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境內有一條重要的河,名叫漢江,這條溫柔的母親河和秦巴山脈的四面環繞使得漢中成為名符其實的“小江南”。
漢中是富庶的,這里滿眼黃橙橙的油菜花開的正艷,到處是黃一片,綠一片的色彩,時時也見白墻紅瓦的民居建筑映襯其中,使得漢中的顏色繽紛多彩。
這里的樹木高大筆直,沿路多見的是水杉一類的樹木。這些樹木和秦嶺以北的樹木截然不同,秦嶺以北的樹木多是楊柳,槐木類,而即使是楊柳槐木類也難見的所有的樹木都能像漢中的樹木一樣齊整整的筆直高大,也許是北方多旱少水,氣候干燥,多風的緣故吧。秦嶺的阻擋和巴山的環繞使得漢中的氣候特別濕潤,這里地勢低洼,又得益于漢水的滋養,因此水源充足,莊稼地里是適宜于水鄉耕作的水稻,我們也時時見到穿著長筒靴子在水田里耕作的農夫,黑的冒油的土地上面泛著清波,儼然一幅江南水鄉畫面。
高大繁茂的油菜干莖粗壯勁直,幾乎高過人的頭頂,人悄然隱身于花叢之中幾乎是難以找到的。這里的油菜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漢中農業的支柱產業,當地政府設立了“油菜花節”,每年召開盛大的油菜花會,聰明的當地政府把本地具有的豐富的的旅游資源和油菜花節結合起來,打造了春季旅游的獨特品牌,吸引了大批嶺南嶺北的慕名而來的游客,這使得漢中旅游也馳名天下。
陽春的四月,清明節后,我們來到這里,而這里正是草長鶯飛,花紅柳綠的美好季節。溫柔的漢江靜靜地流淌,寬闊的江面和雄偉的漢江大橋似乎張開了雙臂,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這里曾經是漢中王劉邦的根據地,在反秦大軍里率先打進關中的劉邦并沒有得到“戰前應有的承諾”,反而被勢力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排擠到了這里,而能夠到這里還算僥幸,因為如果項羽聽從了亞父范曾的謀略的話,那驪山上的“鴻門宴”就必定成為了劉邦的喪身之地,如果這樣的話,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漢中王”,更不會有劉邦開創的幾百年的大漢基業。而劉邦也不愧是劉邦,是低的來也能高的來一代梟雄,好漢不吃眼前虧,好,你把我不放心排擠到這里,我就讓你一萬個放心,他聽從大將韓信建議,韜光養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把個項羽蒙在鼓里,然后勵兵秣馬,招納賢才,以雪前恥,終成大業。
這里也曾經是是三國時期諸葛亮施文韜運武略的地方,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英雄的寢身之地。我們曾經先后瞻仰了武侯祠和武侯墓,領略了一代人杰高山仰止的品格情操。從歷史上看,諸葛亮始終是把漢中看作是關系蜀國生死存亡的戰略要地,因為這里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土地肥沃,人煙眾多。退可守,進可攻;進,是進入中原奪取漢室天下的堅固的人力物力支撐點;退,是屏障蜀都的外部戰斗堡壘。如果丟失這塊戰略要地,那么蜀漢就裸露在敵人的眼皮下,就會有覆國的危險,事實上從諸葛死后蜀漢的滅亡上也充分證明 漢中讓諸葛傾力經營的意義。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雖然經諸葛的精心謀劃,但他的 “興復漢室,還與舊都”的北伐夢至死都沒有實現,這與同處漢中而能奪得天下的劉邦竟然是兩種結果,不能不令人深思。
兩漢三國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盡力施展才智的時代。而在這段輝煌的歷史舞臺上,漢中,就是英雄們濃墨重彩書寫的一筆。任何考查兩漢三國歷史的專家們,離開了漢中這塊蘊含著豐富歷史信息的土地也許都會無法詮釋那一段歷史。而每當走進漢中,所有的歷史疑惑也許都可以迎刃而解,因為,這里是打開兩漢三國歷史的密碼和鑰匙。
漢朝的建立,也許源于一條名叫漢江的母親河吧;而漢民族的確定,也許也是源于一條名叫漢江的母親河吧。走漢中,難忘漢江,難忘母親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