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我在退休后重溫筆耕

我在退休后重溫筆耕

 

文/圖:羅祖文(貴州)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品質,便看他如何持家、如何尊老愛幼,“修身持家平天下”的古訓,自有一番道理。

2025年6月3日,貴州三都之旅收官,我把一路所感所想凝結成《詩韻流淌處,多彩三都情》,發表在《作家網》時。忽然發現這篇文字不只是對遠方的記錄,更像一把鑰匙,輕輕旋開了我對“熟悉之地”的深情回望。

那些與文字共生的時光,在記憶里層層舒展:是公文寫作中與嚴謹對峙的深夜,是編務工作里被細致打磨的晨昏,是活動簡報淬煉出的敏銳,是文學創作奔涌的熱忱;是稿件發表時的雀躍,是工作奮斗的日夜,是學習生活的煙火,是實現夢想的震顫,是捧起榮譽的溫熱,是義無反顧的奔赴,是一言難盡的人情暖意;更是藏在時光褶皺里從未冷卻的干勁、始終閃耀的精神——所有寫作歲月里沉淀的痕跡,正順著筆尖,向心海深處緩緩流淌。

 

退休前:初涉文海,夢想萌芽與職業變遷

對我而言,寫作的緣分源自心底深情召喚。追溯至兒時、少年,七十年代的我常滿心歡喜地從家鄉步行到都勻新華書店,購置各類圖書、小說。家中至今仍珍藏著高玉寶、劉胡蘭相關書籍,翻開散發墨香的書頁,靈動文字似有魔力,深深吸引著我。

從單純模仿喜愛的故事片段,到嘗試記錄生活點滴,寫作的種子在心中悄然種下,靜待破土。

回首往昔,在工作中遇見不同風景,感恩那些改變我職業軌跡的人和事。我從小學教師起步,逐漸邁向教學研究領域,而后又從教育部門走進黨委政府機關工作。

文明城市創建,人人有責。2004年9月10日,在貴州省文明城市創建開端,我從墨沖鎮教育輔導站借調至都勻市文明城市創建辦,從此從教師崗位轉型到黨委機關部門。秉持“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信念,面對工作任務,我依輕重緩急擬文處理,部分工作通過單位會議落實,常規工作常加班完成。我見證并深度參與都勻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目睹城市發展,心中故事萬千。

都勻,這座魅力之城,古色古香的石板街承載厚重歷史,劍江河悠悠穿城,流淌著靈動與溫婉。我沉醉于其山水人文,它們為我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2003年下半年,都勻市開啟創建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征程。彼時,市委、市政府順應發展大勢與民眾期盼,做出兩年創建貴州省文明城市,進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決策。一時間,文明創建工作在全州蓬勃開展。2004年,都勻市列入全省2005年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行列,隨著創城工作推進,成果豐碩,獎項眾多,2006年12月30日榮獲“全省文明城市”稱號,此后連年被確認為往屆貴州省文明城市。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2008年,集體創建工作結束,我回到教育部門,正值全市“兩基”迎國檢關鍵期,我負責宣傳工作。2008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都勻市教育局機關工作(編制在都勻三小),在辦公室主任羅安成帶領下,深入沙包堡中心完小(后改制為都勻十小)、平浪中學(現整合到都勻五中)、沙寨中心校等多所學校為片區教師開展寫作培訓,同時,我與各科室以及同事編發《都勻教育》雜志、《都勻教育》報、《教育通訊》《都勻教育工作簡報》的編務、編發工作,期間,還與都勻民中副校長(現都勻市老年大學校長)索恩乾在 2010 年教師節收集老師文章編印《勻城燭光》,2012 年 12 月編印都勻《教育擷翠》等書籍,這些書籍刊載了一篇篇富有實踐經驗和理論水平的校園新聞、教師隨筆,成為教育部門師德師風宣傳教育的“口袋書”(見圖)。

2013年10月8日,我再次被市委宣傳部借用,后留用調入都勻市創建辦。2014年1月15日,借調到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負責《黔南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報》《黔南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情況通報》《手機報》的撰寫、編務、編發以及剪貼報等宣傳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歸檔工作。2015年回到都勻市創建辦創建科,2016年11月30日任都勻市創建辦信息科科長。

圖片4

2019年11月1日,都勻市鄉村學校少年宮輔導員培訓會在都勻十小拉開帷幕。我面向墨沖鎮中學、歸蘭水族鄉陽河中心學校、勻東鎮壩固中心完小、毛尖鎮凌云中心完小、平浪鎮凱口中心完小,以及都勻市第十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分管領導、業務人員和藝術輔導員,開展了寫作知識培訓(見圖)。此次培訓,著重圍繞標題、正文、落款等方面深入展開。我特別強調,起好標題、理清思路并明確寫作順序,乃是增強文章邏輯性的關鍵所在。正所謂“題好一半文”,標題恰似文章的“眼睛”與“廣告”,不僅是篩選信息的重要標準,更是作者寫作水平的直觀體現。此外,文章完成后,至少要反復通讀兩遍,毫不留情地刪去那些可有可無的字、句、段落。而在發稿之時,一定要清晰注明撰寫者與攝影作者的姓名,并及時向相關主管部門和媒體傳送稿件,以此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促進工作交流。

身邊的人和事深刻影響著我: 都勻七小副校長、中國青少年書法家協會會員羅祖奇曾給予指導,助力我于2006年6月4日在黔南教育學院參加貴州省普通話測試,取得80.6分,獲普通話水平貳級乙等證書。 都勻市作家協會主席、都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啟剛的思想動員,讓我在2018年1月加入都勻市作家協會。

筆耕不輟,文字的足跡亦遍布四方。

在《中國民族教育》《國家少年智力開發報?小學語文》《貴州日報》《貴州工人報》《貴州教育報》《黔南日報》《都勻晚報》《今日都勻》等國內公開紙媒,新華網、貴州文明網、貴州文化網、多彩貴州網、中國網、政府網、金黔在線等中央及地方權威網站,今日頭條、搜狐網等網絡平臺,以及“貴州省散文微刊”“作家網”“廣州文藝”“書香神州”“詩藝國際”“綠色都勻”“黔南熱線”“黔南文明網”“微都勻”“都勻新聞網”“都勻文明網”“都勻生活網”“橋城都勻”等公眾號上,累計發表文章超兩千篇。

 

退休后:書寫時光,文學創作的豐收與成長

退休不褪色,筆耕續新章。從公文寫作到文學創作,從崗位堅守到“新征程”探索,我以文字記錄時代、沉淀情感,讓退休生活在文學土壤中煥發生機——每次采風都是成長契機,每篇文字都是時光注腳。

2021年2月,我從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改制前為都勻市創建辦)退休,那段奮斗歲月成為心底的珍貴財富。同年6月7日,經蒙國粉老師推薦,正式加入貴州省散文學會,自此開啟文學創作之路。我給自己定下“規矩”:每次參加活動必寫一篇作品,在抖音、朋友圈等平臺分享感悟,讓文字成為連接生活與思考的橋梁。10月17日,赴貴陽市青巖古鎮愛書山房文化客棧會議室參加貴州省散文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聆聽講座、交流心得,在思想碰撞中汲取創作養分。

在實踐中丈量文字的溫度。以筆為舟,駛向更遼闊的時光。從職場到文場,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對文字的熱愛與對生活的熱忱。文學創作讓退休生活有了“新坐標”——不是終點,而是探索與成長的起點。

2022年:7月,密集參與基層調研與采風。7月23日隨都勻市作協、布依學會會員赴平浪鎮共和村調研,7月30日走進平塘縣牙舟鎮場壩村開展“鄉村振興”主題采風;8月20日探訪凱口村小辦井布依村寨民俗文化,在泥土與煙火中捕捉創作靈感。

2023年:2月18日參加《龍山蒼茫——貴州都勻散文20家》品讀會;6月18日深入毛尖鎮擺忙村,調研布依文化與鄉村振興,探訪“都勻銀芽毛尖種植專業合作社”及帶頭人羅小銀;7月22日參與“曾凡明隨筆集《山路彎彎》、趙榮莊《榮莊詩集》研討會”;11月10日參加都勻市網絡微短劇劇本創作培訓,拓展創作邊界。

2024年:1月28日出席都勻市作協年會暨新春聯歡會;3月2日參與栗木寨“春之聲筆會”采風,提煉“8個之寨”文化內涵(特產之寨、文化之寨、故事之寨、禮儀之寨、布依之寨、山歌之寨、教師之寨、藝術之寨);5月25日作為代表參加都勻市作協第六次代表大會,在群體中感受文學力量。

2025年:4月19日走進毛尖鎮坪陽村(全國文明村),參加“春滿茶山、毛尖飄香”采風暨詩歌朗誦會,在茶香與詩行中觸摸鄉村脈搏。創作散文《都勻螺螄殼茶山的綠意》于4月23日發表《作家網》,引發共鳴,都勻市作協鄧雪靈主席點贊“時光荏苒,往事如昨,娓娓道來,足見您的真情,還有勤奮和執著!愿您退休人退心不退,仍然一如既往追求夢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們大家共勉!”,并推薦4月28日岳楊書院網刊登同題材文章《都勻螺螄殼上的茶味》。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終會換來成果。

退休后,在都勻市作家協會主席楊啟剛的言傳身教和悉心指導下,我的創作成果由少漸多,僅三年時間就發表作品 34 篇。具體:

2021 年,撰寫13篇,有 4 篇散文,《劍江河紀行》《走進文明之河 講好城市故事》《都勻馬蹄巖到拉雅洞》《羅祖文在都勻綠茵湖邦水之間撫今追昔》,被貴州散文、貴州省散文微刊第七期、貴州文明網采用。

2022年,撰寫22篇,有12篇,被今日頭條、貴州文化網(鄉村振興)、搜狐網、網易、黔行貴州、“黔行收搜v”、長征網、《貴州省散文微刊》第八期、貴州省散文學會等平臺共采用,篇目如下:《邦水村“雜記”》《父親影響我一生》《在都勻綠茵湖邦水之間撫今追昔》《羅祖文:當好新時代紅色基因傳承者》《在追思和感恩中傳承責任——致敬2022清明》《我的母親——在屋子里的光環》《貴州都勻:全面“筑巢引鳳” 助推鄉村振興》《都勻市作家協會走進“中國天眼之城”平塘縣采風創作》《貴州都勻:“小辦井”布依村寨唱響鄉村振興進行曲》《見證都勻從“創建文明”到“文明城市”的發展歷程》《散文集〈龍山蒼茫——貴州都勻散文20家〉出版面世》《貴州都勻:“栗木寨”自我革命抓文明村寨建設》。這些作品題材豐富,涵蓋個人經歷、鄉村振興、文化采風等多個方面。

2023年,撰寫46篇,有18篇,被貴州文化網、今日頭條、多彩貴州網、黔行貴州、網易、長征網、搜狐網、書香神州、神州文藝、橋城都勻、文明都勻、黔南州書香學府、作家網等眾多媒體網絡平臺共采用,內容涵蓋都勻的鄉風文明、民俗文化、鄉村振興、文學活動等方面,篇目如下:《都勻市綠茵湖辦事處邦水村栗木寨:改造拓建停車場,助力鄉風文明》《都勻與荔波架起一座傳統布依族訂婚習俗之橋》《貴州都勻:4名“老學生”43年后看望89歲恩師》《都勻“栗木寨”:布依族訂婚之后雙方互動勝似過節》《都勻地區作家品讀〈龍山蒼茫〉文學魅力》《貴州都勻“栗木寨”布依族清明祭禮文化內涵豐富》《追尋“栗木寨”布依族清明孝文化深處的記憶》《都勻市毛尖鎮:石板寨布依族“四月八”精心打造文化大餐》《羅小銀:鄉村振興的參與者 茶旅融合的探路人》《貴州都勻銀芽毛尖種植專業合作社助力鄉村振興》《都勻舉行曾凡明隨筆集〈山路彎彎〉、趙榮莊〈榮莊詩集〉研討會》《都勻毛尖茶的三大法寶:茶藝、茶禮、茶歌》《省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宣講暨研討會在都勻舉行》《貴州羅祖文:中秋喚醒到達彼岸的記憶》《羅祖文:“打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都勻:在文明創建路上提升新手編寫劇本能力》《貴州都勻網絡微短劇劇本創作培訓提振“精氣神”》《貴州羅祖文:一個迎春視頻勾起的校園畫卷》。

2024 年 1 月 28 日,我榮獲都勻市作家協會頒發的“2020 - 2023 年度優秀會員”榮譽證書,且是唯一獲獎者。這一榮譽背后,凝聚著眾多人的鼓勵與支持。都勻市作家協會會員王開碧為我宣讀表彰獎勵決定和頒獎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布依學會文學創作研究會副會長、都勻市作家協會主席楊啟剛親自為我頒發榮譽證書。從事金融行業的曾真女士饋贈佩飾,表達企業界對文學創作的支持與美好祝福。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魯谷峻老師饋贈書法“文以載道”,巧妙地將我的名字融入其中,表達對我創作成果的認可與感慨。

2024年:在新指引下迸發創作活力。

2024年5月25日下午,都勻市作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在都勻市政府大樓舉行,鄧雪靈當選主席。在新的創作方向指引下,全年撰寫35篇,有32篇(散文24篇,詩8篇)被作家網、書香神州、神州文藝、詩藝國際等平臺采用,內容涵蓋都勻人文美景、美食文化、文明鄉風及個人情感,篇目如下: 《感受劍江河畔的人文美景》《“文墨之鄉”美食文化內蘊》《“邦水”文明鄉風豐富多彩》《感慨都勻文學展現強勁創作實力》《喜看都勻劍江河白鷺飛》《邦水鄉場變遷回憶》《走進都勻“母親河”》《在粽葉飄香中撫今追昔》《栗木寨奏響“九古井”交響樂》《父親的經歷和愿望》《以軍人擔當敬業從文》《學車記》《崛起的都勻》《秋天升騰起的深情》 《送禮物:詮釋一代教師風采》《栗木寨文化縮影:2名教師獲“全國獎”》《揮毫潑墨“教師節”,美詩一首〈頌園丁〉》《我寫我心,朝花夕拾致中秋》《邦水“金鐘山”神韻》《揮毫潑墨,流出一首〈頌中華〉》《升掛國旗的栗木寨》《都勻劍江河:美詩〈釣魚〉迎重陽》《重陽養生,作詩〈頌重陽〉》《邦水栗木寨“大鍋狗肉6講究”》《憶祥彬》《用詩表達對邱祥彬故友的懷念》《龍里之行:民間才藝感動不只是我》《柿子紅了》《小雪節氣激起我的回憶》《邦水“栗木白蘿卜”》《喜看都勻邦水“農文旅”融合》《綠茵湖泡木寨:鄉村振興“人情味”》《都勻文峰園“許愿池”:心態與行動》。

2025年上半年:在多元題材中沉淀時光。

2025年1月—6月8日,撰寫46篇,有28篇(散文25篇,詩3篇)被作家網、詩藝國際、岳楊書院網等平臺采用,從家鄉年味、民俗文化到個人回憶,題材鮮活,先后發表篇目:《邦水“吃在塘埂、睡在平寨”的局外驚喜》《都勻林蔭村“倉坡”腳下的年味》《邦水栗木寨:自家喂養黑毛土豬“吃皰湯”味極鮮》《邦水“金鐘山”栗木寨解鎖傳統年味》《曬蘿卜》《邦水栗木寨“飲酒寫詩”慶祝正月初九》《把酒言歡》《栗木寨精神》《飲酒賦詩》《話說“三八”婦女節》《邦水栗木寨“三八”節韻味》《春分的緬懷:用詩表達對妹夫的懷念》《邦水“閣邊是閣邊,朗里是朗里”釋疑》《感悟邦水栗木寨清明“眾祭”孝道文化》《我們在路上:尋找家族的根源》《麻江宣威彭氏家族“小心謹慎”家訓延續》《都勻螺螄殼茶山的綠意》《話說“五一”勞動節》《都勻螺螄殼上的茶味》《邦水栗木寨農耕道功德碑:銘記奉獻》《我的第二故鄉》《話說“五四”運動》《故鄉的“立夏”》《母親節,致敬母親》《歲月舊照憶父親》《端午節!憶茶缸歲月》 《話說國際兒童節》《詩韻流淌處,多彩三都情》。

 

全面發展:寫作路上,擁抱多彩生活

作為中共黨員,退休后我始終端正思想態度,牢記“黨員”身份,堅守思想陣地,把黨紀黨規銘于心間。亦明確方向,讓生活在學習、實踐與創作中綻放新光。

加強學習:步履不停,拓寬生命維度。

積極鉆研網絡知識,深學黨的理論以提升思想境界;廣泛閱讀文學經典,踴躍參與市作協活動,在行走與觀察中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2024年7月18日,我考取駕駛行駛證,讓車輪載著文字的靈感,駛向更廣闊的天地。

扎根土地:在勞作中續寫生活詩篇。

退休后常回老家打理田土,2021年嘗試用網絡所學技術種植蔬菜與果樹苗;2023年從墨沖鎮良畝購置1600棵無花果樹苗,在泥土的芬芳里摸索、擴展,讓汗水與文字一樣,在土地里生長出沉甸甸的希望。

文化尋根:挖掘故土記憶,讓文字有根。

著力挖掘家鄉物質文化與“非遺”內涵,宣傳邦水“九莊十八寨,九股井,三十二臺階,三堡搭二獅,三步兩拱橋,兩條倒水溝……”等民間民謠,記錄邦水鄉場變遷融入大集市、邦水老家栗木寨集資修建停車場等事跡,讓地域文化在文字中煥發新生,引發更多人對故土的回望與共鳴。

筆耕不輟:以文字記錄時光,讓熱愛永續。

2021年至今,累計撰寫詩歌、散文、游記162篇,94篇被文學平臺選用,更通過抖音、朋友圈分享文字與鏡頭里的生活——參與作協活動、記錄人文風情、捕捉日常溫度,讓退休時光在創作中盛滿光亮。

歲月勛章:那些被時光蓋章的溫暖印記。

從事寫作與宣傳思想工作的歲月中,每一份榮譽都是伏案深耕的注腳:

2004年2月,獲貴州省教育工會論文優秀獎;

2007年2月,被評為黔南州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工作者;

2009年3月,獲都勻市“滿意在都勻”好新聞二等獎;

2010年2月,被都勻市教育局評為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同年6月,獲市委宣傳部報刊類二等獎;

2011年3月,分獲“勻城燭光”征文二等獎、市委宣傳部優秀通訊員、報刊類三等獎及優秀獎;同年4月,再獲市教育宣傳先進個人;7月,獲市教育系統慶黨90周年征文散文三等獎;

2012年3月,被評為市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者;6月,包攬市教育宣傳教師隨筆一等獎、優秀通訊員及二等獎;11月,獲市委宣傳部優秀通訊員;

2013年2月,連獲市教育宣傳校園好新聞、優秀通訊員;

2024年1月,被都勻作協授予“2020-2023年度優秀會員”。

這些帶著年份與溫度的榮譽,曾是案頭的動力,如今成了回望時的星光——不是為了證明什么,而是無數個認真對待文字、對待工作的瞬間,在時光里結出的果實。

贈書墨香:前輩筆下的溫情與指引。

工作時,手中的筆是記錄城市文明的“手術刀”。如發表《墨陽表演團體操》(1997年6月17日《都勻晚報》)、《墨沖教輔站抓好校園凈化促社風》(1997年10月16日)、《墨沖中學體育不斷創新》(1997年12月18日《都勻晚報》)、《都勻召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研討會》(2004年9月10日《黔南日報》)、《魅力盡顯都勻特色文化醉倒八方客》(2004年10月11日《貴州日報》)、《都勻市“栗木寨停車場”促進精神文明建設》(2014年7月1日貴州文明網)、《都勻教育部門筑牢校園治安環境安全墻》(2010年5月7日《黔南日報》)《都勻市教育局組織14所學校領導及技術人員赴四川綿竹考察“班班通”建設》(2011年第73期《都勻教育通訊》)、《都勻市傳遞“街頭正能量”公益廣告宣傳開局良好》(2014年10月27日貴州文明網)、《都勻鄉村學校少年宮兵團推特色學校創建》(2017年1月23日《今日都勻》)、《都勻召開創建“雙創”工作高度會》(2018年9月17日《今日都勻》)《都勻市“三個注重”深化文明村鎮創建》(2020年7月6日貴州文明網)、《都勻市加強文明家庭省級示范點創建力度》(2020年6月16日貴州文明網)、《都勻“三個結合”提升省級文明家庭示范點創建水平》(2020年7月17日《黔南日報》)、《都勻市“12345”工作思路確保精神文明創建顯成效》(2021年3月22 日貴州文明網)等一篇篇工作簡報、新聞報道,既是職責所在,更是將都勻文明進程的“文字切片”小心收藏。

那些關于教育、文化、精神文明的點滴,在報紙與網絡的鉛字里,串起一座城市向上生長的脈絡。

退休后,手中的筆化作探尋世界的“鑰匙”。當告別忙碌的公文寫作,在前輩的贈書里重拾文學初心。那些浸潤著墨香的文字,如同一扇扇通往遼闊天地的窗:或是字里行間的人生智慧,或是筆觸間流淌的歲月溫情。

身邊人贈書滿是煙火氣,領導、文友、會員的心意落在紙頁間,那些寫故土、記生活的文字最勾人,成了我握筆的動力。

楊啟剛的《在鄉村與城市之間抒情》《打馬跑過都勻》《一城燈火》,以及他主編的《九月的燈盞》《都勻三線往事》《貴州作家藝術評價?布依族楊啟剛卷》《高原上的刺梨花》《龍山蒼茫》,滿是對故土的深情凝視。

陳大吉主編的《高原橋城》、劉光乾主編的《魅力都勻》、姚雁主編的《都勻史錄——抗戰紀事》,李繼剛主編的《都勻苗族》,文雋勇、孟忠恒、羅治良、吳登良等主編的《援朝烽火》,[明]張翀著、王堯禮與邱祥彬點校的《鶴樓集》,邱祥彬編著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皆以史料積淀與專業視角,為我打開了認知世界的多維窗口。

李國清《獨特的審視》的深刻洞察、鄧華忠《云飛夜郎河》的詩意筆觸、趙榮莊《榮莊詩集》的凝練哲思、曾凡明《山路彎彎》的鄉土情懷,莊稼《夕拾落英致春秋》里沉淀的歲月況味,丁玉輝《綠色在喀斯特高原流淌》中奔涌的綠色詩情,蒙國粉《支教中的那些事》滿溢的教育溫情,楊萍《重逢青春的微笑》蘊藏的詩行哲思……每一部作品,都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在文字之路上的探索。

在寫作的征程中,從起點邁向終點,那些發表在雜志、書刊的工作紀實與文學作品,恰似一部部劇本、一場場電影。我的文字曾先后登上諸多刊物(摘):

2000年9月,《貴州旅游文史系列叢書》收錄《墨沖溶洞群》《墨沖角角魚》;

2002年9月20日,《黔南教育》第3期(總第60期)刊發《都勻市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鋪開》;

2006年7月,都勻市政協編《魅力都勻》收入《秀峰二奇》;

2008年3月,《都勻教育》總第3期發表《校長應是學校新聞宣傳的帶頭人》;

2009年第一期,《黔南教育科研》(總第87期)刊登《都勻市實施“營養工程”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2009年9月,《中國民族教育》第9期(總第131期)發表《開辟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路》,2011年2月第2期(總第147期)刊發《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2010年3月,《貴州教育工會》總第258期發表《以人為本,促進教育工會工作發展》,2010年11月總第266期刊發《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促進師德師風建設》,2011年9月總第275期刊登《加強自身建設 提高基層工會主席素質》,2011年10月總第276期發表《與時俱進 推動學校工會工作創新發展》;

2014年9月,《今日黔南》總第26期刊發《直面民生 回應社會 暢通民意》;

2017年4月,《黔南宣傳》總第42期發表《都勻市:突出“三大網絡”建設,提升文明城市創建》;

2019年4月,《山水橋城 魅力都勻》文化叢書“山之靈”收錄《獨奇秀峰》《秀美金鐘山》,“水之秀”收入《邦水河岸撫今昔》《秀峰響水洞的水》;

2022年7月,《龍山蒼茫》收錄《神奇金鐘山》《邦水河之春》。

每一次文字變成鉛字的印記,都是一次悄然的蛻變。在都勻這片滋養文學的豐沃土壤里,我雖步伐青澀蹣跚,卻始終追著心中的光,走得堅定而執著。

贈書印記:時光里的墨香與情誼。

人間煙火皆可記,最是墨香暖人心。幾則贈書落款,藏著歲月里的溫柔——

2000年9月,陳大吉贈《高原橋城》:“胸括洞景 筆繪觀”,短短八字,既含“胸有丘壑”的文人襟懷,又寄“以筆繪景”的創作期許,似在說“愿你看遍山河洞景,筆下盡染人間大觀”;

2018年12月25日,邱祥彬贈《鶴樓集》:“敬請祖文兄惠存”,是對文字珍藏的期許;

2020年8月30日,楊啟剛贈《一城燈火》:“贈祖文兄雅正”,是文友間的誠懇交流;

2023年7月23日,趙榮莊贈《榮莊詩集》:“羅祖文老師指正”,盡顯對師者的敬重;

2024年1月28日,邵華忠贈《云飛夜郎河》:“羅祖文筆友惠敬請指導”,莊稼贈《夕拾落英至春秋》:“羅祖文雅正”,是文字相交的默契與共勉;

2024年11月6日,楊萍贈《重逢青春的微笑》:“贈祖文友雅讀”,傳遞對閱讀的溫柔期待。

這些帶著日期與溫度的贈言,讓每一本書都成了時光的信箋,在文字與情誼的交織里,靜靜地綻放著人間的溫暖。

 

尾章:以筆為犁,耕織都勻的文學鄉愁

回顧寫作歷程,都勻見證了我從懷揣文字熱愛的青年,到逐漸獲得編輯與讀者認可的蛻變。每一次創作,都是與這座城市的深度對話,是向家鄉的山水草木私語,是對街巷里的人群故事訴說,更是將藏于心底的深情,釀成寫給都勻的長詩。

未來,我愿以筆為犁,深耕這片浸潤著鄉愁與熱愛的文學沃土,讓文字在都勻的肌理里扎根、抽芽,續寫屬于她的精彩華章,為故鄉的文化繁榮,傾付拳拳之心。

 

2025年6月9日晚 于貴州都勻

 

【點評】 這篇文章以作者親身經歷為線索,細膩展現其與寫作的不解之緣及都勻人生歷程,獨具魅力。結構上,小標題劃分明晰,從旅途感悟引入,依次鋪陳退休前后經歷,最后展望未來,邏輯清晰連貫。內容詳實豐富,兒時對寫作的熱愛、職業多次轉變、創城及教育宣傳工作投入均記錄詳盡,穿插都勻歷史文化與城市發展,讓讀者全面了解作者經歷與城市變遷;退休后創作成果羅列,直觀展現文學成就。情感真摯動人,對寫作的執著、對都勻的眷戀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間。語言質樸平實卻富有感染力,如描述寫作夢萌芽,生動再現年少對文字的癡迷。文章呈現一位退休作者在文學之路的不懈探索及對家鄉的深情厚誼,圍繞“退休后文學創作歷程”主線,以時間線串聯關鍵事件,突出細節與情感,結構清晰、語言流暢,兼具個人情懷與地域特色,堪稱佳作。

圖片5

2025年6月9日,作者于都勻金麒麟財富華庭住宅后花園閑坐留影,時光在草木搖曳間悄然駐足,鏡頭定格下一隅悠然的生活片段。

 

作者簡介:羅祖文,又名彭應文,布依族,60后,中共黨員,貴州都勻人,大學專科學歷。先后在墨陽完小、墨沖區教育辦(撤區并鄉后墨沖鎮教育輔導站)、都勻三小、都勻市創建辦(改制后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任職。曾任墨沖區教育辦語數體教研員、墨沖鎮教育工會主席、都勻市創建辦信息科科長;曾兼任政協都勻市第七屆會委員會員、都勻市教育工會宣傳委員、都勻市教師閱讀寫作協會副秘書長、都勻晚報通訊員、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學校墨沖區中函班主任、貴州都勻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工兵營營部書記,貴州省散文學會會員。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調至墨沖鎮人民政府“學教”辦(編輯鎮情、民歌薈萃)、中共都勻市委宣傳部(編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手冊、“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都勻”應知應會手冊、創建文明城市紀實、精彩都勻)、都勻市教育局(編輯教育通訊、教育報和勻城燭光、教育擷翠)、中共黔南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簡報、動態報道,信息采用通報)。曾被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工作者,獲評中國教育學會優秀農村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中國民族教育》等眾多紙媒及網絡平臺發表作品2000余篇。2021年退休。榮獲都勻市作家協會“2020—2023年年度優秀會員”稱號(唯一獲獎者)。現為都勻作協會員,現居都勻金麒麟財富華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斗罗大陆动漫完整免费| 2022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床戏全程无遮挡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观看电影|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av在线播放|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 青青草在视线频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直播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人的色道www免费一区| 色吊丝永久性观看网站| 万古战神txt下载|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国产美女一级做a爱视频| 欧美aaaaa| 老鸭窝在线免费视频|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区|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在人间免费观看未删减| 欧美中日韩在线| 美国一级大黄一片免费网站| 97青青草视频|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软件| 八戒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韩国免费观看高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