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江湖
作者:王國成
江南的清明時節(jié),細雨變得綿密。我冒雨進得夫子廟江南貢院,整個地下貢院分4層,我在第3層的唐寅雕像前,久久站立著。《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一幕幕浮現(xiàn)著,思緒卻飄過七里山塘,水汽漫過石階,青苔爬上斑駁的牌坊,恍惚間,聽見五百年前的書生吟哦:“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唐寅的魂魄大約還在姑蘇城游蕩,在粉墻黛瓦間研磨著半生潦倒的淡墨。
弘治十二年的春闈來得格外早。十九歲的唐解元打馬入京,馬蹄踏碎秦淮河的倒影。貢院里墨香氤氳,他懸腕寫下《會試策論》,筆鋒如劍破開八股桎梏。那年,杏榜放時,蘇州河上的畫舫都懸起了紅綢。誰料,一場科場舞弊案如驚雷炸響。錦衣衛(wèi)的鎖鏈比月光更冷,他在詔獄中聽見自己的名字被朱筆勾銷,功名化作齏粉飄散在詔獄的窗欞外。
出獄那日,正是寒露,唐寅背著褡褳,走過閶門,長袍上沾滿秋霜。昔年題詩的粉壁被風(fēng)雨剝蝕,唯余半闕“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他倚著老梅樹大笑,驚起寒鴉無數(shù),從此江南少了個唐解元,桃花塢多了個桃花仙。
正德2年,冬雪下得蒼茫。他蜷在破廟里畫《秋風(fēng)紈扇圖》,畫中美人執(zhí)扇獨立,衣帶飄向不可知的遠方。炭盆將熄時,忽聞木門吱呀,祝枝山提著酒葫蘆踏雪而來。兩個失意人圍爐痛飲,醉眼望去,墻上未干的墨跡竟化作漫天星辰。酒至酣處,唐寅揮毫題跋:“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筆鋒里的傲氣終究沒能藏得住,像梅枝刺破積雪。
六如居士的晚年,常在虎丘賣畫。春日,他坐在青石上,看游人如織,筆鋒流轉(zhuǎn)間便繪就《山路松聲圖》。松濤陣陣,卷過生宣,恍若聽見當年在九鯉湖畔與沈周論畫的清談。買畫人擲下銅錢,叮當作響,他數(shù)也不數(shù),便換了酒錢。最潦倒時,連畫紙都買不起,折了桃枝1節(jié),在沙地上勾描。風(fēng)起時,滿地春色,皆成絕筆。
嘉靖2年,桃花開得凄艷。彌留之際的唐寅喚來兒女,指著案頭未完成的《落霞孤鶩圖》喃喃:“此處當添一葉扁舟。”窗外驟雨忽至,打落滿塢殘紅。他的手指垂落時,硯中宿墨正泛起漣漪,仿佛要漫成一片江湖。靈堂白幡翻飛,如他未畫完的鶴,前來吊唁的文徵明突然看見,那幅遺作上的孤鶩,竟振翅而起,馱著畫魂,飛向云水蒼茫間。
前次,我到桃花塢遺址,見游人舉著自拍桿在唐寅園牌匾下嬉笑。賣扇面的攤主用激光雕刻機復(fù)制《秋風(fēng)紈扇圖》,二維碼在美人袖口閃著冷光。忽有細雨斜飛,打濕了手機屏幕,恍惚見墨色在雨水里重新暈染。遠處評彈聲起,唱的是五百年前的傳奇,而真正的唐伯虎,早化作一管狼毫,在歷史的生宣上寫意人間。
當我出得夫子廟江南貢院,已是陽光普照,游人如織,當年的考場,淹沒在喧囂的談笑間。此刻,又會有幾人去理會,風(fēng)流才子唐伯虎點秋香,與真實生活中的唐寅呢?
作者簡介:王國成,寧波人,現(xiàn)居南京。1974年至1991年服役在海軍東海艦隊。1977年在《前線報》發(fā)表散文處女作《橄欖島上的金絲燕》。以后在《解放軍報》, 《人民海軍報》,《浙江日報》,《寧波日報》,《福建日報》,《文學(xué)青年》,《青春》等報刊雜志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評論數(shù)百篇。長篇報告文學(xué)《海上猛虎》,1988年由上海百家文藝社出版,20年后,中國文化出版社再版。作品先后獲得過特等獎,一等獎 ,二三等獎多次。
文:原創(chuàng)首發(fā);照片:自拍。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