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憂思
文/黃小霞(廣州)
我的年紀已不再年輕,但我仍是一個愛做夢的女子。
凌晨時分,我躺在黑暗中,意猶未盡地關掉手機,輕輕轉了轉酸脹的脖子,以放松過度疲勞的大腦,然后在暈暈沉沉中閉上雙眼,幾乎瞬間秒睡。
睡夢中,我回到自己的老家。已經拆遷的老屋依然矗立在夢中,我和娘早早地就上了床,拉了拉垂在蚊帳后的燈繩,隨著啪的一聲,昏暗的房間瞬間陷入一片漆黑之中。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窗外傳來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聲音雖然很小,但還是把我吵醒了。
“娘,你聽,那是什么聲音?”我壓抑著顫抖的嗓音低聲問娘。
我家屋后是一座大山,山上林深樹茂,白晝遮天蔽日,夜晚鳥獸鳴啼。我自小對這片林子存有敬畏之心,它更是我童年里的禁區,尤其在圍爐聽聞長輩們講完鬼故事后,我對夜晚任何的不明聲音都存在恐慌。
“可能是野貓吧!肯定是餓壞了,想進屋來找吃的。”娘翻了個身,在黑暗中夢囈般說道。
也許聽到人語聲,窗外的聲音突然停了下來。我屏住呼吸,大氣也不敢出,只聽見從林子深處傳來夜蟲唱和的靡靡之音。
才稍靜了一會,“窸窸窣窣”在再次響起,并伴有動物利爪在抓防蚊紗發出“沙沙”的聲響。聽著刺耳的響聲,我仿佛看到有只黑色的魅影,在月下揮舞著鋒利的爪子,欲隨時破窗而入。
“娘!娘!我害怕,它好像就要進來了!”我一邊叫一邊用手推了推熟睡中的娘。
娘被我喊醒了,果然再次聽到了聲響。她坐了起來,撩起蚊帳,也懶得拉燈繩亮燈,兩只腳落了地,摸索著穿上拖鞋,悄聲移步來到窗邊。
“噓!”,娘對著黑影努起嘴,企圖用噓聲趕走那邪魅。
聽到突然的噓聲,黑影一下子從窗口竄到了地上,對著娘齜著牙,發出“嗚嗚”的咆哮聲。
“愛死啦!你影只壞東西!”娘用方言罵道,并揮手作驅趕之勢。
此時,我雖然害怕,但因為有娘在,在好奇心的驅使,也下了床。
我赤著腳,輕輕來到娘身后,視線穿過母親的肩膀,在朦朧的月夜下,我驚悚地看見一只炸了毛的黑貓,正死死地咬著一只藍貓坐在地上與娘對峙。藍貓四肢無力垂著,腦袋也歪在一邊,早已沒有生命的氣息。
看到我們站在窗口,黑貓并沒有要逃跑的意思,它叼著戰利品,挑釁地看著我們。
娘見狀,拉開窗紗,本想用手勢嚇唬嚇唬一下它,卻沒承想,黑貓卻瞧準時機一躍而起,“咻”的一聲,像一道黑色的影子,從娘掀開的窗紗豁口處一閃而入。
“啊!”我和娘被嚇得大叫一聲。當回過神轉身一看,哪里還有黑貓的影子。
我們趕緊拉亮了電燈,娘倆找遍整個房間,也沒看到黑貓的影子。但我們心里都清楚,那只讓人害怕的黑貓,此時就在這個房間里。
“娘,我們得叫爸來,只有爸才能找到它!”我果斷地對娘說。
“那你去叫你爸,我在這里再找找。”娘似乎不再害怕,邊找邊對我說。
我打開房門,穿過天井旁的側廳,來到爸的房間。爸穿著一套藍色的睡衣側臉躺著,背對著我,睡得正酣。
我推了推爸,說道:“爸,爸,你醒一醒!我們房間里進了一只野貓,但我們怎么也找不到它。”
爸醒了,他坐起身來,什么話也沒說,下了床,在門后拿了根木棍,就往我們房間走。
我跟著爸來到房間,娘說明明看見它進來了,可就是找不到它。爸二話不說,就拿著木棍在床下,柜子下到處一陣亂捅。突然,木棍在一個柜子下捅到一個軟綿綿的東西,移開柜子一看,原來是那只被咬死的藍貓。
爸繼續搗鼓,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當他目光望向那扇虛掩的木窗門時,心中似乎已有了答案,但不等木棍碰到窗門,躲在后面的黑貓“喵”的一聲,縱身一躍,像一道黑色的閃電般在我們面前一閃而過,從房門處落荒而逃……
爸用木棍挑起那只死去的藍貓走了出去,望著他的背影,我若有所思。
夢醒后,我仍沉浸在夢境中無力自拔。此時,我才恍然想起,其實,爸已離開我們整整24年了。而娘,也在六年前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在輪椅上度日如年。
有人認為,夢,從不會無緣無故走進你的夢鄉,它往往蘊含著某種思想層面的啟示,同時也是生理狀態的一種映射。而我,又為何會做這樣奇怪的夢呢?但細細想來,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在前兩天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正是爸去世24周年祭日。雖然那天沒有與家人們一起祭拜,但每年的這天我都會非常想念他。
其次,娘在上個月把腳弄傷了,多次打電話向我哭訴傷口太疼。雖然有醫療服務在跟進,但作為女兒,還是會忍不住擔心。
再有,關于死去的那只貓,也許正是我養了六年的藍貓。由于家人對貓毛過敏,我只能將它關在單位里一間閑置的空房里。沒有陪伴,只有基本生存保障,每次看到它呆坐在窗口那孤獨的身影,我的心里就會涌起無盡的內疚。
只是,那只被爸趕跑的黑貓,它又代表著什么呢?是預示著娘的傷情愈發兇險了嗎?明知道這個想法是荒唐的,但我的心里仍舊放心不下九十歲高齡的娘。
“娘,今天感覺怎么樣了?傷口還疼嗎?”
天亮了,我撥通了娘的電話,迫不及待地詢問她的傷情。
“昨天醫生來換了藥,還打了點滴,今天感覺好多了,也開始消腫了。”
電話里,娘的聲音元氣滿滿,又恢復了往日的清朗。
【作者簡介】黃小霞,筆名詩姬、林楓,廣東龍川人,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基層黨務工作者。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散文詩學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理事、南沙區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作品散見于全國各級報刊,出版個人散文集《最美的遇見》《六月荼》。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