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好書推薦 > 正文

劉波《“第三代”詩歌研究》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劉波《“第三代”詩歌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劉波這本書的長處就是能夠緊扣“第三代”詩人生存時代熱情奔放、充滿理想主義的特質,將之置于具體的文化語境中進行社會學的分析,梳理他們的情感與創作心態,還原他們的生活與交往現場,使研究進入了文化批評范疇;尤其注意從多元視角切入“第三代”詩歌運動的現場,既在非詩學層面描述80年代先鋒詩歌的文化形態與內在精神,又在詩學層面對這場詩歌運動的理論尋根溯源,從而彰顯了“第三代”詩歌的文化價值。
——羅振亞(著名詩歌評論家,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三代”詩歌是新時期文學中的一個重要現象,它上承“朦朧詩”,下啟20世紀90年代詩歌,具有關鍵和橋梁的作用。就目前情況看,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偏于文學文本,作者從文化角度切入,將論題放在文學史、生活史、傳播史、心靈史上展示,從而動態地透視這場影響深遠的詩歌運動。論文的概念辨析清楚,學術背景梳理系統具體,使用理論和價值觀中正合理,所得結論令人信服。尤其是作者站在文學史、文化史和現代性的角度,給予“第三代”詩歌創新性的高度評價,值得稱道。
——王兆勝(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編審)

 
尋求突破的有效探險(羅振亞/文)
——《“第三代”詩歌研究》序
 
         
說起劉波君關于“第三代”詩歌的博士論文選題,我深感學界的輿論氛圍和研究環境是越來越好了。

1986年下半年,《詩歌報》與《深圳青年報》的詩歌大展令許多年輕的繆斯鐘愛者非常興奮。當時,我還是二年級的碩士生,就讀的山東師范大學新詩研究力量很強,馮中一、呂家鄉、袁忠岳等先生經常帶領學生就詩歌的創作與研究狀況進行討論。記得大展過后半個月左右的一個晚上,中文系特意召開研討會,結合大展探討“第三代”詩歌的一些問題,大家暢所欲言,場面熱烈。會后,我把用心撰寫的文章投給一家省級刊物,很快就收到了他們的錄用電話??墒?,想不到在1987年元旦的前兩天,那家刊物編輯部卻又打電話給我的導師,說由于種種原因只能把已定發的稿件撤下。我們師生兩個雖覺事出突然,但也表示理解。或許是那會兒年輕氣盛之故,我賭氣似地再把文章郵寄于天津文聯主辦的《文學自由談》,結果是長時間沒有消息。直到事隔三年的1990年年初,畢業近兩年的我意外收到1989年第6期《文學自由談》雜志,文章在上面原封不動地刊發了(前幾年一個偶然的場合,我才輾轉得知,當時的一位女編輯看到稿件,覺得不錯,只是“不合時宜”,便負責地把稿子放在抽屜里,兩年后使之“起死回生”)。

而今“第三代”詩歌非但不再是敏感的學術“禁區”,并且早就成為詩學界的研究熱點,有了相當豐富的學術積累。據我所知,僅專著就有四、五本之多,各種評論文章恐怕至少已達上千篇。那么,為什么當初一些媒體擔心染指“第三代”詩歌會招惹上麻煩,為什么短短二十多年里又會出現如此反差強烈的學術逆轉?我想這主要和“第三代”詩歌的叛逆形象、內在魅力密切相關?!暗谌痹娙恕坝绊懙慕箲]”情結很重,他們意識到在朦朧詩建立起來的嚴謹的話語秩序與強大影響力面前,僅僅憑借具有創造性的文本和富有沖擊力的宣言仍然無濟于事,遠遠實現不了“PASS北島”、“打倒舒婷”的使命,要想在詩壇真正立足,徹底掀翻創作上的對手,找到自己的位置,還必須以一種“矯枉過正”的極端行為方式強行闖入。事實上,歷史已經證明他們的貢獻,或許不在于提供了多少經典的文本,而是以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自由的詩歌精神給后來者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應該說,在風起云涌的八十年代,愛幻想、求自由的“第三代”詩人是最為敏感的一群,他們鐘情于“在路上”的狂熱,甚至將流浪當做最佳的交往方式,他們的偏執與反抗之情,質疑與批判之意,一旦投射在了詩歌中,各種憤怒和激情就會伴著美妙的句子躍然紙上。“第三代”詩人也是才華橫溢的一代,他們在消費主義、商品經濟、大眾文化等結構的場境中,淡化功利色彩,拒絕物質的誘惑,用蓬勃的詩情放飛、詮釋美麗的青春,最終凝定為當代中國詩歌史上一幀永遠的風景。

劉波為什么逆流而上,將很難取得超越性成果的“第三代”詩歌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呢?我以為不外乎是由于以下幾點:一是出自他內心深處對詩歌執著的熱愛,二是他對八十年代那個理想主義的時代始終“心向往之”,三是他一直渴望能夠在對“第三代”詩歌及其運動的重新闡釋中,獲得更為開闊的學術視野,和更為深邃的理論認知。也正因如此,他的研究沒有完全局限于“第三代”詩人的作品,而是在立足于詩歌文本的基礎上,結合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和傳播學等學科知識,以新的理論視角,去探討詩人的寫作目的和境界,去揣摩詩人創作背后的心理動因,并由此返觀、審視“第三代”詩歌的歷史影響,從而恢復了朦朧詩之后這一先鋒詩歌運動的真相。劉波這本論文的長處就是能夠緊扣“第三代”詩人生存時代熱情奔放、充滿理想主義的特質,將之置于具體的文化語境中進行社會學的分析,梳理他們的情感與創作心態,還原他們的生活與交往現場,使研究進入了文化批評范疇,尤其注意從多元視角切入“第三代”詩歌運動的現場,既在非詩學層面描述八十年代先鋒詩歌的文化形態與內在精神,又在詩學層面對這場詩歌運動的理論尋根溯源,從而彰顯了“第三代”詩歌的文化價值。其次,劉波抓取“生活流”、“文化潮”和“女性詩歌”等方面,整體掃描“第三代”詩歌群落,兼顧文本細讀與綜合把握,分層、立體地呈現“第三代”詩歌的微形與大景,勾勒出了“第三代”詩歌不同于朦朧詩、“中間代”詩和70后、80后詩歌的美學風貌;同時,還從書信傳播、詩歌朗誦、民間詩刊等各種非正規的傳播渠道,深度剖析了“第三代”詩歌的興起途徑與生命歷程。最為可貴的是,劉波從眾多“第三代”詩歌研究的論述出發,把視域下移,對“第三代”詩人進入九十年代后的持續性寫作施行追蹤觀察,其中有些見解對總結八、九十年代的詩歌發展規律不無啟示。再次劉波對研究對象保持了一個學人應有的距離,他在肯定“第三代”詩歌的創作信念、藝術自覺與對詩歌可能性的尋找同時,對其“事件大于文本、理論宣言與創作實踐相脫節”的局限性也進行了學理性的批評和反思,客觀、辯證,實事求是,其行文過程中的分寸感已表現出一種成熟的氣象??梢哉f,劉波的學位論文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第三代”詩歌研究的進程,深化了“第三代”詩歌研究的層次。

在我的研究生里,劉波是頗具才華的一位。他的敏銳,他的迅捷,他的洞察力,他的寬視野等,熟悉他的人無不稱贊。而我最欣賞的,是他的踏實熱情,他的勤奮樂觀,他的方向感,他的責任心,他良善的靈魂和他開心的笑容,這些想起來就讓人感到溫暖。劉波2007年考到南開大學文學院,隨我攻讀博士學位,2010年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在這不到五年的時間里,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年輕的詩歌批評家,發表了數十篇當代詩歌研究的文章,在詩學界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作為導師,我由衷地為他高興。我曾經說過:學問之道是靠一代一代不斷傳承的接力。任何一個教師的學術生命均需要弟子們去延續,所以每逢學生的著作出版,我都無比欣慰。感謝劉波君,又給了我一次幸福的機會。我希望更相信劉波在詩歌研究的路上會越走越穩健,越精彩,走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后記(劉波/文)
 
這本書是在我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前后歷時三載。寫作博士論文的過程,經受了折磨、考驗、困惑與最終的柳暗花明,其間甘苦,多有體味。

從本科一路讀到博士,從未離開文學,實為興趣所致。文學給了我豐富的精神給養,也為我營造了自由馳騁的藝術空間。這些年,在讀書和工作之間不斷交替游走,繞了那么多彎,最后還是回歸到文學,尤其醉心于詩歌,這是命運,也是天意。我在詩歌研究中體驗和尋找自由的心性,正好對接了80年代先鋒詩人們追求激情與理想的文學精神。所以,當初選擇“第三代”詩歌這個題目,出于學術考慮是一方面,而對那個詩歌黃金時代的懷念,或許才是更深的動因。

回首津門求學的日子,許多美好仍歷歷在目。如今,書要出來了,深藏心底的感激之言,終可借機一吐為快。

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羅振亞先生和師母楊麗霞女士。自入先生門下,心中便多了一份底氣,我知道,那是師生之間的一種真緣分。三年來,受教于先生門下,得益匪淺。每每作文時,從基本思路到整體架構,從邏輯規范到字詞的推敲,他都不遺余力地悉心指導。這種授業之真摯,不僅體現在這本畢業論文里,更多的還體現在我平時寫的單篇文章中。先生謙和求真的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無形的、向上的力量,讓我感念于心。師母則從生活上給我很多照顧,她的熱情、豁達,讓我倍感溫暖。如今離津南下,兩位師長仍時刻關心我的生活和工作,總不忘給我這個遠隔千里的弟子以提攜和幫助。而我唯有努力,不敢懈怠。無論是為學,還是為師,我從先生那兒學到了很多。現在我也走上了講臺,對于自己的學生,我愿真誠地幫助他們,將心比心,就是如此。

其次,要感謝南開大學文學院的喬以鋼、李新宇、耿傳明、李錫龍、李潤霞諸位老師,他們平時的教誨,以及在開題時對論文的指導,于我都是一種激勵。感謝程光煒、王兆勝、方長安、呂周聚、蔣登科等老師在論文評審和答辯時提出的寶貴意見,也讓我受益頗多。感謝朵漁、胡傳吉和李寒三位摯友為我帶來的靈感,尤其是和朵漁兄神聊詩歌的那些美好時光,讓我愜意,至今難忘。

執教于三峽大學以來,她自由與包容的氛圍,令我身心愉悅。這本書能順利出版,離不開文學與傳媒學院的大力支持,感謝吳衛華院長、周衛華副院長和劉月新副院長的無私幫助,同時也感謝鄧新華老師、朱華陽老師和彭紅衛老師的熱心鼓勵,這實屬我的人生之幸。

本書責任編輯楊顯碩先生承擔了繁瑣的案頭工作,沒有他的鼎力相助,這本書何時能出版,或許還是個未知數;學生楊東偉和官璐,為本書做了大量校對工作,在此一并致謝。
最后,感謝我的家人,感謝分散各地的好友們,是你們多年的理解與支持,給了我一路向前的勇氣。在新的人生征程中,我會常懷感恩,為生活的善者,做生命的學問。


(作家網記者劉不偉整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7| 蜜芽.768.忘忧草二区老狼| xx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老熟妇仑乱一区二区视頻| 欧美潮喷videosvideo| 手机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插鸡网站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xxxx日本黄色|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抽搐一进一出在深一点|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97影院九七理论片男女高清| 美女洗澡一级毛片| 日韩在线视频网| 国产精品第12页| 免费床戏全程无遮挡在线观看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91香蕉国产线观看免费全集|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婷婷综合激情五月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观看黄AV片|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播放|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女人18特级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四虎www免费人成| 久久99国产这里有精品视|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把英语课代表按在地上c网站| 免费看片aⅴ免费大片| 一级一级一级毛片|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把腿扒开做爽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