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臺自行車
陳寶林
在記憶的長河中,總有一些瞬間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對我而言,那年的那臺白山牌自行車便是其中一顆最為耀眼的星辰。它承載著我青春的記憶,記錄著家庭的溫暖,更見證了我成長的足跡。
那是一個充滿變革與希望的時代,我剛剛考上了通榆縣第二中學。學校坐落在遙遠的瞻榆鎮,離家足足有100華里,換算成公里大約是50公里。在那個交通閉塞、信息不暢的年代,對于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來說,能夠到縣辦學校讀書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然而,上學的路途卻充滿了艱辛與挑戰。
記得開學那天,學校用一輛破舊的大馬車作為校車,將我們這些考上高中的新生送到學校。當馬車緩緩駛入校園時,我眼前一亮,只見校園內停放著一排排整齊的自行車。它們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的光澤,仿佛是校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那一刻,我深深地被這些自行車所吸引。我知道,擁有一輛自行車,將是多么令人羨慕和幸福的事情。
然而,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由于家庭條件有限,我們家并沒有能力為我購買一輛自行車。每當看到城里的孩子騎著自行車上下學,我的心中總是充滿了羨慕和渴望。那種渴望,如同沙漠中的旅人對水源的渴望,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我前行。
開學不久,國慶節便來臨了。在這個本該與家人團聚的節日里,我卻因為無法回家而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本計劃在學校過節的同學老鄉們,也都紛紛選擇了回家。只留下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學校,面對著空蕩蕩的宿舍和寂靜的校園。
在那一刻,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徒步回家。雖然路途遙遠,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家,再遠的路也擋不住我回家的腳步。金秋十月,天高氣爽,我背起書包,踏上了回家的征途。一路上,我邊走邊打聽,渴了就到路過的屯子里討口水喝,餓了就拿出背包里的餅干充饑。雖然路途艱辛,但我的內心卻充滿了堅定和期待。
當我終于看到炊煙升起的家時,我的兩條小腿已經累得硬邦邦的,幾乎無法挪動半步。但是,我并沒有放棄。而是轉過身,退著走,一步一步地挪向家門。當父親看到我時,他的臉上露出了驚喜而又害怕的表情。雖然沒有訓斥我,但他的眼神中卻透露出幾絲無奈和心疼。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和無私。他知道我渴望擁有一輛自行車,但他也知道家里的經濟條件有限。然而,他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默默地為我付出著。
這次徒步回家的經歷,深深地觸動了父親和母親的心。他明白,擁有一輛自行車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于是,盡管當時家里生活十分困難,他還是一分一分地攢錢。又賣了一頭豬,托在供銷社當營業員的暴大嬸走后門,為我買了一臺白山牌自行車。
當這輛嶄新的自行車被送到家里時,我和姐姐弟弟都圍了上來,仔細地打量著它。那光滑的車身、閃亮的車把、結實的輪胎,都讓我們興奮不已。那天晚上,我們高興得幾乎睡不著覺,都在幻想著騎著這輛自行車在鄉村的土路上飛馳的情景。
從那以后,這輛白山牌自行車便成了我們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它承載著我,從鄉村的土路走向城鎮光滑的柏油路;它陪伴著我,度過了無數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每當我騎著它穿梭在鄉間小道上時,我的心中都充滿了自豪和滿足。因為我知道,這輛自行車不僅是我出行的工具,更是父親母親對我深深的愛和期望的象征。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長大成人。而那輛白山牌自行車,也逐漸褪去了昔日的光彩。但它的記憶,卻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每當回想起那段時光,我都會深深地感激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是他讓我明白了堅持和勇氣的重要性;是他讓我懂得了父愛和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如今,歲月已經流逝。但那輛白山牌自行車卻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中。它見證了我成長的足跡和家庭的變遷;它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更讓我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因為我知道,正是有了那輛自行車和那段經歷,才讓我成為了今天的自己。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