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流淌處,多彩三都情
文/圖 羅祖文(貴州)
“流連忘返醉三都,賽馬之鄉不虛傳。產蛋崖上真奇妙,馬尾奇繡名遠揚。”微信名為“歡樂長在”的都勻市勻東鎮壩固民族小學吳忠同學,是一位“能彈善唱、會講會寫”的才子。當我在朋友圈刷到他這充滿韻味的詩行時,三都的神秘面紗便在我心底悄然掀開一角,牽引出無限向往。
“坐在游車看兩旁,歡歌笑語心寬放。四面都是好風景,一心只愿看前方。”抖音用戶“明天更好”,正是都勻市勻東鎮王司果園致富帶頭人羅燦香女士。這位熱愛文學的創作者,用即興寫下的詩句,如同一縷清風,輕輕吹皺了我心底對三都的期待漣漪。
兩段來自不同社交平臺的文字,卻以同樣熾熱的情感,讓三都的獨特魅力在字里行間緩緩流淌,也讓我對那片土地的憧憬愈發濃烈。如兩粒石子投入心湖,激蕩起我對三都的無限向往。
走進三都,感受榮譽
2025年6月3日,身為土生土長的貴州省都勻人,我終于踏上了那片被譽為“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貴州三都。
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宛如一顆鑲嵌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的璀璨明珠。地處月亮山、雷公山腹地,這里聚居著全國63%以上的水族同胞,是當之無愧的水族文化核心地。這里榮譽眾多,不僅是“中國水晶葡萄之鄉”“中國賽馬之鄉”,更是首個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的縣城,彰顯著它獨特的魅力。
踏入三都,宛如步入了一幅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織的絕美畫卷。堯人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大自然饋贈的“綠色明珠”,滿目蒼翠,清新沁人;都柳江風景名勝區似百里畫廊,江水悠悠,青山倒映,盡顯山水靈韻;而咕嚕產蛋崖更是充滿神秘色彩,作為貴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崖壁上一顆顆會“下蛋”的“石蛋”,仿佛是大地孕育的神秘果實,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令人贊嘆的自然奇觀,三都的人文底蘊同樣深厚綿長。其人文風情令人沉醉,各類工藝品更是聞名遐邇。精美的馬尾繡、別致的銀飾品、巧奪天工的牛角雕,每一件工藝品都凝聚著匠人們的心血,以精湛工藝和獨特風格享譽全球,也讓三都榮獲“中國水族馬尾繡第一村”的美譽。為傳承水族文化,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建成,兩層主展區通過23個單元,生動展現水族悠久歷史與多彩風情。水族文化悠遠深厚。水書習俗、水族端節等五項成果列入國家級非遺;馬尾繡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水書文獻檔案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每一項榮譽背后,都是三都人民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三都之旅,邂逅多彩
踏入貴州三都,“多彩”二字便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絢麗畫卷,在眼前鋪陳開來。當我坐上那充滿趣味的小火車,一段奇妙的旅程就此啟程。
小火車緩緩前行,古老的房子次第掠過車窗。它們靜默佇立,似在低訴歲月滄桑。斑駁墻面上的水書符號,鐫刻著水族千年智慧。凝望這些神秘文字,仿若穿越時空,觸摸先輩生活印記,感悟他們對世界的深邃認知。一路上,車廂內,同行的游客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口音、不同的面孔,卻都因三都的魅力相聚于此。歡聲笑語回蕩在車廂內外,那是對眼前美景的贊嘆,是對未知旅程的期待,更是對這份難得相遇的珍惜。大家相互分享著旅行的故事和對三都的印象,陌生感在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因共同熱愛而產生的親近。
隨著小火車緩緩停靠,我們來到了充滿神秘色彩的產蛋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現得淋漓盡致。一顆顆“石蛋”錯落有致地鑲嵌在崖壁上,仿佛是大地孕育的神秘果實。關于產蛋崖的傳說更是為這里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奇妙與人類想象力的豐富。而博物館里,一件件珍貴文物靜靜陳列,它們是三都歷史的見證者,從遠古石器到精美水族服飾,從古樸生產工具到特色生活用品,每一件都蘊含著三都人民的勤勞與智慧,訴說著這片土地的發展變遷。
沿途的山巒連綿起伏,青翠欲滴,好似一條條綠色的巨龍蜿蜒盤踞,又似仙女遺落人間的翡翠裙擺,與古老的建筑、神秘的文化景觀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退休漫游,心向遠方
退休,于我而言,是掙脫束縛的新生,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曾經被工作與瑣事纏繞的身心,終于得以舒展,向著遠方的詩意進發。
三都之行恰似一場心靈洗禮,其多彩風情令我難忘,更激發了我探尋各地獨特魅力的渴望,讓我的思想境界在山水人文中得以升華。古老水書的神秘符號,仿佛是穿越千年的密碼,暗藏著水族先輩的智慧;精美的馬尾繡,一針一線間,繡出的是水族女子對生活的熱愛與細膩情懷。漫步在三都的街巷,聽水族同胞用悠揚歌聲講述古老傳說,濃郁的民族風情如春風化雨,浸潤著我的心靈,讓我變得愈發豁達包容。
走過山川湖海,我愈發懂得,生活的詩意不僅在遠方,也藏在日常的點滴之中。與三都的靈動風情不同,內地的城市自有其沉穩厚重之美。青磚灰瓦的古建筑,靜靜佇立,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熱鬧的早市,煙火氣彌漫,油條豆漿的香氣與人們的談笑聲交織,勾勒出平凡生活的溫暖。而外地的風光,則充滿新奇與驚喜。大漠的雄渾壯闊,金黃沙海在陽光下閃耀,駝鈴聲聲,仿佛將人帶回繁華的絲綢之路;海島的澄澈明媚,潔白沙灘與湛藍海水相接,令人沉醉于大自然的壯美。
每一處風景,都是人生旅途中璀璨的明珠。我漸漸明白,無論是熟悉的故土,還是陌生的遠方,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值得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如今的我,不再因時光流逝而焦慮,而是學會放慢腳步,享受當下。清晨,迎著朝陽漫步在都勻文峰塔下、青云湖畔、西山公園,沿著劍江河岸前行,看花兒綻放,聽鳥兒歡唱;午后,泡一杯清茶,在書香中品讀各類佳作,既有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也有友人相贈的珍貴書籍;夜晚,我沉浸在白天郊游的美好回憶中,精心整理拍攝的照片,將一路的見聞與心緒細細雕琢成游記。當這些圖片文字(文學作品)發布在QQ日志、朋友圈、抖音等平臺,收獲朋友的點贊與留言時,我真切感受到生活因分享而愈發充實豐盈。
寫作,成為我記錄生活的方式。堅持“日走千步,夜寫千字”,將家鄉的變遷、旅途的見聞、生活的感悟,化作筆下的文字。它不再是任務,而是我表達熱愛、傳遞溫暖的途徑,是我踐行愛國情懷的實際行動。
往后的日子,我愿繼續在這廣袤的天地間行走,用雙眼發現更多的美麗,用心靈感受不同的精彩。愿往后的歲月,每一步足跡都化作詩行,在熱愛的土地上,用文字續寫永不落幕的退休詩篇。
用詩贊美,三都多彩
在三都,旅游不僅是自然風光的視覺盛宴,更是一場浸潤心靈的文化洗禮。這里的一草一木皆藏故事,一磚一瓦盡染古韻,讓人在流連美景的同時,也得以觸摸水族千年歷史的厚重脈絡。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今的三都,正以“貴州村馬”賽事為引擎,全力打造文體旅融合產業圈,在創建“旅游名縣”的征程中勾勒全新發展藍圖。傳統與現代在此交相輝映,讓古老的文化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
漫步都柳江畔,悠悠江水裹挾著歲月的低語潺潺流淌;探秘咕嚕景區,產蛋崖的神奇奇觀令人驚嘆不已;置身水族文化博物館,琳瑯滿目的展品無聲訴說著民族的興衰榮辱;身著盛裝的水族同胞熱情相迎,醇厚質樸的風情撲面而來;輕抿一口九阡酒,綿長的酒香在舌尖綻放,令人回味無窮。
時光飛逝,旅程漸近尾聲。離別之際,心中滿是眷戀與不舍。三都的美,美在層巒疊翠的自然風光,更美在獨一無二的文化底蘊。我堅信,這片充滿魅力的多彩之地,必將吸引更多人慕名而來,沉醉其中。而三都的故事,也將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褪色。
這段充滿驚喜與感動的旅程,值得用最真摯的文字去鐫刻。三都的每一處風景、每一段奇遇,都化作了詩行里的深情。生于紅旗下,長在春風里,我將滿心的熱愛與眷戀,凝練成一首《感懷三都》:
小火車行景萬千,古房墻上水書傳。
八方游客同歡笑,崖下神蛋歲月鐫。
館內珍藏凝史韻,多彩三都夢亦牽。
此去長思猶未盡,余芳漫作九秋篇。
2025年6月3日晚 于貴州都勻
點評與賞析:
《詩韻流淌處,多彩三都情》以詩為引,以情為線,將三都的自然與人文之美娓娓道來,兼具文學性與感染力。開篇借朋友圈與抖音的詩句切入,以他人視角點燃對三都的向往,構思巧妙且貼近生活。正文采用總分結構,先鋪陳三都的榮譽與景觀,從“中國最美縣域”到產蛋崖奇觀,展現其獨特魅力;再通過小火車之旅的細膩描寫,將水書符號、民族風情融入旅途見聞,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多彩”。
文章巧妙融合個人退休生活感悟,將三都之行升華為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以“天高任鳥飛”喻退休后的自由,在描繪三都神秘水書、精美馬尾繡時,自然流露出文化觸動帶來的心靈升華。結尾以自創詩歌呼應開篇,“小火車行景萬千”凝練旅途精華,“余芳漫作九秋篇”更以詩意筆觸傳遞眷戀,使全文在韻味中收束。全文語言優美,比喻生動,如將山巒比作“綠色巨龍”“翡翠裙擺” ,既展現三都風光之美,又飽含對生活的熱愛,堪稱游記佳作。
2025年6月3日,作者踏上貴州三都,開啟探秘之旅,用鏡頭珍藏美好瞬間。踏入咕嚕景區,古樸村寨似世外桃源,吊腳樓滿溢民族風情。產蛋崖上,圓潤石蛋如大地孕育的“生命之卵”,盡顯自然神奇。博物館內,從古老工具到精美服飾,件件文物訴說著三都的歷史與傳承。這些照片,是作家與三都相遇的見證,承載著一路感悟,讓他讀懂這片土地的神秘與美麗,成為心中永恒的珍藏。
作者簡介:羅祖文,又名彭應文,布依族,60后,中共黨員,貴州都勻人,大學專科學歷。先后在墨陽完小、墨沖區教育辦(撤區并鄉后墨沖鎮教育輔導站)、都勻三小、都勻市創建辦(改制后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任職。曾任墨沖區教育辦語數體教研員、墨沖鎮教育工會主席、都勻市創建辦信息科科長;曾兼任政協都勻市第七屆會委員會員、都勻市教育工會宣傳委員、都勻市教師閱讀寫作協會副秘書長、都勻晚報通訊員、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學校墨沖區中函班主任、貴州都勻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工兵營營部書記,貴州省散文學會會員。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調至墨沖鎮人民政府“學教”辦(編輯鎮情、民歌薈萃)、中共都勻市委宣傳部(編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手冊、“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都勻”應知應會手冊、創建文明城市紀實、精彩都勻)、都勻市教育局(編輯教育通訊、教育報和勻城燭光、教育擷翠)、中共黔南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簡報、動態報道,信息采用通報)。曾被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工作者,獲評中國教育學會優秀農村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中國民族教育》等眾多紙媒及網絡平臺發表作品2000余篇。2021年退休。榮獲都勻市作家協會“2020—2023年年度優秀會員”稱號(唯一獲獎者)。現為都勻作協會員,現居都勻金麒麟財富華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