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節是豐收的季節,每當看到農民兄弟在田地里勞作,收獲著沉甸甸的果實,臉上綻放出富足的笑容,我都會遐想起小時候的那些事,有趣而充實,時至今日,令我難以忘懷。
每當玉米、豆子熟了的時候,小孩們總會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不是燎豆子就是炸玉米。所謂燎、炸也只是在收獲后的莊稼空地上,堆放些柴草,點上火,把成顆的豆子放在上面,或者用棍棒一端削尖,插在玉米棒后端的玉米芯上在火上燒烤,是一種純天然、真正意義上的野外求生方式。特別是炸玉米,插玉米的棍棒必須是細的,剛砍下來的最好,一般會用拇指粗細的桑樹柳為最佳。因其木質硬,有韌性、不易折等特性,所有小朋友大都事先在路邊砍上幾顆備用。燃燒方式也很有講究,柴草看似易燃,火候大,沒后勁,曇花一現,火苗就完了。一般找一些硬柴,象棍棒、棉柴、樹枝等,先用軟草引燃,硬柴下墊個磚塊,目的是留有縫隙,以便空氣進入,助燃火勢,使火苗越燃越旺。
炸玉米時,首先挑選個大、飽滿的玉米,放在火上烤時,插玉米的棍棒結合部務必要離開火苗,以防燒干燒斷,使玉米棒墜入火中燒焦燒黑,那就得不償失了。玉米棒要放在火頭上,前后左右不停晃動。高了,被煙熏黑、導致玉米粒夾生美觀盡失;低了,被火烤焦碳化,所以需用文火慢烤,況且尚需耐著性子。火苗的中下部火勢最旺、最硬,尖部次之,平時說的掌握火候,心急吃不了熱米飯就是這個道理。
烤玉米棒時,握棒的手部要不停地轉動,以使玉米棒整體受熱均勻,此時中間不能停頓,要一鼓作氣,以防半拉不熟。起先玉米呈金黃色,慢慢趨于深黃色,這時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節點一過,玉米粒就會先后炸裂、炸開。由于是整體的玉米棒,粒粒之間擁擠的毫無縫隙,此時炸開即可,如果再烤,一準烤糊、烤黑,徒勞無功。所以炸玉米并不像在家讓人炸爆米花時那樣花大、好看,因為那種半自動爆爆米花方式是在高溫高壓容器環境下,猛的打開后的劇烈物理反應、急速氣化膨脹而形成的,方法不同,效果有別。而原生態此法,是老祖宗祖祖輩輩傳下來土的最自然、最原始、最環保的土的不能再土的取食方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亦不大為人所用,但在那忍饑挨餓的年代,現取現用,保住活命絕沒問題,說不定即將失傳的東西還能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你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