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羊剪絨帽子
陳寶林
在記憶的長河中,總有些物件承載著特定的情感與歲月,對我而言,那頂羊剪絨帽子便是如此。它不僅是一件保暖的衣物,更是青春夢想與勞動價值的見證。
羊剪絨,這個聽起來就充滿溫暖與質感的詞匯,以其獨特的保暖性能,在國際毛皮界享有“四季溫情”的美譽。然而,在我生長的七八十年代,羊剪絨帽子不僅僅是一種保暖的選擇,更是一種時尚的標志。在那個物質并不充裕的年代,羊剪絨帽子、大拉毛圍脖、軍綠大衣、蛤蟆眼鏡,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那個時代的潮流圖騰。每當看到同學們戴著那頂時尚的羊剪絨帽子,我的心中便充滿了羨慕與渴望。那頂帽子,仿佛成了我心中遙不可及的夢想。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父母辛勤勞作,供養我和弟弟妹妹上學。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因此對于羊剪絨帽子這樣的奢侈品,我們只能望而卻步。盡管如此,我從未放棄過對那頂帽子的向往。每當夜深人靜,我總會躺在床上,幻想著自己戴上那頂帽子,成為同學們羨慕的對象。那種渴望,如同春日里的小草,頑強地在心底生根發芽。
終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氣,將想買羊剪絨帽子的想法告訴了父母。他們聽后,雖然沒有立即答應,但也沒有反對,只是無奈地搖了搖頭,說家里實在拿不出這筆錢。正當我心灰意冷之際,父親卻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建議:“你自己想辦法掙錢買吧。”父親的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讓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恰巧那年冬天,離我家不遠的塔拉荒漁泡開始出魚。得知這個消息后,我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翻冰排的隊伍。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照亮大地,我便已經起床,匆匆吃過早飯后,便騎著家里的毛驢,跟隨隊伍前往漁泡。翻冰排需要一定的經驗和技巧,冰層厚達一米左右,穿一個窟窿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剛開始的幾天,我總是找不到魚窩,看著別人一窩一窩地翻出魚來,我的心里別提有多著急了。寒風凜冽,吹得我鼻涕眼淚直流,臉也被凍得生疼。更糟糕的是,由于初次騎驢,我不懂得如何掌握平衡,結果把自己的屁股騎得火辣辣地疼。
晚上回到家,父母看到我狼狽不堪的樣子,心疼得直掉眼淚。他們勸我別再去了,但倔強的我卻不肯放棄。我知道,這是我實現夢想的唯一機會。鄰居戴姨看我如此執著,便主動教我如何找魚窩、如何穿窟窿。在她的悉心指導下,我漸漸掌握了翻冰排的技巧。每當翻出一窩魚時,我都會興奮得手舞足蹈,仿佛看到了那頂羊剪絨帽子正在向我招手。
那個寒假,我幾乎每天都在冰面上度過。雖然辛苦,但每當想到那頂帽子,我便充滿了動力。終于,在寒假結束前,我憑借自己的努力,掙到了二十多塊錢。當我將這筆錢交給父親時,他的眼里滿是欣慰與驕傲。第二天,父親便領著我去了供銷社,讓我挑選了一頂心儀已久的羊剪絨帽子。當我戴上那頂帽子時,心中的喜悅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那一刻,我仿佛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如今,歲月如梭,我已經從一個青澀的少年成長為了一個成熟穩重的大人。每當回想起那段往事,我都會感慨萬千。那頂羊剪絨帽子,不僅是我青春夢想的見證,更是勞動價值的體現。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許多夢想,真的是靠勞動得到的。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幸福與美好。
如今,羊剪絨帽子早已不再是時尚的代名詞,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卻從未改變。每當我看到它靜靜地躺在衣柜里,我都會想起那段為了夢想而奮斗的日子。那段日子雖然艱辛,但卻充滿了希望與快樂。因為我知道,只要心中有夢,腳下就有路。而那頂羊剪絨帽子,將永遠成為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