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jìn)包拉溫都杏樹林
陳寶林
陽春時節(jié),走向遙遠(yuǎn),走向迷人,走向綿延起伏的包拉溫都杏樹林。
包拉溫都杏樹林,那是浩瀚無邊的海,每一頃波濤,每一朵浪花,都是由怒放的杏花凝成。
包拉溫都杏樹林里,蒙古黃榆,天然杏樹千姿百態(tài):有的似臘梅傲立,有的如處女含羞,有的像醉漢舞劍。
包拉溫都美麗,屬于紫色的山崗(蒙語:包拉溫都)。
包拉溫都純潔,屬于包拉溫都杏樹林。
包拉溫都,沙路彎彎,杏花深處,苦澀的芳香醺醉了陽光,醺醉了清風(fēng),醺醉了天南地北的游客。
微風(fēng)輕輕習(xí)來,十里沙路飄滿幽香,那一簇簇、一叢叢、一片片野生杏樹,柔枝舒展,嫵媚動人。那白里透紅的杏花,宛如情竇初開的少女,婀娜多姿,風(fēng)韻百態(tài),在廣袤起伏的沙崗上,煥發(fā)著勃勃生機(jī)。
這就是位于吉林西部生態(tài)區(qū)、遠(yuǎn)近聞名的通榆縣包拉溫都杏樹林——一塊神奇、純美的寶地。
包拉溫都杏樹林在通榆縣城西南90公里處,南接科爾沁左翼中旗,北連科爾沁右翼中旗,早在1986年,包拉溫都杏樹林就被省人民政府列為全省27個旅游景點之一。2002年,這里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在東西連綿起伏的沙丘上生長著100多萬株占地2萬多畝天然山杏樹,在亞洲也是絕無僅有。
瞧,杏花怒放在枝頭,隨風(fēng)顫動,像一片片漂浮的云;撒落沙地,軟綿綿,像一層層潔白的雪。
兒童說,那不是杏花,那是剛剛爆熟的大米花,甜甜脆脆;青年人說,那不是杏花,那是五彩繽紛的憧憬,把金色的年華與甜蜜的愛情寫滿了紫色山崗;老年人說,那不是杏花,那是夕陽下的點點云霞,孕育著黃昏的燦爛和生命的旺盛。
杏林花蕾初放之時,翹首枝頭充溢含蓄之美,那花蕾,千紅萬點,如油紅的顏料潑灑在枝頭,直惹得林間的蒙古黃榆好生羨慕。
盛花之際,且看這杏林,春意滿枝,燦若雪海,明艷艷的花遮蔽了半空,遮蔽了沙丘,那分明是一道清純、靚麗的風(fēng)景;又見樹形百態(tài),排列無則,令人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
最惹人注目的還是杏花。先開花的,白里透紅;高出的花,因受光最早,多已泛白,有的過于燦爛,紛紛飄落了;中間部分的花略顯文靜、清靈之態(tài);下層的花則是猩紅的花苞與半含的蓓蕾交織著連成一片,使得賞花人懷疑進(jìn)入了胭脂摻著丹白的霧里了。
包拉溫都杏樹林,是吉林人的驕傲。據(jù)專家考證:這片野生杏樹林帶,是亞洲僅存的最完整、最原始、面積最大的自然景觀。
傳說在明代,有一年秋天,一隊人馬帶著北疆名貴土特產(chǎn)去京城進(jìn)貢,在包拉溫都一帶安營扎寨后,突然狂風(fēng)大作,漫天飛沙。帶隊的將軍被刮到一個繁花似錦的地方。一位鶴發(fā)童顏、長須似雪的老者,給了他一袋杏核,將軍手捧杏核,一路北上,記住了老者的囑咐,只要風(fēng)沙一起,就把杏核撒向大地。說來也巧,口袋中的杏核撒光了,風(fēng)也停了,部下也找到了。幾年后,將軍走過的地方就漫山遍野長滿了杏樹。林間微風(fēng)輕拂,枝條婆娑起舞,杏花爭芳斗妍。
遙望綿延數(shù)十里的包拉溫都野生杏樹林,無疑給游人平添了一處古樸、天然、純凈的好去處,每年五月舉辦的杏花節(jié),讓國內(nèi)外的游客大飽眼福,都稱贊這是大美生態(tài)吉林的秀中嬌、錦上花。
朋友,你來過我的家鄉(xiāng)包拉溫都杏樹林嗎?每年的春天這個時節(jié)不妨到此一游吧!這里醉人的十里“香雪海”,不僅會給你美的享受、情的升華、愛的濃縮,而且還會凈化你的心靈,塑造你的魂魄,啟迪你的人生。
包拉溫都樹林,是春天的瑞雪,一朵又一朵,清秀、典雅、玲瓏。
包拉溫都杏樹林,像碧玉,一瓣又一瓣,珍貴、純凈、晶瑩。
包拉溫都杏樹林,像粗獷豪放的北方人,淳樸、坦蕩、真誠。
包拉溫都杏樹林,濃縮了科爾沁草原的縷縷香風(fēng),點燃了北方人那天高地闊的靈氣,延伸了蒙漢之間那永無休止的圣潔。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