這部小說。小說《水兒》中的人物和故事,均是作者虛構的,但是細節是真實的。小說集中的短篇和微型,也是作者一年多來創作的新作,大都寫的是農村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
王前恩,1958年3月出生,是寶雞市渭濱區八魚鎮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從小就熱愛讀書寫作,曾當過兵、水利技術員、務過農,做過多種工作,30多年,他潛心創作,迄今在《陜西日報》 《羊城晚報》 《小說月刊》《一顆星星都是愛》等報刊書發表作品百余篇。已出版小說集《王前恩短小說選集》 《東北方的太陽》《尊嚴》 《遍地是狼》《我的權我做主》《心碑》《王農民在城里的幸福生活》《欲望樹》《我是咱倆的腳你是咱倆的手》,散文集《回望六十年》共十部,計220余萬字。他的作品流露出對社會底層的熱切關注和對人生的哲理思考,這也使他的作品受到讀者歡迎,并被陜西省圖書館、寶雞市圖書館、金臺區圖書館、寶雞文理學院、金臺區圖書館、渭濱區圖書館、岐山圖書館、鳳翔圖書館、眉縣圖書館及咸陽圖書館、安康圖書館、漢中圖書館等收藏。(通訊員 祁軍平)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