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
作者:錢緒彬
大哥嫂上世紀80年代初結婚,從此,兩人相依為命。大哥拼命掙錢,大嫂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當年,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管得嚴,大哥嫂為了生二胎,雙雙下崗。大哥曾是本村年輕的黨支部副書記;大嫂也是當地民辦教師,就因為犟著生寶貝兒子,都失去了難得的工作。好在他倆年輕有文化,并沒有被一時的困難所嚇倒。通過他們勤勞智慧的雙手,生活照樣過得有滋有味。然而,好景不長。大哥嫂僅相濡以沫18年,大哥英年早逝。自此,年輕的大嫂,為了兩個尚未成年的孩子,開始獨自艱難地生活著,迄今已有18年。
1998年4月,大哥在當地鎮醫院初步診斷出絕癥。我與父親抱著僥幸心理,迅速將大哥送到宜昌地區大醫院確診,得出同樣結論,而且還是晚期。當時,我和父親躲著大哥擦干眼淚后,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跟他說:“胃潰瘍,沒事”。他嘴角微微一笑。那一刻,我不敢看父親的表情。噩耗傳來,全家人無法接受,而只有大哥還蒙在鼓里。3個月時間不到,大哥就走了。仿佛天塌下來的打擊,讓大嫂痛不欲生。我們全家帶著萬分悲痛的心情辦完后事。從此,堅強的大嫂,承受巨大悲痛,放棄自己的青春和理想追求,毅然決然地撐起了這個單親家庭。
大哥離開后的頭幾年,是大嫂人生中最痛苦、最艱難、最辛苦、最難熬的無情歲月。大哥走后不久,倆侄兒同時面臨中考,他倆強忍巨大悲痛,很爭氣地考入了理想學校。可惜的是侄兒因種種原因,中途輟學,失去找工作機會。當年,由于我們四姊妹的條件也不好,沒多大能力幫襯大嫂,主要靠她自己辛勤勞動,省吃儉用,養家糊口,供娃上學,走出困境。那年月,大嫂里里外外獨自奔忙,種地、養豬、養雞、砍柴,樣樣都干,雙手磨出厚厚的老繭,從不吭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苦勞作。
大嫂是家中長女,雙親都在,回娘家僅20多公里,可忙得一年到頭難回一次。為撐起這個家,大嫂究竟吃了多少苦,為了多少難,忍受了多少委屈和痛苦,等等,個中酸甜苦辣,只有她內心最清楚。那幾年,大嫂承受了本不該她一人承受的重壓,真是度日如年,如噩夢般不堪回首。我每次回想,都有些心酸。
記得在大哥離開我們3年后的一個夜晚,我代表本人和家人跟大嫂深談了一次,其目的是想勸她再找一個,畢竟還年輕,今后的路還很長。而大嫂果斷回答:“為了兩孩子,不打算找了”。頓時,我內心深處涌出難以言表的感動。良久,我只說了句“無論將來咋樣,您永遠是我的大嫂”的話。
多年以來,大嫂最高興的兩件事,莫過于她精心拉扯大的兩孩子結婚。在侄兒們舉行儀式時,大嫂都讓我講話。面對此情此景,我內心既充滿高興,也難免沉重。高興的心情不必多言,大嫂終于苦盡甘來,完成了多年心愿,可以松口氣了。大喜之日,大嫂壓抑多年的笑臉,在那一刻得到盡情綻放;沉重的是,我聯想到大嫂一直以來,既當媽又當爹,為了兒女們失去太多、付出太多,同時,也倍加思念大哥。要是他在,也不需要我作新婚致辭。
10多年前,侄兒因一起摩托車車禍,摔得腦干出血,昏迷不醒,險些丟命。侄兒在縣醫院搶救時,醫院下了幾次病危通知書,要求轉院治療。當時,我忐忑不安地避開大嫂問醫生:“傷者還有多大希望?”當得到回答是“百分之十”時,我腦子一下懵了,心想,大嫂的命咋這么苦啊!當時,為了表明家屬態度,我連忙請求醫生:“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錢不是問題”。之后,盡管醫院用了最好的救治措施,仍無好轉。為此,我把侄兒的傷情跟一個曾看過侄兒的老鄉說了,他勸我必須跟大嫂說實話。于是,第二天,我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懷著于心不忍的心情,鼓起勇氣將醫生的話告訴了大嫂。當大嫂得知實情后,表面上顯得異常平靜,沒讓眼淚掉下來,而內心卻極度痛苦。當時,我不敢直視她。大嫂沉默片刻后說:“他一母所生就一個姐姐,讓她來看一眼”。聽完此話,我強忍住顫抖的心痛說:“我馬上通知她”。當時,侄女正在宜都上衛校。大嫂這番話,是在做最壞的打算啦!
為了不耽誤搶救時間,我們迅速與醫院協商,用救護車將侄兒轉往宜昌地區醫院。由于傷者隨時有生命危險,我和二哥要求院方派醫生全程護送轉院。當時,院方有些遲疑,我們連說“不要擔心錢的問題”,而且還用“假如耽誤了救命時間,院方要負責任”的話施壓。為此,院方才答應護送。在救護車上,我們站著輪換托舉著輸液瓶直到安全到達地區醫院。這些往事,終生難忘。
侄兒在醫院大約住了一個禮拜,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依然昏迷不醒。由于傷者腦干出血不易做手術,只能靠慢慢吸收,再過10天、半月也好不了,而且費用昂貴。于是,我主動做大嫂工作,建議把侄兒接回家繼續治療。因為我父親和二哥都是醫生,有這個條件。為了讓大嫂放心,我還讓二哥留意醫院用藥情況,以便回家后繼續使用。大嫂一向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很快答應了我的建議。
在家中,全家人日夜守護著病人輸液,病榻前沒離過人。也許是老天有眼,侄兒在治療70多天后,終于奇跡般地蘇醒過來了。當初,在醫院搶救時,專家們曾斷言:“治好了也是個植物人”。因此,動員我們放棄治療。而從一開始,我就有一個信念——侄兒一定會好起來。豈能放棄治療?侄兒重獲第二次生命,是眾多好心人鼎力相助的結果。或許,大哥也在九泉之下保佑。甭管咋說,侄兒恢復成正常人了,這是對大嫂最大安慰。3年后,侄兒有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千金,甭提大嫂及全家人有多開心了。
2006年,大嫂帶領侄兒蓋起了兩層新樓房,這是她為這個家辦的又一件大事。春節回家,當我老遠看到高聳的新樓房,心里特別高興,但每當看見大嫂時,心里咯噔一下,她的臉明顯瘦了一圈,這都是為了房子累的。2014年,大嫂又在房子上面加蓋了一層,更顯寬敞和氣派。瞧我大嫂多能干!
2007年,二哥嫂舉家在20多公里外的村子安家落戶,并多次勸說父親一起過,可父親總舍不得離開“老窩”。而我又在外地工作,贍養父親的重擔自然落在離父親住得最近的大嫂肩上。母親在時,倆老住在離大嫂家2公里外的老屋相依為命。一年后,母親過早地離開我們。只剩父親孤單地住在那里,大嫂就勸父親搬到了她家,與兒媳、兒孫們住在一起,兒女們也總算放心了。多年來,大嫂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伺候老人,默默付出,毫無怨言,我們兄弟姊妹一直充滿感激!
還有一件壓抑我心頭多年的欠債一事。當年,大哥已病入膏肓,無力料理此事。因我常年在外,只聽家人簡單說起過。即跟前臨近欠大哥有一萬多元債務。這在當年農村家庭,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于是,我就試探性地問大哥。而他卻說:“人都舍得了,還有什么舍不得的,算了”。聽罷此話,心里特不是滋味,同時也覺得大哥的思想境界就是比我們高。也正是聽了他的遺言,權當沒這事兒。這也是我一直沒跟大嫂說起的秘密,因為怕她傷心。而大嫂似乎與大哥心有靈犀,或許大哥對大嫂也說過同樣的話,這只是我的猜測。
對于欠賬,大嫂也沒怎么討要,因為沒有字據,好心人也是憑良心在償還,大嫂從不為難人。這也體現出大嫂的善良、大度和愛心。俗話說:“錢乃身外之物”。盡管當年大嫂很需要錢,但還是艱難地挺了過來,現在不是好好的嗎?而不講誠信的人,過得也不咋樣。一直以來,我特佩服大嫂處變不驚的做事風格,挺像大哥。在我看來,大嫂表面上看似若無其事的樣子,而內心卻很有數。
勤勞淳樸、熱情大方的大嫂,平時,不善言語,總是默默無聞而又心甘情愿地做事。大嫂炒得一手好菜。每次回老家,每當我吃到她精心種植的無公害蔬菜時,心中散發出一種幸福的味道,縈繞在親人周圍,與父親舉杯暢飲的勁頭更足,心情更爽。
在當地,大嫂不僅鄰里關系處理得好,而且還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無論左鄰右舍哪家有啥事,她都伸出援助之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大伙兒心中的口碑都好。大嫂家住公路邊,經常有鄰里鄉親到家中喝茶、聊天、歇腳,好不熱鬧。在我們土家山寨,不少婦女有抽煙、打牌,甚至喝酒喜好,而大嫂樣樣不沾,甘當“局外人”。幾十年來,大嫂一向勤儉持家,從不講究吃穿,個人開支極少,掙的錢大多花在家人身上,特別舍得。
如今,50多歲的大嫂撐起了5人之家,依然孑然一身。她用默默付出的行動詮釋了當年的諾言,而且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這都得益于她多年的堅守和付出。像她這樣的人,在當地絕無僅有。這不僅是侄兒們的福氣,也是我們全家人的福分,只是苦了她自己。
自從有了大嫂,全家人都很慶幸、很感謝、很驕傲擁有她這樣一位舉足輕重的家庭成員。雖然她因過度操勞,白發和皺紋多于同年人,但是逢年過節,兒孫滿堂團聚在一起,她即便再苦再累,也覺得值。我每次回家,看她忙碌的身影,內心過意不去,而她總是累并快樂著。
“不抱怨,靠自己”這六個字,我以為是對大嫂人生最好的詮釋。多年來,我從未直接或間接地聽見過大嫂有任何抱怨,無論遇到大小事情,從不吭聲,都是自己扛。這是一種向上向好的精氣神,更是一種做人的骨氣。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她比許多男人更“爺們兒”。
在她悉心經營的這個家里,兒女在享她的福,年邁的父親也同樣在享她的福。從某種程度上講,她不僅在替大哥盡孝,而且還在幫兄弟姊妹盡孝,大嫂挑起了“長嫂當母”的重擔,讓我們感到慚愧。我一直為大嫂對我們這個大家庭付出太多而感到自責和虧欠,這個“人情債”無法用金錢衡量和償還。大嫂對家庭和兒女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是忠貞愛情的見證,更彰顯出人間大愛。
偉大來自平凡。這就是我可貴、可敬、可親,永遠感謝、難以回報的大嫂,她名叫石相英。
作者簡介:錢緒彬,湖北長陽人,中國鐵路作協會員,宜昌市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于各類報刊、網站和微信平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