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詩集《極地之境》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2014-07-28 17:15:48
作者:作家網
《極地之境》收入詩人安琪于2003至2012年間創作的短詩343首,是詩人只身離開福建漳州闖蕩北京10年的生活、情感切片。正如離鄉背井的人大都會遭遇一定的生存恐慌與靈魂裂變,在安琪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篇章,并體會到那種徹骨的絕望感。詩人一邊在體驗艱辛生活帶給她的身心迷失,同時又憑借詩的表達記錄迷失、克服糾正迷失,這是生活與創作之間的傾心相許。 詩人認為,對于許多優秀的女作家來說,她們的一生其實都在“寫自己”或者說“寫命”,“寫命”的人是命帶著作品在走。因此,詩人的詩歌常常帶有鮮明的個體生存印記與地域色彩,有自傳體的底色。詩人說,“我的寫作是消化式的把外界吸納進來再吐送出去,吐送的多少與吸納的多少有關”,外部世界通過詩人的獨特理解與處理,經過詩人“吸納”而進入其詩歌,因此她詩歌中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帶有充分個人化的品格。 《極地之境》保持了作者詩歌寫作的特點,即感覺的尖銳性。作者的神經系統里似乎有著一個刺點,總是能在生活的每時每刻每個細節中生發出一種徹骨的尖銳的痛感,她詩歌中銳利的屬性令讀者震顫。《極地之境》的詩歌語言與作者在北京這樣一個動蕩而又多元的文化環境里不穩定的生活經歷有關,其表現特征為從一個點跳到另一個點非常的迅速,節奏特別快,有一種精神、靈魂以及感受的眩暈癥。 中國社會由鄉土社會變成現代社會的過程,是一個穩定感不斷喪失的過程,輪船、汽車、火車、鐵路、飛機,已經把我們驅趕成“沒有故鄉的人”,而1990年代以來大規模的打工潮、城市化運動所引發的人口遷徙、家庭離散加劇了漂泊的體驗。往更大的范圍內追溯,漂泊是進入現代以來人類的整體性命運。《極地之境》所形塑出的詩人形象,也是現代社會漫游者的形象,由于詩人的敏感,和鮮活的表達能力,本書的寫作已脫出個人經驗,成為民族經驗的一種公共表達,成為關于時代與民族命運的巨型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