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間的馥郁與眷戀
作者:陳寶林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庇洃浬钐幍哪莻€春天,美得攝人心魄。漫山遍野的杏花,宛如大自然不慎打翻了顏料盤,肆意舒展花枝,將整個天地暈染成一片旖旎的粉色。馥郁甜香仿若靈動的仙子,在空氣中輕盈蹁躚,絲絲縷縷,直沁心脾,每一次呼吸都裹挾著春的馥郁。
彼時,我剛告別高中校園,青春韶華,未來之路似有無盡可能。大城市的繁華如磁石般,引得無數同齡人蜂擁奔赴。然而,家鄉的那片土地,卻像一根無形卻堅韌的絲線,牢牢纏繞在我的心尖。對故園的眷戀,猶如春日破土的新芽,瘋長不停;想要改變家鄉的壯志豪情,在心底熊熊燃燒。于是,我決然轉身,回到那片承載著我童年歡笑與淚水的土地——通榆縣包拉溫都蒙古族鄉,那個被譽為世外桃源的“杏花村” 。
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我的成長印記。小時候,我在田埂間肆意奔跑嬉戲,在杏花林里追逐蝴蝶,花瓣簌簌飄落,灑下一路歡聲笑語。這片土地是我靈魂的棲息之所,那些杏花樹,是我最忠實的伙伴,默默見證著我的成長蛻變。每至杏花盛放,整個村莊就像被粉色的云朵溫柔簇擁,如夢似幻,任誰見了,心都會被這純粹的美所柔化,變得無比柔軟。
我自幼便對文字懷有無以言表的熱愛,文字于我,是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神秘大門,是傾訴內心、連接靈魂的溫暖橋梁?;氐郊亦l后,一個大膽又滿含詩意的想法在我心底悄然萌生——將對文學的熱愛與家鄉的絕美風光交融。于是,在眾人或質疑或期待的目光中,散發著濃郁山野氣息的“杏花”民族文學社艱難誕生。
文學社的起步,恰似一顆種子在貧瘠土地上奮力掙扎、頑強求生。資金匱乏、人員稀少、經驗欠缺……重重困難猶如一座又一座巍峨高山橫亙眼前。但我未曾有絲毫退縮,像呵護新生的嬰兒一般,精心策劃每一次活動,仔細斟酌每一個細節。無數個日夜的拼搏與堅守,終于換來了一張帶著油墨香氣的鉛印小報——《杏花》。當它初次落入我手中,那紙張的觸感、油墨的氣味,都似帶著生命的溫熱,我的眼眶瞬間濕潤,這張小報,承載的不只是我對文學的滿腔熱忱,更是對家鄉未來的無限期許。
起初,我的內心滿是不安與忐忑,生怕這凝聚無數心血的作品無人問津,如同石子投入浩瀚大海,掀不起一絲波瀾??擅\往往眷顧努力之人,《杏花》一經問世,便如星星之火,迅速點燃了整個鄉村。村民們眼中閃爍著新奇與欣喜,爭相傳閱,贊美的話語恰似春日暖陽,暖徹我的心房。更令人驚喜的是,它的影響力遠遠超出鄉村范圍,吸引了眾多關心民族事業發展人士的目光。調離包拉溫都蒙古族鄉的原黨委書記蓋云亭、副主任鄒仕民,當時的通榆縣政府副縣長孫志國,白城地區群眾藝術館館長孫耀琴,白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陳秉道,行署副專員高玉璽等領導紛紛欣然題詞并撰寫稿件。他們的支持,就像一場及時春雨,潤澤著《杏花》茁壯成長。
而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金容俊那力透紙背的親筆題名,每一筆每一劃,都飽含著對《杏花》的深切期許;省文化廳廳長吳景春的賀信,字里行間全是鼓勵與支持,讀來令人心潮澎湃;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韶華的題詞,更是仿若一束強光,為《杏花》的前行之路照亮了方向。這些來自外界的認可,讓我深切體會到,《杏花》不再只是我個人的夢想,它已然成為連接各方力量、傳遞民族文化的關鍵紐帶。
在《杏花》相伴的日子里,時光變得充實而美好。我沉浸在拆閱和編輯稿件的世界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靈魂的傾訴,每一封信件都飽含著讀者的深情厚誼。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文字,像一個個歡快躍動的音符,在我的心間奏響一曲曲美妙的樂章。兩年多的時間,《杏花》如潺潺小溪,輕柔淌過每一位讀者的心田;又似悠揚的琴音,裊裊回蕩在每一處角落,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寧靜鄉村,都有它的蹤跡與回響。
至今,我仍清楚記得那位延邊朝鮮族少女的來信,她寫道:“朋友為我送來《杏花》小報,就像送來了噴香的手把肉,芬芳的奶茶……”讀到這句話時,淚水瞬間模糊了我的雙眼。原來,《杏花》早已超脫一張小報的范疇,它是傳遞溫暖與美好的使者,連接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們的心。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無常與遺憾。在那個杏花紛揚飄落的季節,工作變動和經費困境如兩座大山,無情地壓向《杏花》。最終,這朵剛剛綻放的文學之花,無奈凋零。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撕裂,痛得難以自抑。我借酒消愁,喝下兩大碗老白干,借著酒勁,瘋狂地跑向那片空曠的杏樹林。淚水奪眶而出,滴落在發黃的杏葉上,也浸濕了手中的《杏花》。那一刻,風聲、樹葉沙沙聲,都似在為《杏花》的消逝而哀鳴。
盡管《杏花》已成為過往,但它在我心中留下的痕跡,卻如歲月的烙印,永遠無法磨滅。此后,每年杏花飄香之際,通榆縣人民政府都會舉辦杏花節。每到這時,我都會放下一切事務,回到家鄉。站在熟悉的杏花樹下,看著眼前熱鬧非凡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澳昴隁q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共和國70年的風雨兼程,改革開放40年的波瀾壯闊,讓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曾經的泥濘小道變成了寬闊平坦的大道,破舊的房屋被高樓大廈取代,鄉親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的笑容綻放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但在我心中,那朵綻放過的《杏花》,永遠獨一無二、無可替代。它是我青春的鮮活記憶,是夢想啟航的港灣,更是我對家鄉深深眷戀的寄托。每當春風輕拂,杏花再次盛放,那段與《杏花》相伴的難忘時光,就會如潮水般涌上心頭。雖然它已停刊,但那份熱愛、那份執著、那份情懷,將永遠在我心中散發芬芳,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激勵著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繼續追逐夢想,守護家鄉的美好 。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