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的父親握手言和 ——侯健飛散文《回鹿山》 由人民文學出版
2014-08-15 18:34:49
作者:作家網
與我們的父親握手言和
——侯健飛長篇敘事散文《回鹿山》 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殘酷青春的逆生長以及俄狄浦斯情結讓少年“我”與老兵父親之間的緊張關系劍拔弩張,在相互撕咬、搏擊、角力的同時父子間揣摩各自內心的兵荒馬亂。戳穿父親的謊言,褪去父親的榮耀是少年“我”潛意識中取而代之的欲望與野心。暴虐的父親在狂躁、酗酒、家暴的常態日子中漸漸蒼老,當少年“我”告別懵懂青澀,驚回首看到寒冷北方夕陽下漸行漸遠的父親的背影,一股暖流措不及防洶涌來襲,兩行熱淚里有懺悔有抱歉有以父為榮有血脈相依有遲到的和解有深沉如山的愛。
侯健飛長篇敘事散文《回鹿山》 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作為軍旅作家侯健飛創作的多部文學作品都在有意無意間散發出中國軍人所特有的一種精氣神;一種百折不撓的倔強與夯實;一種家國情懷與中國軍魂。在粗線條的細膩中侯健飛扎實穩健的行文風格深情講述愛與痛、光榮與無奈、對抗與和解。
內容簡介:
《回鹿山》是一部獨具特色的長篇敘事散文,作者侯健飛以兒子的視角,講述了一位父親迷惘、失意、貧病交加又不失堅忍明亮的一生。
這位父親,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兩次戰傷,九死一生。就在勝利的前夜,他突然回到家鄉回鹿山,成為普通鄉民。他四十多歲后,終于做了父親,然而,他謎一般的身世和講不清楚的戰爭歷史,卻成為他一連串厄運的導火索。于是,在草原深處,上演了一幕幕真實又虛幻的戲劇!作為一部非虛構作品,作者無疑是最痛苦的人,但他既不自怨自艾,也不虛張聲勢,他用意味深長的文字,細密而深情地敘述了與父親相處的某些日子——從恐懼到迷戀,從疑惑到排斥,從反抗到絕望……兒子用含而不露的內省筆觸,向父親做了由衷的懺悔。
當父親長眠在回鹿山那條山谷多年后,兒子才醒悟:對父親的疏遠,是一個兒子一生都無法麻醉的疼痛!《回鹿山》自始至終沉浸在一種憂傷的氛圍里,不僅贊美理解、同情和寬恕,更把父子兩代人之間溝通困難的癥結從親情亂象中抽絲剝繭,一一厘清、開解,使人掩卷長思。
媒體推薦:
本書最大的啟發意義在于:我們當善待無名之輩。戰爭年代,在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中,許多人倒下犧牲了,只有很少幸運者在戰神護佑下成為人民功臣、國家元勛和集體記憶中的璀璨星斗,被歷史鄭重書寫,更多的人活著回到故鄉,由戰士還原為各式各樣的勞動者,命途不免崎嶇多舛,生活不免暗淡艱辛。他們是無功而返的軍人,卻不等于在戰爭中沒有自己的戰績和作為,他們沒有勛章和可以證明自己“身價”的憑據之類,也壓根沒想過拿自己的“光榮歷史”兌換絲毫的幸福和榮耀,他們在故土完善自己的氣節,并將自己的生命融于故土,不要求評價,甚至連致敬都不需要。
——殷實
侯健飛簡介:
侯健飛,滿族。 先后畢業于解放軍總政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北京大學藝術系、魯迅文學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編輯。
著有長篇報告文學《湘西大剿匪》(合作)、長篇紀實文學《尋找家園》、長篇隨筆《兵外兵長城長》、中短篇小說集《故鄉有約》,編著《再見梅娘》等。
短篇小說《走向槍口》獲解放軍總后第二屆軍事文學獎;長篇報告文學《湘西大剿匪》(合作)獲第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長篇隨筆《兵外兵長城長》獲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長篇敘事散文《回鹿山》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作家網記者劉不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