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和打字
文/郭偉
讀小學時,老師都夸我寫的字漂亮。上初一時,在一次嚴重頭部外傷后,字體就變了。主要問題一是大,有位同學寫字,上下頂格,如尺子靠過,真漂亮,而我寫的字總是按不進格子;二是散,像散架,筆劃走不到位,橫不橫,直不直,撇捺不規矩,差些角度,也有行事綿軟柔懦,優柔寡斷,轉折不果斷,缺少男子氣概之意;三是有些筆劃過分夸張,不該延伸的伸得老長,不知適可而止,不知“可”的度、方向和力度在哪里。這缺點不僅代表字大,可能也代表心不拘一格,思想自由奔放;第四是快,經常想著A字,卻寫成B字,潦草,而且多修改。第五最關鍵,筆劃不圓潤。若以一個字概括,當為“拙”,同時有草率、別扭、直來直去之意。難認是一回事,字,給人不美的印象還不要緊,而給人的潛在印象是不踏實,不落教,不誠實,這就涉及人品德問題了,很可怕,也非同小可。
有些事實不是不誠實,而是記憶力差造成的。就如讀書,幾篇遍下來,都記不住個大概。因而有時承諾之事過后就忘了——不了解的人,也列為不誠實之類,真可怕呀。這個問題影響過我的前程,現在后悔莫及,也就不談了。
大大咧咧的字體,與人接觸,必定關系不太融洽。筆劃如四肢,經常伸得太長,別人不敢或不便走近,不是影響了人際相處?久而久之,便顯得孤傲或孤芳自賞。才畢業分配到醫院時,區公所趙委員叫醫院領導找個人幫忙抄個文件,醫院領導就找到了我。我忙里偷閑,認認真真抄了半天,結果,他一看就背后批評我不踏實。很尷尬呀——恰好被我聽到了。我還記較這事好久呢,但是就是沒法改正。
寫了幾十年的字,唯一的變化是轉彎處、結合部更流暢一點,筆跡更有力一點,構架更獨特一點。其余照舊,也不知減省筆劃。
我就認真練字,楷書、隸書、魏碑、狂草、小篆,那些書法大家的名字,我也不便在此透露,生怕有玷污之嫌。書寫十余分鐘,手酸軟無力,右手指節壓痛,早已成繭。幾十年下來,總是字體不見好。
隨著年齡增長,筆劃似乎收斂了一些,順暢了些,連貫些,但還是散亂,枝枝枒枒,沒有規范和次序。我平常最欣賞《紅樓夢》中一句話:“煙霞閑骨骼,泉石野生涯”。很可能被這種思想干擾了我的書寫理論。
我恨寫字,因為從小,父親經常當我之面夸獎其他兄弟姊妹的字好,甚至說老二的字可以做成字貼,有創意而看著舒服——不服氣不行啊。
我就想另找出路來顯示我的能耐。但是,各是各,我去跟他們談我的醫學???,無處下口;去談我的業余愛好,他們沒興趣,也不顯我能耐。還是老實點吧,差距就是差距,有些差距是終身也改變不了的啰。人各有長,何必攀比計較。
但是,恰好我又喜歡讀書,寫些短小文章。記得同一天,小江口發生車禍和一家五口亞硝酸鹽中毒后,醫院處理及時得當,區公所領導讓我寫一篇反應醫院醫護人員精湛技術和團結協作的報告文學。盡管當晚也參加搶救病員的,幾乎累了一個通宵,我還是很高興地接受了。天亮后,我立即帶著一個實習生,騎著摩托奔向五六公里之外的事故現場投入調查,不畏疲勞,不辭辛勞,認真察看現場和采訪見證人,仔細作好筆記。同時,醫院的搶救情況我全然清楚,然后著手就寫。
行文好像滑向另一個問題了,好在都是關于書寫方面的內容——草稿很快完成了,但修改卻總也不滿意。一次、二次、三次,改一次,抄一次,從1994年1月13日,到5月20日見報,差不多花了四個月時間,前后改稿達16次。我有個習慣,每次改稿都將原文編號并保存下來,以便對照。又怕寫長了,不便發表;又怕有些內容寫不到,抓不住典型,真是煩難。抄一遍就是一晚上,搞得我手也痛,頭也痛。手之痛是用力太過,不久手指就不聽使喚了,字更糟糕。好在《人間道德度蒼生》終于在《通江文藝》上全文發表了,占第二面整版,受到宣傳部領導的欣賞,獲得縣內廣泛關注及贊譽。
醫院當時有一臺鉛字打字機,我因愛寫寫畫畫,曾想去搞辦公室。但打字受到限制不說,找字難,打字后,只能在油紙上留下痕跡,更沒法修改。錯一個字就得換掉一頁臘紙,很快便興味索然。不過不得不用,曾在縣農業銀行一個朋友家,把我的稿子打印了四五十頁出來,油印后,裝訂成冊,顯得有文化似的,被朋友們當面贊了幾句,背過去扔在一邊。
因此我一直在尋找,最佳寫作書寫方式。
有一天值夜班后,下班較早,我在鐵佛鎮醫院門口一個算命先生,弄著一臺機器,它能把字橫向切斷,一行行打出墨點,居然顯出字來。這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居然看了半天,但沒有買處,也不知怎么操作,估計很貴,也就罷了。
也就是1993、4年,興起一種小霸王的游戲機,居然能打字,雖然只能用拼音打字,雖然屏面粗糙,雖然不便排版,但是,卻深深地吸引了我。不顧價格奇高,揣著錢就到縣城去買了一臺,330多元錢是那時一個醫生4、5個月的工資呀,回來后愛得像個寶,興奮好幾天。打字也有了速度,但就是不能保存。打完一關機,啥也沒有了。我想很多辦法,當然也不能解決保存這么重大的技術難題,只能玩玩游戲。孩子長大了,便遺憾地擱置起來,幾年后還不順眼,就扔出去了。
1996年元旦前,我到省黨??h分校去參加期末考試,在路上見到衛生局一名工作人員,問我,你來上班啦?我問他上什么班?他說“你借調到局工作,你不知道嗎?”我去辦公室一看,果然有一紙借調文,再去見局長,他說,你不必回原單位了,今天就開始在局里上班。
衛生局里各科室手寫起稿后,局長審批,交辦公室打字員打印。局辦公室先后有四個女打字員,一個比一個漂亮。我愛到打字室轉悠,還幫著搞印刷,不是看她們,而是想了解打字的事。那時辦公室用的是一部286的電腦,只能打字存文檔。我也很高興,便經常去了解。拼音打起來較慢,我還不樂意呢!直接學習五筆打字。首先,我要得一張叫做字根表的東西來,背頌。十天半月就記住了,然后天天討教具體拆字方法。
業余得知一個朋友花3.5萬元也買了一部電腦,專門給租給縣政府辦公室打印文件。我私下羨慕得不得了,多想有一部呀。可我買不起。2016年下半年借調縣委宣傳部學習,寫稿更多,經常到天天打印部去校稿,益發提高了我的興趣。那時打字加打印6元錢一張,可真是一個好職業啊。但我的想法沒有朝那個方向發展,還是停留在文字功夫上。
單位上慢慢有人被送到專業的電腦培訓站去學習,而我就自學成才,后來本局的一些年輕人,經常專門打電話來問我如何拆某某字,我多少有點自豪。為了完成電腦寫作,我又專門買到一本《電腦寫作》的書,其實沒怎么看就擱在書架上了。最有益的事是我向局長提出書面建議,開發電腦功能,建立局網,方便辦公。
隨著工資慢慢高起來,我沒有想到首先去買房,機關房改也沒有我們借調人員的事兒——且有公房住著,不急。而是在1999年,從一個喜歡摩弄電腦的朋友那里的一張《電腦導報》上找到了一個電話,聯系到北京導通公司,要求買一部486電腦。膽子是有點大,沒見面,也不看貨,就敢電商購物——公司師傅很快給我組裝了一臺電腦,加上日本打印機,才3300余元。那時沒有大件郵寄業務,只能寄到達縣火車站,我花一天時間坐汽車過去提貨,第二天才搬回通江——開箱驗貨,基本屬貨真價實。這在我縣衛生局及全縣衛生系統,不論是為公還是為私,個人買電腦,首屈一指。同時,我還約了四個同事,種用二個月的星期天,業余就把駕駛證拿到了。當時我想,駕駛、打字,將來不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基本工作技能。
很前衛吧。
也就是那時,開始搞衛生產權制度改革。一個月內全縣就賣掉了19家鄉鎮衛生院,《我寫〈飛越秦川〉前后》一文中說明了有關情況,我雖然很了解整個拍賣過程,甚至局黨委委員、政工股長給我起了個諢名叫“鄉衛生院拍賣專家”。但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先花了近一周的時間收集材料,“直到星期五下午,我才開始寫作。我住辦公樓頂樓公租房內,那時正處天氣十分炎熱的時候,又沒有空調,只好穿個短褲,開著電風扇直吹。我將已經收集到電腦的資料進行組裝,到下班時便基本完成了初稿。由于那時我帶著孩子在縣實驗小學讀書,星期五傍晚便回鐵佛中心衛生院家屬所在單位度周末。我帶著打印稿回家,利用星期天修改了兩三遍,星期一上午回局,便將改定稿重新打印出來,上班時交給局長,按時完成了任務。局長認真看了一遍,僅糾正了幾處關于各級領導姓名和稱呼的問題,便通過審查了。當天上午即上報縣委宣傳部,審查也完全通過。這便是我的報告文學《飛越秦川──通江縣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巡蹤》一文的誕生過程,后來收錄在四川省《跨世紀文選上》。7000多字的報告文學只花了一個下午就完成了,效率不知快了多少倍。
有一事也可佐證。我在讀省黨校時,班主任向老師寫了一篇論改革開放的文章,長二十多頁,不便發表。他請我幫忙壓縮一下。我當晚便將其壓縮成500余字的短文,并寄到報社,不久就在重慶《扶貧開發報》上發表了,他為此當年就評上了職稱,非常高興。讀省黨校將畢業時,每個學員需要交一篇論文,我結合醫政工作,立即著手寫出《社會辦醫的目標管理》一文,同時寄出。沒等到指導老師沒提出修改意見,我的論文已發表在《中國衛生界》雜志和《改革實踐與思考》報上,其標題以中英文打印在封面,以示重點推介篇目。后遇校長和趙老師,我問我的論文合格么?他說:“發表都發表了,還不合格?應該評為優秀論文,拿頭等獎。”
打字寫作快大有好處。單位領導安排我找些關于新農合醫?;鸨O督管理方面的資料在職工會上學習。因為新農合啟動不久,當時還沒有上級單位或個人系統研究這個問題,不好找。我便寫了一篇《新農合稽查方法探討》,于2012年4月27日完稿寄出。時隔一月,我收到一份《大眾健康報》,該文發表于5月26日第三版。又過不久,本省某雜志社來信,叫我寄600元版面費。我剛好收到《中國衛生》2012年第七期,便回道:“貴刊不必發了,《中國衛生》已經發表?!痹撐漠斈晔杖氚椭惺形骶帯赌木哿χ\發展,建設美好新巴中》一書,受到衛生局重獎。
打字快捷,也便多產。我多次主動向《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雜志社投稿,其編輯王麗老師也曾多次向我約稿,以至三年內,我在該雜志上發表了《從診斷切入,開展醫保稽查》、《異地住院即時結付的基本構架和支撐條件探討》、《努力構建節約型大醫保》、《約談議價是醫保定價的重要補充》、《通江改革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方式助控費》等九篇管理論文。一個縣級醫保單位工作人員,每年能在“中字頭”雜志上最多發表四篇論文,足堪自豪,卻更感謝電腦打字的發明。
我每分鐘能打出一百字左右。一字打成,一勞永逸。一旦打字成形,添加刪改,整段調度,簡直太方便了??梢?,電腦給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多么大的變化,可以說是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快捷。
習慣了打字,幾乎成了下意識動作,而字體可自選,大小可調整。五筆拆解漢字,我個人認為是最佳錄入方案。因為多數字根本身就是簡單的漢字,她從最初的構字意向(筆劃)到最小的構字單元,保留了漢字發展的脈絡,充分表達了對漢字的尊重,以及對漢字相當深入程度的理解和傳承,而非生硬肢解。但是,有時候還是為一個生僻字,一時想不到如何拆,經常打斷整體構思。因而最好的辦法是不論多么潦草,先以鋼筆寫出來,再錄入電腦,再修改。這樣,既快捷又穩妥。寫不起的字,也不要緊,或留個空,或馬上找個同音字暫時代替,絕不會影響思路。
原來,手寫稿件出來后,要抄寫幾份,分寄到不同的報刊雜志編輯部,有時要幾天才能完成抄寫。8分到2角,再到8角,1塊5,3塊一封的郵費。為提高命中率而多寄些報刊雜志社,10封、15封、20封,每年要花去數百上千元。僥幸發表后所得稿費,遠不及郵費、信箋、信封花錢多,簡直可以說是一種賠錢活路。但文學這種時尚的愛好就如毒癮一樣,偏偏又戒不掉。而現在,把電子郵址一粘貼,再添加附件,一點即發,OK,一次24封,幾秒鐘搞定,分錢不花。
以“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法構成的漢字,為中國人所獨有,她是中國古人表達思想的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畫。她從甲骨上走下來,躲過了焚書坑儒的火災,經活字印刷術的定格,再列隊電腦字庫,加入應用高鐵,才真正賦予漢字以年青的生命,注入漢字以創新的靈魂。但是,我又深切地感受到,漢字,只有親手書寫,才能與祖先產生交感,才不會影響華人的思路,也才能引導我們從文字上更準確地理解所書寫內容的深刻意義。
2018-12-18
作者簡介:郭偉,四川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