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美是情話
——散文集《情話》編后感懷
文/王蕙子
林萬華老師的散文集《情話》確定出版后,審改完稿件,感覺他質樸無華又字字扎實用心、透著真情實意的文章,確實打動了我。前年他剛在我社出了本小說《柳河之子》,內容和立意獨特,主人公透著一股子倔強勁兒,書出版后反響不錯。10月份林老師被推舉為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帶頭人”,去內蒙古卓資縣參加了“朝卓共讀一本書”共建活動暨《柳河之子》讀書分享交流會;該書也獲得2023“文薈北京”北京市群眾文藝創作獎。但作為責編我認為,這本散文集筆力更成熟,好多篇章和段落文句更順暢生動,文筆練達,情意質樸,細節感人,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魂。如下文字:
“從那一刻起,我心頭多了一份憂傷與失落。歲月流逝,愈加凝重。失去小院、老屋,似乎失去了故鄉!
故鄉,每年還是要回的,清明節或年三十。故鄉的黃土地,有我祖輩、父輩的土墳。為祭奠、為再看一眼小院和老屋?!?(《沒有家的故鄉》)
“有一次,我扭頭下意識地看了她一眼,發現那一刻她正盯著我,目光碰撞的瞬間,我在她眼里發現一束光在噴射,溫馨而又熱烈,那束光仿佛穿透了我的心,我心頭頓時一顫、一熱、一驚!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許多年過后,回味起來,才意識到那或許就是隱約的朦朧的異性間青澀而又純真的春心激蕩吧,是青春之愛。 朦朧的愛往往有始無終,隨著歲月的流逝,便成為往事,但它會藏于你的記憶深處,伴隨你一生……” (《第一個結業證書》)
還有諸多懷念母親的文字,情深意摯,直抵人心:
“雪夜寒風,母親坐在土炕上,借著昏暗的燈光,一針一線為我縫制花書包,她瘦弱的身影,朦朧地投在老屋的墻壁上,凝固在我的心中…… 母親沒有留下任何值錢的物品,但母親留給我的花書包,世上唯一,無價之寶,彌足珍貴,我心足矣!” (《花書包》)“燈光亮起的夜晚,是我和母親忙碌的時刻。母親燒一鍋熱水,洗刷完碗筷,拿出頭一天未縫補完的衣服,坐在土炕上,埋頭、瞇起雙眼,穿針走線。而我則取出書和本,坐在木桌旁,或看書或寫字。當我收起書本,爬上土炕躺下后,母親便拽一下燈繩,隨著電源盒內“咔嚓” 一聲脆響,老屋重新回歸黑暗?!?(《母親的葫蘆燈》)
世上最美的話語是什么呢?當然是動人的情話??催@本充滿深情厚意的散文集,其中真純心緒,生動刻畫,滿紙追憶,引人深思。沒有人會拒絕美的東西,凡感情真摯而充沛的文字,必然美好打動人心,獲得認可共鳴。
這本散文集是他獻給家鄉,獻給過往,獻給父親母親,獻給軍營、青春和純真愛戀的一曲深情之歌。從中,也可以看到林萬華老師曲折難忘的成長心路,和原生家庭的磨難變遷。有人說,文學是個人的隱秘史;有人說,小說就是借他人的故事來寫自己的過往;還有人說,散文集往往都是作者本人的生命之書,寫滿他生活的苦難悲歡。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紅孩老師說:“散文是說我的世界,小說是我說的世界。”種種箴言,皆有道理,但無論如何概述,文學就是人學,毫無疑問是至理精要。千百年來,文學寫盡人間千奇百怪的故事和豐富豐盈的感慨思悟,是人類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的揭示與描述。文學問題反映的就是人生問題、人世問題、復雜處境問題,是對最深刻事件以及身邊人物的記憶反饋、用心雕琢與美好折射。是審美也是審丑,是反思也是懺悔,是感慨更是檢視,以及警醒之后靈魂的自我潔凈。一個個“小我”,一段段往事,難忘的人生經歷,世間親人至愛,甚至魑魅魍魎……促使作者有感而發,一吐為快,發散思維心曲組成不同的散文篇章。
林萬華把自己的過往經歷編織成了美麗的《情話》,分三輯講述“故鄉情、親情、人間情”。用他自己的話說,核心是“情”,這是創作激情及動力之所在,是內心感動、感懷、感慨的源泉,“情”之深、之切、之甜、之苦貫穿始終,并伴隨歲月前行而愈加強烈。他回憶童年往事、故園情深、父母深恩和親友老師,一件件一樁樁隨時間的久遠愈漸清晰,真切思憶,感人心懷。他在追憶與沉思中升華人生底蘊,在寫作與打磨中淘洗心靈痛傷,是一部心系故鄉、思考生命行旅與人間真情的誠摯之作。他的文字素樸,情意厚樸,不嘩眾取寵,不賣弄才華,富有深沉的懷舊色彩。其思念母親的篇章尤其催人淚下,代入感強,比如《花書包》《一張合影的秘密》等,令人仿佛感到慈母身影,立現眼前。
歲月風霜,年華轉瞬,林老師遠離故鄉和親人四十余年,深切地感悟到:只有離開故鄉和親人,才更懂得故鄉和親情,才更加懷念、珍惜過去歲月。正是滿懷這種情感和理念,促使他用心記錄下深藏的刻骨銘心的故事。童年時那貧困鮮活的鄉村往事、“文革”中慘痛的家庭變故、青春時獨特的當兵經歷和難忘的初戀情思一一復活涌現,交織成情深意濃的文字,本色書寫,感人肺腑。
他善于以飽蘸深情的筆墨將周遭人事、內心的情感娓娓道來,生動刻畫,簡練傳神;如一篇寫小雞的文章《酉雞》讓我印象深刻。他寫灰子、影子、蘆花、白鳥等幾只雞之間的爭斗,“春兒撒下一些棒子粒,灰子尖而帶勾的嘴,快速地啄食著”,而“站在院墻下的影子,這會兒咕咕叫著,飛快地沖過來,邊啄邊用身體擠撞灰子”……寥寥數語,狀盡家養雞的各種特點靈性,也傳遞出人和雞之間特殊的自然生態情感,堪稱動物描寫的經典范文。春兒和春兒媽的對話,也是信手拈來,和諧自然,俚語俗言,隨和親熱:
春兒仍迷惑,又問:“那,影子怎么每天都先踩蘆花的蛋?” 春兒媽說:“影子喜歡誰,就先踩誰的蛋,它橫不是?” “那白鳥要踩蘆花的蛋,影子為什么不讓?” 春兒媽說:“禽畜都那樣,霸著自己的。” 春兒到底沒鬧明白,他端起雞食盆,喂雞去了。
農人與家禽家畜之間樸素的情懷,慈母和小兒之間溫情的對白,可愛、祥和,親切、溫暖,不由勾起人童年時在鄉村生活的遙遠回憶,溫馨、寧靜的田園生活,美好無比。該文獲得第二十七屆“東麗杯”孫犁散文獎理所當然。
故鄉是深入人心魂的土地,高天厚土,父母深恩,失去了故鄉的人往往都是失了魂魄一樣迷離的游子。林萬華老師以一顆赤子之心,述過往平常事、抒人之常情,但細膩筆端傳遞出的情感意蘊深遠,反映時代變遷社會變化、舊日鄉村風貌和人間百態,也折射出他對于幸福追求和人生境遇的不同感悟。他淳樸的筆風兼具一定文思,當然,書中有些篇章還可再精簡,有些段落還可縮短,有些文句還可錘煉。他退而不休,有夢有才有熱情,勤奮執著,相信會奉獻更好的作品。
說說封面設計,這是很重要的門面環節。正如“人靠衣裝馬靠鞍”,一本書的封面可以解鎖內容靈魂之密碼。本書封面格調定位樸素懷舊,不張揚,情深深意蒙蒙。不同字體傳遞不同感覺,不同顏色變幻無窮意蘊,美編老師原用黑色類楷大字的書名,我讓她改為玫瑰紅漸變深色,簡潔浪漫又含蓄內斂地釋放出歲月風霜歷遍后越來越濃的情懷,又不失溫柔雅致。純潔的白色打底,淡水墨畫田園老屋和遠山背景,寫意的天空緋云點綴,質地溫馨的暖棕色貫通書脊,隱隱約約透著薄暮般的懷想……皆契合主題。封底加一行白鷺或鴻雁斜上青天,也銜來漸遠漸深的思念。
勒口照片,是一張前年他發來的年輕時的軍裝照,那獨特的空軍藍帽檐下,一張青春的帥氣臉龐,恰好呼應書名《情話》二字。書封的裝幀還是要唯美至上,軍人曾經是幾代青年男女最引以為傲的理想標簽,我想,這才是最妥帖的氣質暗合和氣息呼應。是的,一本書,也是需要獨特氣質和青春氣韻的。正好內有多篇散文追憶了軍營生活,流露出他濃厚的軍人情結和感人至深的戰友情意。其中一篇富有犧牲精神和教育意義,沒想到,年少時看到的英雄故事在他和老班長身上發生了,我特地把那描寫救人的緊張段落摘出來,放在了封底:
“三顆手榴彈,并排擺在我身旁,班長叮囑我,記住動作要領,不要慌。我拿起第一顆手榴彈,死死地攥住,眼睛盯住前方,助跑,揮臂,用力投擲。沒想到,我緊張得手心冒汗,手榴彈瞬間從手中滑脫,飛出不到 10 米遠,便落在雪地上。老班長此刻從我身后沖過來,張開雙臂,躍身將我撲倒在地。手榴彈轟的一聲炸響,彈片飛來,從老班長的左肩滑過,鮮血瞬間滲透棉衣,滴落下來,染紅了我身旁的一片白雪……”(《行走的故鄉,行走的人生》)
“青春之愛,故園之愛,慈母之愛,軍營之愛,北京之愛……濃濃的愛匯聚成一片深深的海,一句句動人的情話。”我把精心概括的封面文案,也以浪漫的粉紅小字呈現,總結提煉和豐富書的內涵。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碑斠磺猩⑷ィ覀冞€有散文擁抱回憶,記錄書寫著傷感又暖心的情話……
林老師說,他的《情話》是——記錄生命的瞬間,獻給未來的回憶!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