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巴鋪”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名,它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元謀縣城西部的新華鄉境內,距鄉政府12公里,距元謀縣城60公里,海拔1710米,年平均氣溫16.80 ℃,年降水量750.00毫米。是集邊遠、民族為一體的山區村落。新華鄉整體地貌為高山深切割和由河流沖擊形成的狹長河谷地帶,南北長、南寬、北窄,略似葫蘆形,古稱“蘆頭壩子”。久而久之,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村民,也便將自己的村莊叫做“浪巴鋪村”?!袄税弯伌濉比遢?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7戶,有鄉村人口432人。其中農業人口432人,勞動力397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423人。被海內外的旅游者譽為童話里的龍宮和仙山,世界地質奇觀的浪巴鋪土林,就星羅棋布的置身于“浪巴鋪”這片廣袤的大地上。
據村里的老人講,“浪巴鋪”這個地名在當地已經叫了好幾代人了,在很早很早以前,據說是叫“蘭花鋪”,因為當地村民喜歡種植蘿卜,每逢蘿卜花開,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花海,因為外地人沒見過蘿卜花,所以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故將蘿卜花當成了蘭花。因此,有時候“浪巴鋪”也被人們稱作蘭花開的地方。因為“蘭花鋪”與“浪巴鋪”均為諧音,久而久之,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蘭花鋪”也就演變成了“浪巴鋪”。但是時至今日,村民們已經記不起自己村莊的來歷了,誰也說不清楚,解釋不清楚,“浪巴鋪”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知不覺,筆者奉命到元謀土林工作已經有十個年頭了。多年來,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幼喜歡舞文弄墨的我,曾在海內外眾多刊物上,公開發表過各類文章數篇,但專門為了一個地名的由來,而廢寢忘食,不惜犧牲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展開深層次考問及研究還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
2012年3月5日,受公司領導的委派,筆者奉命從元謀縣物茂鄉的物茂土林風景區調至元謀縣新華鄉境內的浪巴鋪土林風景區工作。走馬上任后,長期以來,筆者曾苦苦思索這樣一個問題:“浪巴鋪”究竟是什么意思?在“浪巴鋪”的身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樣的故事?
為了揭開以上謎底,筆者曾查閱了大量元謀縣地方史志資料,并拜訪了當地多位土生土長的老人,但結果依然是一無所獲,無功而返。
2012年10月16日,托熟人關系,筆者曾分別拜訪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界,兩位專門從事彝族語言及彝族文字研究,在州內頗具知名度的彝族教授,并向其請教“浪巴鋪”的真實寓意。一位頗具學者風范的教授,沉思片刻后告訴我:“浪巴鋪”是彝語,漢語意為:“五個手指伸開的巴掌”;而另一位彝族教授則告訴我:“浪巴鋪”是彝語,漢語意為:“蘭花開的地方”。
面對兩位本土學者的解答,筆者更是將信將疑,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承認“浪巴鋪”是彝語,同一個地名,同樣是本土彝族文化學者,為何有不同的解釋?為何持不同的思想態度呢?這到底為什么?
帶著種種疑慮及迷團,2012年11月7日,托熟人關系,筆者特地拜訪了位于元謀縣城東部,海拔2050米的涼山鄉把世者村委會麥地平村,當地德高望重,75歲高齡的彝族資深老畢摩阿碩把杰。
彝族老畢摩阿碩把杰老人,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浪巴鋪”是彝族諾蘇語,在彝語里的意思是指:“海浪沉睡過的地方”!譯音有兩層意思,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呢莫妞異得”(指大海浪沉睡過的地方),一種是“佴惹妞異得”(指小海浪沉睡過的地方)。
聽罷老人的解釋,筆者如釋重負,頓時茅塞頓開,如同撥云霧見晴天。當再次結合當初自己在考證“浪巴鋪”由來,所查閱及掌握的大量元謀縣地方歷史文化、水文地理,史志信息資料后,筆者更是信心百倍,深信不疑的確認:“浪巴鋪”在彝語里就是指:“海浪沉睡過的地方”!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千百年來,“浪巴鋪”默默無聞的隱藏于深山,不知喊了多少代人,公然沒有一個人對它的前世今生及來龍去脈做深入的研究,做為一名外鄉人,確實令筆者深感意外。
在筆者所查閱及掌握的大量元謀縣地方歷史文化、水文地理,史志信息資料中,有一份十分珍貴的,符合科學邏輯規律,并適宜當地古氣候環境的資料特別能表明:“浪巴鋪”就是指“海浪沉睡過的地方”!
這份確鑿有力的證明就是:1991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由原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錢方教授完成的國家科技成果——《元謀第四紀地質與古人類》一書,該成果曾于1993年12月20日,榮獲原地質礦產部地質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
在該成果中,一向致力于元謀盆地古環境研究的錢方教授認為:遙遠年代的元謀盆地氣候比現在的昆明略涼爽一些,年平均氣溫在12℃~14℃之間,降水量為850~1000毫米,當時的元謀盆地西南是一片沖擊平原,東西是低山和起伏的丘陵。
由是觀之,我們完全可以展開想像的翅膀:在溫和濕潤的氣候里,植物和動物們依照自己的生命形式繁衍著,丘陵上長著茂密的松林,林間的落葉闊葉樹郁郁蔥蔥。林間走著劍齒虎、豹等猛獸;森林的邊緣則是大象和鹿的樂園。兔子、小靈貓們在矮小的灌木和草叢中構筑家園。山下是潺潺的河流,清澈的河水經年不斷。山麓上有不少的沖擊扇,河流與沖擊扇間分布著片片湖沼,馬、牛、羊、爪獸等動物生活在河灘或淺草湖畔。湖泊和河流是魚類、蚌、螺、介形類和龜的領地。在這片藍天白云下的豐美世界中,我們的始祖“元謀人”向現代文明走來——他們生活在山麓和草原之間,憑借開闊的地形、豐富的野味和果實,過著流動的生活。在這座“伊甸園”中,他們學會了制造粗陋的石器和骨器,用于狩獵和砍砸食物,并學會了用火。豐厚的大自然賜予他們優越的生存環境,他們義無返顧地跨過時間長河,把文明的火種延續到了今天……
最近幾年,由于嚴重干旱缺水,楚雄州許多地方都處于民不聊生,焦渴難忍的狀態,但在元謀浪巴鋪土林景區地表低洼的地方,長年累月確莫名其妙的有多股汩汩流淌的地下水,源源不斷的向外滲流。最近幾年由于景區開發建設,用水量的增加,景區用水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饑荒狀態。為了保障景區各項開發建設工作的順利推進,2013年2月18日至2013年3月20日,公司特邀集打井隊,在位于景區月亮灣廣場東北方向空曠的空地上打了一口117米的深井,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打井隊從井底打撈上來的石塊和河湖相間的礫石層里的膠泥石同出一個模子,井水流量每小時均超過7立方。
由此可見,在遠古的時代,“浪巴鋪”倘若不是“海浪沉睡過的地方”!今天,我們還能在她當初駐足停留過的地方發掘出她的蛛絲馬跡嗎?浪巴鋪”倘若不是“海浪沉睡過的地方”!今天,我們還能在她當年沉睡過的地方挖掘出潺潺流淌的生命之源嗎?
落筆之際,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是寂寥肅穆的遠山。窗外,燈火次第,滿天星斗在靜靜閃爍,是典型的鄉村夜景,安穩而美麗。夜色里,浪巴鋪村依稀可見,只有土林沉醉在夢中,月光下,白天的喧囂離我們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