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龍,鳳生鳳,天生的老鼠會打洞。秋冬季節,天氣一天冷似一天,枯枝上的樹葉如催枯拉朽般隨風吹落、飄散。莊稼地里,黃一片、綠一片,點綴在田間地頭。在平原地界,猶如黃綠相間的花色床單,平鋪在一望無垠的鄉村田野里,黃的地塊是留有春茬的空地,綠的地塊是清一色的麥田,間或梗啊、隴啊的凸起高地,此高地是孩子們最愛玩的地帶。白天伙伴們跨上小籃,帶上鐵鏟等家伙什,一來好找理由說去割草,便于讓家長放行;二來人多力量大,鬼點子多,好有個照應。
高地打洞是地老鼠的最愛,一是地老鼠有靈性,登高望遠,警戒性高。二是鼠洞口向下,在平地怕淹,一灌水,老鼠的棲息地,糧倉啥的均都泡湯,這也是孩子們好在高崗凸地尋找鼠洞的原因。有經驗的一般會放棄舊鼠洞,由于其它變故,老鼠已死或已放棄;再者,舊洞易被蛇類占有,蛇?人,有時挖洞竟挖到蛇,也有被蛇咬傷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孩子們不去自找麻煩或生發出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而新鼠洞尋找起來也有技巧,每逢在崗上看到洞口有一堆新土,嚴格起來如尿素般的黃土粒大小,那一準是新鼠洞。挖洞時,要用鐵鏟將洞前的土清除干凈,然后看準洞眼斜往下挖,剛開始時,洞道呈斜坡式直通犁底,足有三、四十公分深,以防犁地時將洞翻開。洞越往下情況越復雜,到犁底后,鼠洞有虛有實,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七彎八拐,真假難辨,仿生學地道戰的發明靈感可能就來源于此,讓你找不著道,摸不著北。所謂實洞就是能看到洞眼,隨著洞眼深挖慢刨就是;所謂虛洞,也叫迷惑洞,是刨好洞后再用散土虛掩上,最容易迷惑人,同時亦具有水來土掩的防范作用,人挖著挖著稍不留神找不著洞道就是這個原因。洞越深發岔越多,有后門、有前門、有虛門、有實門、有側門、還有備用門,起伏跌宕、左右逢源、合縱連橫,錯綜復雜,看似八卦迷魂陣的布局與技巧,是老鼠危急時刻逃跑的專用通道,有著狡兔三窟般的危機意識與精明;房洞是老鼠作起居室用的,也叫窩洞,里面較光滑、 寬敞,用柴草、絨線、羽毛等細軟圈成半球狀,很是綿軟、暖和;糧洞,是專門儲糧用的,特別是隆冬季節,萬物蕭條、顆粒全無,老鼠也懂得,洞有余糧,心中不慌的道理。可見自然界中的高級動物也好,低級動物也罷,均懂得糧食的金貴。天災人禍、食不果腹的年代,活命是第一位的,其它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為了保命,就是拿金銀財寶都換不來一口活命糧。老一代人都知道,58、59、60三年自然災害餓死多少人,悲慘凄涼的很。上了歲數的人最懂得儲糧的重要意義,把糧食看的比命都重要,要是如今的年輕人扔饃倒飯鋪張浪費、踐踏糧食,他們看到那可是揪心裂肺的痛,畢竟他們經歷過與饑荒抗爭的年景,那是忘糧必危、陰陽兩隔、危在旦夕、活今不活明的年代,最深知一粒粒糧食的來之不易。
糧洞里的糧食大而密,大都是玉米、麥子、黃豆、高粱、谷子什么的,塞的是嚴嚴實實,密不透風,黃豆大而飽滿,黃燦燦、油光光,糧洞大都有一尺多長,有的還剩有發霉的余糧,據說老鼠是在洞外將一粒粒糧食含在嘴里,然后儲存在兩邊的腮幫里,一趟趟進進出出,銜來銜去,并用嘴將洞內運回來的存糧拱實,一備不時之需。
在那年那月,挖鼠洞有兩項主要工作要做,一是挖糧倉、二是捉老鼠,一靜一動,很是有趣。由于糧倉是靜止的,容易控制,挖到的糧食是我們收獲的最大成果,最大糧倉能挖到十多斤,拿回去喂雞、喂豬均可。那時根本沒有化肥尿素什么的,用水煮過的黃豆上地那是絕佳上等的肥料。老鼠是動的,你挖它跑,睜著眼、呲著牙,時隱時現,鉆來鉆去逗你玩,真有點氣死人沒商量的韻味。鼠類一般老奸巨猾、反應靈敏,不到窮途末路、萬不得已,老鼠必定會垂死掙扎,其絕地逢生、僥幸逃脫的心理特強,更不會主動繳械投降,直至逼到鉆過去頭不要腚的這種山窮水盡的境界方才會束手就擒。活捉老鼠是莊戶人最解恨的事,對他們而言,那可是咬牙切齒、恨之入骨的雪恨之事。老鼠的破壞力、致病菌特強,更是無孔不入、防不勝防。為了溫飽吃你的、為了磨牙咬你的,屙尿不知還得糟蹋你、活敗你。衣服、被褥、櫥柜咬的是千瘡百孔、令人揪心寒心,建國后把它列入除四害之一,一點也不冤枉它,只要有人在的地方,踩死的有、亂棍打死的有,更解恨的就是將老鼠澆上油點天燈,老鼠惡貫滿盈,危害罄竹難書,不受人待見,地老鼠和家老鼠一樣,人們對它痛恨的那是咬牙切齒、捶足頓胸,所以才有了賊眉鼠眼;鼠滿為患;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所引申出來這么多的諺語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