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之光耀白城職院,文化薪火永相傳
陳寶林
當古老的非遺技藝遇上青春洋溢的校園,會碰撞出怎樣絢爛的火花?在白城職業技術學院,答案正以令人驚嘆的姿態徐徐展開?!胺沁z文化進校園·傳承人作品陳列館”,宛如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在這片充滿活力的校園里,點亮了非遺傳承的熊熊火種,書寫著文化創新發展的壯麗篇章!
匠心筑夢,非遺之花綻校園
在歷史的長河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是民族精神的瑰寶。它們承載著歲月的記憶,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密碼。白城職業技術學院深刻認識到非遺文化的重要價值,毅然扛起傳承的大旗,決心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校園里煥發出新的生機。
2023年,學院領導親自掛帥,將非遺文化進校園項目作為重點工作推進。以“王占君石硯雕刻藝術傳習所”的落地為契機,學院迅速行動起來。為了給非遺傳承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購置專業工具,挑選石硯石材,打造了王占君石硯雕刻藝術傳習所工作室。同時,學院緊鑼密鼓地籌建“非遺文化進校園·傳承人作品陳列館”,深入挖掘地域特色鮮明、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的非遺項目。省級“張氏布貼畫”、市級“王氏石硯雕刻”“許氏葫蘆藝術”“李氏面塑藝術”“杜氏剪紙藝術”“趙氏金屬鏨刻浮雕畫”“接氏蒙古族舞蹈藝術”等眾多非遺項目的代表傳承人紛紛走進校園,為學生們帶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非遺盛宴。
暑假期間,校園里依然熱火朝天。陳列館的裝修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工人們加班加點,力求完美。開學前夕,傳承人帶著他們精心準備的代表性作品入駐校園,用心布置展廳。9月10日,陳列館盛大開館,正式向全院師生和各方來賓敞開懷抱。從籌劃到開館,短短數月,白城職業技術學院創造了非遺文化落地生根的“白城速度”,令人贊嘆不已!
枝繁葉茂,多元發展譜新篇
陳列館的建成,不僅是一個文化展示的場所,更是一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平臺。它如同一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在校園的沃土上迅速生長,衍生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基地?!鞍壮锹殬I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白城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電商創業平臺”“學前教育系美術專業學生創業培訓基地”“學前教育系地方特色美術課程研學基地”等育人項目紛紛落地。在這里,不同專業、不同興趣的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將非遺文化與現代技能相結合,實現創新發展。
走進陳列館,你會看到一支朝氣蓬勃的解說員社團。他們經過專業培訓,用生動的語言為參觀者講述非遺文化的故事。課余時間,全院師生絡繹不絕地來到這里,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大家深入了解每一項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和文化內涵。截至目前,陳列館已接待師生參觀達5000余人次,成為了學院文化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
陳列館的影響力不斷向外擴散。在“白城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產業學院正式成立大會”上,它成功接待來賓參觀,讓非遺文化在學院重大活動中大放異彩。學前教育系夏遠志老師的收藏展覽在此舉辦,為師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洗禮,豐富了陳列館的展示品類。2023年末,紙模型戰車、艦艇制作的張利民客座教授帶著他的手工紙模作品入駐陳列館,非遺文化與現代科技創意在此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2024年初,市級非遺項目大安市大司馬葫蘆藝術有限公司司馬憲光師徒的掐絲琺瑯工藝畫驚艷亮相,司馬憲光老師的創業故事更是深深打動了師生,為校企合作和學生就業開辟了新的道路,也為陳列館注入了新的活力。
攜手同行,合作共贏促傳承
為了確保陳列館的有序高效運行,學院特別設置了“非遺辦公室”“名師工作室”,并將其納入教務處管理體系。專業團隊精心策劃每一場活動,用心維護每一件展品,讓陳列館成為非遺傳承的穩固陣地。
陳列館的成長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白城日報記者李政孚的深度報道,讓更多人了解到這座充滿魅力的陳列館。一時間,老者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前來參觀,小朋友們帶著好奇的目光探尋非遺的奧秘,而最多的還是充滿求知欲的學生群體。在參觀交流中,驚喜不斷。“孟奇口才”學校負責人潘女士敏銳地發現了合作契機,陳列館成為了“孟奇口才”小解說員的實踐基地,小解說員們在非遺文化的熏陶下,鍛煉了口才,增長了見識;同時,“孟奇口才”學校也成為陳列館解說員的創業實踐體驗基地,雙方實現了互動互惠,進一步拓寬了非遺文化的傳播渠道。
吉林省中華職教社、吉林省職業教育學會與學院聯合共建的“王占君石硯雕刻藝術基地”,為陳列館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非遺傳承人們也積極投身省市非遺保護傳承活動,屢獲好評,白城職業技術學院同時被命名"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學校",將陳列館的影響力推向了全省乃至全國。
碩果累累,傳承之路結碩果
時光飛逝,陳列館在成長的道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也見證了傳承人們的辛勤付出與收獲。司馬憲光老師走進校園,舉辦“掐絲琺瑯藝術講座”,吸引了全院部分教師及700名學生愛好者踴躍參加,校企合作順勢達成,“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在“大安市大司馬葫蘆藝術有限公司”掛牌。李銳士老師將“詩意雕影”藝術非遺項目落地通榆縣第九中學,陳列館分館落成,學院領導老師出席揭牌儀式,為非遺校園傳承樹立了新的標桿。
在各類非遺作品展示活動中,白城職業技術學院的非遺社團成績斐然。在白城師范學院丁香節六校聯盟非遺作品展示活動中,8件(組)作品獲獎,充分展現了學院非遺傳承的教學成果。王占君老師的石硯《一瓢飲硯》在"春風大雅"全國非遺藝術北京交流展中獲得專業評審二等獎和傳承創新價值獎,王占君老師的石硯作品在白城市文化節大安市嫩江灣旅游區展示活動中,在白城市冰雪節洮北區查干浩特旅游區展示等活動中深受參觀領導來賓的好評,截止目前已經有十余件作品獲得吉林省知識產權認證,彰顯了非遺教師的專業素養。
每學期開學初,陳列館都迎來學院組織的學生參觀,周末定期開放,非遺文化的種子在新生代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妥淌趥円哺髡顾L,許紅雙老師帶著葫蘆藝術走進校園,組織社團同學實踐創作,作品及視頻資料在校園網絡平臺廣泛傳播;張玉新、趙東興老師帶來“張氏布貼畫藝術”“毛猴制作藝術”,現場的精彩展示激發了學生們的創作熱情;接春雷老師排練的蒙古族舞蹈在學校運動會上驚艷亮相,贏得了全院師生的陣陣掌聲。
在人才培育方面,學院更是成績卓著。非遺傳承人、院非遺辦公室負責人王占君老師悉心指導,助力1990級畢業生韓麗娟(面塑技藝)、1999級畢業生翟艷彬(陶藝技藝)成功申報白城市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6級美術班畢業生李靜也順利申報“許氏葫蘆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非遺種子在校園里生根發芽,走出校園后開花結果,學院非遺文化傳承教育成效顯著。
“非遺文化進校園·傳承人作品陳列館”的成長歷程,是白城職業技術學院踐行文化傳承使命的生動寫照,是非遺文化與現代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它為莘莘學子打開了一扇通往傳統文化寶庫的大門,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文化自信的種子;也成為學院對外展示文化底蘊和擔當的重要窗口,匯聚起推動非遺文化傳承的強大力量。
文化強國的征程漫長而艱辛,非遺文化傳承保護之路任重道遠。但我們堅信,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白城職業技術學院的“非遺文化進校園·傳承人作品陳列館”必將在未來的道路上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讓我們共同期待,非遺文化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校園沃土上,繼續茁壯成長,照亮文化傳承的浩瀚征途!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