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凈土

    印象中,能摘到星星的地方在梁山,能撫摸月亮的地方在漁洋河,能潛入海底的地方在沈家沖,能感受古風的地方在呂家坳……這些景觀都出自潘家灣。
    潘家灣,湖北省宜都市的一個鄉,也是全宜昌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行政概念之外,她還是一塊沒有被污染的凈土,張口呼吸新鮮空氣,伸手可以采到云彩,被形象稱為宜都的青藏高原。
    始知潘家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那時高中畢業不久,幾個同學通過招工進入農村供銷社,被分配到潘家灣、毛湖淌等偏遠山區。從小在城里長大,只身去山里工作,難免生怯,很不情愿,其中一位自動放棄這樣的就業機會,寧肯繼續留城等待接父親的班。潘家灣最初在我心中就是一塊不毛之地,甚至與蠻荒時代掛鉤。
    初識潘家灣在1994年。當時我受聘《三峽晚報》,由于交通不大方便,每次采訪,就地夜宿。潘家灣的夜色出奇的靜,月光如銀,山廓青黛,舍瓦深藍。明月在漁洋河水映托下,如仙女沐浴,分外嫵媚。徜徉河畔,伸手撫月,水潤肌膚,雖似夢幻,掬捧的依然是柔美與希望。若遇星空滿天夜晚,四周的山巒如酣睡的巨人,你盡可站在任何一個“巨人”身上,仰望銀河,目游星系。星星眨眼,忽明忽暗,你感覺渺小的自己竟然可以與天外交流,與宇宙談心,與自然相融。猶喜農家晚宴,庭前方桌,臘肉飄香,品將軍玉美酒,聽將軍山傳奇,這塊土地給我留下神秘而親切的記憶。然而,大自然的美好卻不能遮掩落后的一面。當我年終盤算報社分給我的訂報任務時,不免心灰意冷——潘家灣鄉總共征訂十幾份,排名仍舊倒數第一。遺憾,無奈,但是偏鄉僻壤,經濟不發達,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又能怨誰呢?
    1997年,我走進潘家灣。此時我是一名水利工作者,周身熱血開始融入這一山一水。特別是在隨后幾年實施人口飲水、旱地集雨灌溉等工程中,平均每個月要到潘家灣一趟,時常感受這里的一草一木,刻骨銘心的是吃水問題。一盆水在城里人眼里就是一盆水,洗把臉順手就潑掉,但在山里農民的心中卻是一汪泉。逢旱年景,農民每天就靠一盆水,先洗臉、后洗澡,再洗衣;先洗米、后洗菜,再洗碗,實在不能用了就拌豬食,喂牲口。嚴重缺水的原因是喀斯特地貌遍布,下雨溪河漲水,雨后很快斷流,全鄉只有一座蓄水十幾萬方的小水庫,很多村莊甚至沒有一口堰塘,農民家家戶戶在屋后挖坑蓄水,遇雨則滿,天晴即干。人在山上住,世代為水愁,歷史上曾出現多級泵站提水、騾子毛驢運水、汽車囊袋送水等現象。民謠:“大窩有水用瓢舀,小窩有水用湯瓢,石縫有水喝不著,就靠棕葉把水引”、“一滴水一滴汗,一擔水用一瓢汗水換”。壯男下地忙耕種,婦老殘幼去守水,守水排隊一條龍,就是當年缺水狀況的真實寫照。 令人肅然起敬的是,即便是再兇的旱年,每逢客人到來,質樸的山民,仍會沏上一杯清茶,奢侈他們的情義!直面缺水的潘家灣人,誰的心靈不震憾?任何麻木都會顫動!
    水在山里是一種福祉,甚至是一種圖騰,是大自然干裂的荒唇和人民群眾心底的企盼與渴望。解決群眾吃水難,是歷屆鄉政府取信于民的一面鏡子。近年國家實施農村人口安全飲水項目后,當地政府通過城鄉統籌,互聯共建,建起了集鎮供水工程,人口飲水工程進農家,“天河水窖”遍田間,如今全鄉一萬多農民也跟城里人一樣,吃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普遍用上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每次下鄉入戶,看到束之高閣的油木水桶,頓生滄桑巨變之感。聽到群眾唱出:“村村清泉叮咚響,戶戶吃上小康水,感謝偉大共產黨,不忘光榮水利人……”歌謠時,不禁為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和水利工作者而自豪,為政府關注民生而喝彩。
    水乃萬物之源,潤物細無聲,孕育無限生機。2000年,潘家灣土家族自治鄉成立,轉間10年光陰,經濟日趨繁榮。作為宜都的口子鎮、西大門,潘家灣與長陽、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相鄰,自然景觀類同,生活習俗相似。土漢雜居,文化多樣。梁山孤峰,高聳云霄,傲視千里,西望長江峽口,東眺荊天楚地,是全國滑翔飛行訓練比賽基地之一。相傳此山已有1500多年宗教史,終日香火不絕。山腳峽谷探母溝林木茂盛,溪流清澈,瀑布高掛,溶洞連遍。嘆為觀止者,當數國家AAA級風景區奧陶紀石林。這里遠古一片海洋,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讓地球的山經水脈大起大落。漫游其間,如潛海底,石林錯落,姿態各異,嵌入巖壁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記錄著億萬年前海洋與陸地撞擊的痕跡,被國內外學者稱為“地球運動的天然博物館”。明清以來潘家灣就是江漢平原進入鄂西山區的咽喉要道。立于將軍山顛,青石板上的馬蹄印、腳板印依稀可見,賀龍元帥當年騾馬隊負重前行的馬蹄聲仿佛就在耳邊,讓人痛惜的是土生土長的紅軍師長葉光吉,竟然冤死黨內左派肅反中,倘若將軍健在,必歸故里尋根。鄉里有座烈士陵園,綠樹掩翳下安葬著何連長、王班副、小田、小伍四位革命先烈,他們是在全國將要解放前夕的戰斗中倒下,雖然人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為了新中國,前進!”那奮不顧身的沖鋒情景,卻凝固成永恒的雕塑,成為中華民族不怕犧牲的精神符號!
    潘家灣生態植被完好,遠山雄俊,近水碧綠。早年有虎熊出沒,退耕還林十年來,恢復往日生機,野豬、野兔、錦雞等珍惜動物重歸自然。潘家灣集鎮順鴉來公路而建,若干個村莊“一線穿珠”,村寨依山臨河,吊腳樓、天井屋、四合院、馬頭墻…..綿延數公里,形成“民族一條街”,沿途各村都有專職保潔員,維護綠化環境。全鄉至今沒有工業污染,茶葉、畜牧、蔬菜、旅游、水電是潘家灣的主要產業。田園經濟如同一首優美的詩,沒有廢話與錯字。全鄉7萬多畝富鋅土壤帶上,到處是茶田綠梯。盛產的天然富鋅茶,是歸元寺明正法師修身養性的提神物,倍受市場青睞。這里石灰石、重晶石、大理石貯量豐富,慶幸未被開采,但愿它沉睡長眠。對于潘家灣而言,在某種程度上說,不發展就是最大的發展。無論怎樣招商引資,不論政府官員多么躊躇滿志為政績大干一場,都應該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原則,把握好項目準入關,拒絕無煙工業、綠色農業之外的任何誘惑!
    今年春天,為拍水利電視專題片,我再次走進潘家灣。感覺這里的變化始終沒有離開綠色原生態這一理念。聽鄉政府干部介紹,全鄉十件惠民實事, 件件圍繞生態做文章,沒有一個污染環境的項目,這樣的政績令人欣慰、贊賞!尤讓人興奮的是,宜都市委市政府提出潘家灣要爭創“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特色村寨示范點”的新目標,籌集資金5000余萬元,先后對富有特色民居老屋、烈士陵園搶修保護,發掘民俗文化遺產,一系列保護項目的實施,使之成為宜都市的“后花園”,民族特色的集鎮雛形顯現。
    如此美好的前景,讓人如何不眷戀這片凈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男女做污污无遮挡激烈免费| 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 免费黄色片网址| 一个人免费观看www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好大好猛好深好爽视频| 人人添人人妻人人爽夜欢视av |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日本私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美女被羞羞吸乳动漫视频| 性色欲情网站iwww|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不收费 | 风间由美juy135在线观看| 日本阿v视频高清在线中文|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a|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看久久久久久A级毛片| 在线看www免费看|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麻豆久久久9性大片| 新婚夜的娇吟声|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a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夜夜躁狠去2021|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亚洲色图狠狠干|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