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賦(外一篇)
作者:徐業君
時逢元宵,月滿星輝,華燈初上,夜色如織。乃人間之佳節,亦歲序之歡娛。觀夫燈火璀璨,似繁星點點于蒼穹;聽那歡聲笑語,如春潮涌動于人間。
是日也,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以慶團圓。街巷之間,燈籠高掛,色彩斑斕,猶如彩虹之橋,橫跨天際。孩童嬉戲,手持花燈,笑逐顏開,歡聲笑語,不絕于耳。老者亦欣然,圍爐而坐,品茗談笑,共憶往昔之風華。
且夫元宵之夜,月圓如鏡,清輝灑滿人間。文人墨客,或登高望遠,或泛舟湖上,以詩酒會友,共賞月色之美。詩興大發,揮毫潑墨,吟詠佳句,以寄情懷。或曰:“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又云:“燈火鬧元宵,月華似練繞。”字字珠璣,句句動人,盡顯才情之橫溢。
更有那猜燈謎之俗,智趣橫生。懸掛燈謎,引人駐足。或凝思苦想,或豁然開朗,歡聲笑語中,智慧之火花四濺。此樂何極!
而吾輩今夕,亦當承古之遺風,繼往開來。雖世事變遷,然元宵之佳節,猶存古風之遺韻。當以詩酒會友,共賞月色之美;亦當傳承文化,弘揚民族之魂。愿吾輩之人,皆能如那璀璨之燈火,照亮前行之路;亦如那皎潔之明月,灑滿人間以清輝。
今夕何夕,元宵佳節。愿人間處處是歡歌笑語,愿家國處處是繁榮昌盛。吾輩當以此為勉,共筑美好之未來。
炮竹花映紅南國的年
在南國的冬日里,沒有北風的呼嘯,也沒有雪花的飄落,有的是溫暖如春的陽光和絢爛如火的炮竹花。這些花朵,如同點點火星,在歲末年初之時,將南國的年味渲染得愈發濃厚。
炮竹花,學名炮仗花,因其花穗長而密集,形似炮仗而得名。它們攀附在墻壁、柵欄或是老樹的枝干上,一到冬日便競相綻放,金黃色的小花密密麻麻地簇擁在一起,宛如一串串燃燒的鞭炮,為寒冷的季節增添了幾分熱烈與喜慶。走在南國的街頭巷尾,總能不經意間被這一片片金黃所吸引,它們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為新年準備的禮物,提前預告著春節的到來。
在南國人的記憶中,炮竹花與春節有著不解之緣。每當歲末,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打掃衛生、貼春聯、準備年貨,而炮竹花也似乎感知到了這份忙碌與喜悅,開得更加燦爛。它們不僅裝點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更成為了人們心中對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與象征。孩子們喜歡在炮竹花下嬉戲,老人們則喜歡在花旁曬太陽,聊著往昔與未來,那份溫馨與和諧,正是南國年味最真實的寫照。
炮竹花的盛開,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在南國的傳統文化中,春節是家人團聚、辭舊迎新的重要時刻,而炮竹花那熱烈而持久的綻放,正好契合了這種氛圍。它們像是無聲的語言,講述著南國人對于生活的熱愛與對于未來的憧憬。每當夜幕降臨,炮竹花在燈光的映照下更顯璀璨,仿佛與夜空中綻放的煙花遙相呼應,共同編織著新年最美的夢境。
然而,炮竹花的美麗并不止于其外表。它們還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無論環境多么惡劣,都能頑強地生長,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這種精神,也正是南國人所崇尚的。在新的一年里,無論面臨怎樣的挑戰與困難,南國人都會像炮竹花一樣,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迎接每一個黎明與黃昏。
炮竹花映紅了南國的年,也映紅了南國人心中那份對于生活的熱愛與對于未來的希望。在這個充滿喜悅與希望的季節里,讓我們攜手共賞這滿城的金黃,共同迎接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炮竹花下,南國的年味正濃。這份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更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期待。讓我們在這份美好中沉醉,也在這份美好中前行,共同書寫屬于南國的傳奇與輝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