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小鎮石碑

11


小鎮石碑

——希特勒出生屋的歷史浮沉

 

作者:常愷

 

 

布勞瑙這座邊境小鎮,和奧地利無數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村鎮一樣,尖頂高聳的教堂、巴洛克建筑環繞的中心廣場;四周都是餐廳商鋪,秋高氣爽、風和日麗,小鎮居民坐在戶外咖啡館,聊天看報,悠然自得。因為135年前這里出生了一個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男嬰、日后的戰爭狂魔。二戰后這座小鎮非常晦暗尷尬;希特勒出生屋的存與毀,半個多世紀來紛爭不斷,成了布勞瑙小鎮一道揮之不去的夢魘。

 

這次尋訪布勞瑙,緣起與奧地利媒體朋友克里斯蒂安的餐敘。聊起歐洲時局,頗不樂觀,令人憂心。前不久,奧地利右翼政黨在大選中雖未過半,但已是得票最多的第一大黨。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我問克里斯蒂安,照此情景,德奧1930年代的歷史悲劇會不會重演? 

克里斯蒂安搖搖頭,應該不會!但他看我一眼,又有點對自己的結論信心不足。他說,也真不好說。 

他突然問,你去過布勞瑙嗎?我說,30年前去過。

 

當時希特勒的幽靈又在德奧沉渣泛起,德國光頭黨和新納粹分子十分猖狂,在柏林縱火燒死五個土耳其婦女兒童,在維也納投寄信封炸彈,炸斷市長齊爾克博士兩根手指。法西斯的標記,時常涂在街頭墻上。1994年4月20日光頭黨宣稱要在布勞瑙“朝圣”集會。奧地利政府高度警覺,專門在鎮中心廣場布置一輛裝甲車和相當的警力,以防騷亂。我特地趕去,為報社見證第一現場。也許是提前防范和邊境設卡起了作用,那天小鎮風平浪靜,沒有出現光頭黨的影子。我在隔壁,喝了一杯咖啡。房子當時是“殘疾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謝絕參觀。屋前路邊佇立的一塊石碑,令我印象深刻。這是一塊從茅特豪森集中營運來的深褐色花崗巖石,高1.15米,寬1.60米,沉重堅實,歷經腥風血雨的浸泡,放在那里,就像是一座粗獷的天然雕塑,一方凝固的火山巖漿!石碑上鏤刻三行德文:為了和平自由和民主,絕不能讓法西斯主義重演!以數百萬死難者的名義告誡世人。

22

屋前路邊的花崗巖石碑(作者攝)

 

前些年關于這棟房子,房東與政府在法律層面的博弈不時見諸報端,特別是改建后的用途,最近又起爭議。克里斯蒂安說起布勞瑙,倒是提醒我自己應該再去走一趟!

 

 

布勞瑙據記載已有800多年歷史,鎮中心的斯蒂芬大教堂,頂高達87米,是當時奧地利鄉鎮塔尖最高的教堂,為小鎮的地標性建筑。鎮中心廣場就像一間露天的大客廳,一頭通向茵河邊的海關大橋,橋的對面就是德國小鎮辛姆巴赫;另一頭穿過牌樓,就是薩爾茲堡城前街希特勒的出生地。小鎮自古就很富裕,茵河有船運碼頭,邊境貿易活躍,過往運鹽販鹽的稅收可觀。廣場的建筑格局在15世紀已經成型,歷經數百年,舊貌依然。


布勞瑙原屬于巴伐利亞王國,1778年和1816年因巴伐利亞和奧地利之間的紛爭,先后兩次易手,最后在1816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確定歸屬奧地利。民間有笑話說,奧地利把貝多芬變成了維也納人,把希特勒變成了德國人,但如果追根尋源,說希特勒是德國人也沒錯。

 

薩爾茲堡城前街15號,是兩棟三層樓房組合的聯體建筑,房屋面積約有800多平米,后面還有一個院落。房屋初建于16世紀,最早是一家啤酒釀造工場、馬廄、谷倉和小客棧,內部是回廊式的旋轉老樓梯,沿街有六扇大窗。房主當時經營著一家小客棧,也有幾間公寓出租。

 

1875年,一名叫阿洛伊斯?希特勒的海關職員來布勞瑙海關工作,租賃了這里的一套公寓,他的前兩任妻子先后病逝,第三任妻子克拉拉是他家的親戚和女傭,婚后生了五個孩子,三個都夭折,第四個是兒子,沒錯,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在希特勒出生前三個月,奧匈帝國皇儲魯道夫在維也納郊外梅耶林殉情自殺,成為哈布斯堡王朝轟動世界的一件丑聞。這并不影響這個邊境小鎮的日常生活,阿洛伊斯?希特勒照常上班,每天出門向右拐,穿過牌樓拱門和狹長的鎮中心廣場,再跨過茵河鐵橋到了德國,走進橋邊德奧共用的海關辦公樓。阿洛伊斯做夢也想不到他的兒子阿道夫49年后,會率領數萬德國黨衛軍,浩浩蕩蕩從這座鐵橋進入奧地利,以這種強橫霸凌的方式回到故鄉。

 

其實希特勒在這棟房子里只住了三年,一家人就從這房子里搬走,住到布勞瑙鄉下,后來他又在對面的德國小鎮、林茨、維也納、慕尼黑等地居住過,但沒有任何一處像這棟房子具有象征意義。特別是這棟房子見證了希特勒的初涉人世間,希特勒的命運喧囂和小鎮的榮辱興衰,均發端于此。

 

奧匈帝國皇帝佛蘭茨?約瑟夫一世也曾光臨小鎮,專為巴洛克風格的鎮政府大樓落成剪彩,在陽臺上接見市民。那一年14歲的希特勒已離開布勞瑙,在上奧州首府林茨的實驗中學讀書,所謂實驗中學,類似現在的技校。希特勒的父親阿洛伊斯已經退休,看不出兒子阿道夫有什么大出息,想讓他學一門技術,日后有個養家糊口的手藝。希特勒卻對繪畫興趣濃厚,喜歡閱讀,博覽雜書。他的數學語文和外語成績都很差,還留了級。

 

許多年后,實驗中學在1904年的一張學生大合影被人發現,希特勒和維特根斯坦罕見同框:右上角是15歲少年希特勒,左下方是15歲的維特根斯坦,他們居然是技校同學。路德維希?維特根施坦,這個名字以前國內很少有人知曉,前兩年刀郎一首歌曲“羅剎海市”,使這位極其低調而又非常另類的奧地利哲學家,一時間火遍中國。他的傳世名著《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是20世紀最前沿和最經典的哲學理論。

5

希特勒與維特根斯坦的合照

 

維特根斯坦出生在維也納一個猶太富豪家庭,絕對的天才學霸,一般不會去讀公立學校。事有湊巧,維特根斯坦從小身體不好,加上兩位哥哥先后自殺。父親怕他壓力過大,讓他換個環境,送去林茨的實驗中學。盡管只有短暫的半年同校期,后來兩人又在不同的地方同時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維特根斯坦是奧匈帝國的中尉,希特勒是德國軍隊的下士,雖然在東西兩條戰線打仗,但同樣在陰暗潮濕的戰壕里胡思亂想。一個在思考:哲學的終點是如何破除一切偶像,如何體驗界定“語言即世界”的哲學真諦;另一個在狂想:如何改變命運?出人頭地,成就霸業,“拯救德國!稱雄世界!”

 

 

1912年,依舊懷揣畫家夢的青年希特勒,兩次落第維也納藝術學院,忍饑挨餓住在維也納多瑙運河對岸的20區一棟流浪漢收容所。一面繼續兜售他的鮮有人問津的水彩畫、明信片,一面也在籌集盤纏準備離開維也納,前往他心中的另一個“祖國”巴伐利亞慕尼黑,圖謀生路。這一年的12月,希特勒出生屋的產權再一次發生變更,房東佛蘭茨?納達夫以58000克朗的價格,賣給鄰村的約瑟夫·波默夫婦,波默夫婦接手后開了一家名為“鹿”的小旅館,因為鎮中心已經有一家“金鹿旅店”,當地人避免混淆,稱之為“波默家庭旅店”。小旅館經營了26年,直到希特勒“榮歸故里”。

 

奧地利對這個在德國發跡的流浪畫家,也是懷有一份復雜的情感,現在人們對他嗤之以鼻,但1938年的奧地利人不是這樣想的,對他狂熱崇拜的人,顯然比例極大。所以當希特勒要把奧地利并入德國時,舉國上下的反對之聲十分微弱,凡爾賽公約的制定者英、法、美等國也沒有太大的異議。德軍進入奧地利幾乎是在凱旋聲中直抵維也納。奧地利并不回避這段歷史,時常有電視節目播放當年“萬人空巷,喜迎王師”的盛大場面。電視臺主持特別解釋說,歡迎場面是被逼迫而來的。但從電視畫面看,發自內心的歡呼與一般被逼出來看看熱鬧,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希特勒的車隊和人馬特別從辛姆巴赫越過德國邊境,跨茵河鐵橋,進入布勞瑙。熱情洋溢的鄉親們將希特勒的車隊團團圍住,當地納粹組織頭目和鎮長親自在廣場恭迎接駕,請希特勒無論如何在故鄉的小鎮上稍作逗留。當地百姓的盛情,使希特勒比原定進入維也納的時間推遲了整整兩個多小時;數十萬計手揮納粹小旗的維也納民眾,在環城大道兩邊“望穿秋水”。應該說,這是希特勒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有人假設,如果希特勒在1938年意外死亡,那么他無疑是德意志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希特勒以一介平民,下士軍階,橫沖直撞,組織國家社會主義政黨(納粹),利用武裝沖鋒隊,強勢闖進最講究門第等級,由貴族、容克、財閥和將軍們組成的德國最高統治集團,并攫取了獨裁者所需要的全部權力,在德國遭遇一戰失敗,社會民心處于最幽暗的低谷時期,僅用了10年時間,振興德國瀕于崩潰的經濟,統一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德國;重新武裝起一支世界第一流的軍隊。希特勒時代所創下的最低失業率和最高經濟增長率,至今仍被看作是一項奇跡。現在德國銷量最大的“大眾汽車”,是希特勒提議創辦的,他認為太多的高級轎車奔馳寶馬奧迪和保時捷,應該有一款普羅大眾的汽車,于是“大眾”牌汽車脫穎而出。德國的再次強大,使他受到德國民眾的瘋狂擁戴,這顯然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神話,但又蘊藏著一個“潘多拉魔盒”隨時被打開的極度危險。而造成這一切的,恰好是英法美的綏靖政策,以及凡爾賽條約,強制征收德國的高額賠款,對德國全方位的極限施壓,所謂物極必反,點燃了日耳曼民族的剛毅和憤怒,演變成對希特勒的盲目追隨和崇拜,結下日后一連串的惡果。

 

希特勒從布勞瑙抵達維也納后,向簇擁在英雄廣場的市民們聲嘶力竭地發表演講,齊刷刷的45度直臂敬禮和震耳欲聾的“萬歲,希特勒!”歡呼聲響徹維也納第一區上空。但希特勒并沒忘記,25年前他在維也納那段流浪生涯,那些往事和熟人是不能再公開流通了;收容所的那些“同伴室友”,不是被納粹機關調查,就是無聲無息地消失。希特勒早期在林茨和維也納生活的個人資料,也被收繳或銷毀。

 

希特勒在慕尼黑啤酒屋暴動事件中崛起,影響力日漸強大,他的出生地布勞瑙也為世人所知。“波默旅店”憑借“元首”的名氣,做起出生屋參觀導覽的旅游項目。其實波默先生也不知道希特勒是在哪個房間里出生。他就在三樓騰出一間空房,放一張木床,一張桌子椅子和家具窗簾,再從報刊雜志上收集裁剪希特勒照片,貼在墻上。招攬不少來自德國和歐洲的崇拜者。這間鄉村民辦“紀念館”一度生意火爆,但在納粹組織看來太過簡陋,非常不合時宜。

6

1938年供參觀的出生小屋

 

德奧合并之后,希特勒的心腹、納粹黨魁馬丁?鮑曼,馬上派人到旅館吧臺,找到波默先生,告訴他這棟房子必須轉讓,波默非常惱火地當場拒絕,因為生意太好。于是納粹經辦人威逼利誘,討價還價,最后以高出市場估值4倍的價格,“希特勒出生屋”被收購,房產證就寫在馬丁?鮑曼的名下。薩爾茲堡城前大街15號也被改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大街15號”,“元首出生屋”也被列為國家受保護建筑。隨即開始規劃設計,大興土木,對整棟建筑外內部進行擴建翻修,工程歷時近三年。完成后的阿道夫-希特勒大街15號,面目煥然一新,脫穎出一個頗具規模的“布勞瑙元首出生屋文化中心”,底層為公共圖書館,一樓二樓兩層均為畫廊,算是圓了一點希特勒的“畫家夢”。

 

1943年“元首生日”當天,“文化中心”隆重開幕,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布勞瑙元首出生屋畫廊”舉辦了一系列藝術展覽,展出了布勞瑙及德奧地區藝術家們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包括“頌揚元首豐功偉績”和“英勇無敵的德軍將士,東西兩線所向披靡的勝利畫面”,德國后方工人農民和婦女加緊生產辛勤耕作的勞動場景,以及生兒育女的幸福畫面,還有薩爾茲堡湖區、多瑙河和阿爾卑斯山的風景畫、人物肖像、雕塑等等。

7

1943年開張的“元首出生屋文化中心”

 

50多年后,我在維也納的現代藝術館,看到了類似的這批作品,主辦單位冠名為“法西斯的藝術”展覽,除了希特勒還增加了墨索里尼和斯大林時代的畫作,頗有一些“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嘆!

 

 

1945年5月2日,美國盟軍的先頭部隊占領了布勞瑙,并先后攻占薩爾茲堡、上奧州林茨,解放了林茨附近慘絕人寰的茅特豪森集中營。此時希特勒出生屋的產權人馬丁?鮑曼正在柏林密集的炮火中狼狽逃竄,絕望中他在火車站服毒自殺。12天前,他還在總理府昏暗的“地下堡壘”為希特勒的56歲慶生,通宵開會研究戰局的德軍將領們舉起香檳,祝“元首生日快樂!戰事勝利!”水晶杯的敲擊聲清脆響亮,但他們都心知肚明,德意志帝國敗局已定。朱可夫元帥率領龐大的烏克蘭方面軍從四面八方涌向柏林,把柏林圍成一個鐵桶,每天架起28000多門重炮和數千架飛機,24小時不間斷無差別轟炸柏林。

 

就在同一天晚上,希特勒出生屋也差點遭遇滅頂之災。希特勒在柏林自殺的消息迅速傳開,林茨的納粹黨負責人艾格魯伯立刻指示布勞瑙附近的納粹分子,組織一支突擊小分隊,夜襲布勞瑙,炸毀“元首出生屋”,陪伴“元首”一起“玉石俱焚”。突擊隊剛進入布勞瑙就被美軍巡邏隊發現,雙方展開激烈交火,當場打死兩名突擊隊員,粉碎了納粹分子炸毀希特勒出生屋的企圖。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于結束,死亡人數達5000多萬。戰敗初期社會秩序混亂,憤怒的反納粹人士和路過布勞瑙的饑民難民,多次沖擊希特勒出生屋,砸開大門,毀壞建筑,搶劫內部的設備、器材和樂器,文化中心圖書館一片狼藉。后來局勢稍為穩定,布勞瑙政府即刻封存這棟房子,沒有特別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

 

同年秋天,在戰爭的灰燼中,布勞瑙舉辦了一場令人震撼的圖片展覽,展示大量戰爭的慘烈實況和茅特豪森集中營人間地獄般的照片,最早向世人揭開希特勒的戰爭暴行和殺戮猶太人的鮮血淋淋的真相,這是戰后早期的一場反法西斯主義文化活動,尤其在希特勒出生屋舉行,歷史意義相當深遠。40多年后,布勞瑙政府從茅特豪森集中營運來那塊花崗巖紀念石碑,也是受此啟發。

 

作為戰爭罪犯馬丁?鮑曼的名下資產,希特勒出生屋被美國盟軍沒收。波默家族則向林茨地方法院提出申訴,要求歸還薩爾茲堡城前街15號的產權,因為當初是被馬丁?鮑曼逼迫出售,這棟房子不能算敵產。1954年1月,林茨法院與波默家族經過協商,達成協議,波默夫婦的女兒克雷森蒂亞·波默支付150000先令的補償金,交給敵產清算委員會,政府將房產所有權歸還給她,再向她租賃整棟房子,用于小鎮學校短缺的教室和地區圖書館。

 

布勞瑙與希特勒出生屋相安無事十多年,一直到1965年。有傳聞希特勒出生屋將作商業用途,引起世界輿論的關注。布勞瑙政府大為緊張,他們向波默家族提出收購意向,克雷森蒂亞?波默拒絕出售,但雙方的談判一直沒有中斷。政府也明確規定,對這棟房產的所有權變更和后續用途,政府有監管責任和權利。70年代后期,政府將整棟房子交付“布勞瑙殘疾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使用,作為人道主義的慈善機構。房東克雷森蒂亞將整個房產贈與她的女兒格林德?波默。但涉及房產的風波,還在延續。

 

時間越過上世紀80、90年代,進入21世紀,每一次時局的陰晴變化,都會折射到希特勒出生屋的門前,風風雨雨、是是非非。每年希特勒生日,極端右翼分子來此朝拜祭奠,緬懷“元首”當年橫掃歐洲的雄風舊夢;左派組織也來這里集會,譴責控訴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紀念無數被納粹殺害的死難者。形形色色的政治喧囂,令小鎮不勝其擾。1989年希特勒出生100年時,布勞瑙鎮長格哈德?斯基巴先生為使小鎮擺脫所謂“朝圣”后患,從100公里外茅特豪森集中營運來這塊1.5噸重的花崗巖石碑,舉行莊嚴的安置儀式,使之成為布勞瑙的一個新地標,石碑上刻下一段鎮妖降魔的銘文。政府通過議會立法,規定不得在當地以“希特勒”為旅游目的參觀活動,禁止任何商店或個人制作銷售希特勒肖像照片等旅游紀念品,從法律上杜絕新納粹借尸還魂、死灰復燃。

 

 

2010年,布勞瑙政府提出要對房子進行改造,為殘障人士裝修一條特別通道,但房東格林德?波默不同意。于是殘疾人服務中心搬走,房子處于閑置狀態,每月房租4000歐元,仍由政府繼續支付。2012年,奧地利內政部、租戶布勞瑙政府和房東波默家族代理律師團隊三方組成工作組,對這棟房產作終極規劃。如何處理希特勒出生屋的問題,在社會公共輿論上再度發酵。

8

改造前的希特勒出生屋(作者攝)

 

奧地利民眾和各界人士議論紛紛,歸納起來:一、徹底拆除或炸毀,修建一個供市民休閑娛樂的小公園;二、繼續作為“殘疾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三、修建成一個猶太人死難者紀念館;四、布勞瑙歷史博物館;五、拆除后修建體育運動健身中心;六、改建政府部門或警察局;七、重建一個居民公寓,作普通居民社區。民間希望繼續保留“殘疾人服務中心”的慈善組織或改造為反法西斯反納粹的紀念館,政府方面則傾向于改建為地方警察局。

 

解決希特勒出生屋的產權也勢在必行了,格林德?波默仍堅持不肯出售這棟房子,政府為防止將來落入極端右翼分子和新納粹組織手中。2016年初,奧地利內政部正式提出國家征用的強制手段。年底奧地利兩會以絕對多數,通過了“關于征用布勞瑙薩爾茲堡城前街15號房產的聯邦法”,另給予格林德?波默一次性補助金31萬歐元。波默家族不服,先后上訴法院要求廢除和終止該征用法案,他們還找來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房產估值在80萬-150萬歐元之間。政府方面愿意再增加至50萬歐元,而格林德?波默要求追加至150萬歐元。布勞瑙歷史協會主席佛洛里安?克坦科說,他從幼兒園時就認識格林德?波默,勸格林德把房子捐給國家,留個好名聲,不要像個貪婪的老太婆,波默祖孫三代已經從這棟房子上獲利不少。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審理,奧地利法院和歐洲人權法院分別駁回波默代理律師的上訴請求。2019年奧地利法院裁定增加波默家族一次性補償金額到81.2萬歐元,此為終審判決。

 

自此希特勒出生屋再次成為奧地利國有資產,面向全歐洲征集房屋改建設計方案,有上百個方案競爭。最后中標方案非常簡單,就是把這棟房子從里至外恢復到17世紀的初始狀態。大家對這個改建方案,沒有異議,但方案中提出“將門口花崗巖石碑遷移到歷史博物館”這一條,頓時激起軒然大波。

 

奧地利內政部認為,遷移到博物館可行,免得“此地無銀三百兩”,引來極右分子“朝拜”。但布勞瑙市民和歷史學家、新聞媒體大都是一片反對之聲,認為遷移計劃是鴕鳥政策,石碑在和不在,這里就是希特勒的出生地,沒有什么可回避,也改變不了這個歷史事實。有鎮民提議,“如果一定要遷移,就把石碑搬到到中心廣場的鎮政府大門口。”也有人調侃,“以后做了警察局,這塊石碑上必須留下,那段文字正好作為警察們的座右銘,時時提醒!”當地電視導演史瓦格拍攝一部紀錄短片“誰害怕布勞瑙”,介紹小鎮布勞瑙,其中舉例一份1939年出版的德國報紙,提到希特勒曾說過,他的出生屋可以改建成政府機構,為民服務。據此批評現在內政部將房子改建作警察局,是遵循了希特勒的遺愿,而且警察局也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 (蓋世太保)。奧地利內政部發言人對此做出嚴正駁斥,舊報紙上的那番話,并不能確定是希特勒說的,也沒有見諸任何正式文件。更何況希特勒納粹的獨裁政府,絕不能等同自由民主的奧地利共和國政府。安置地方警察局,就是便于打擊極端右翼分子的上門朝圣活動。關于遷移石碑的問題,政府持開放態度,可以由布勞瑙地方民意來決定。據林茨一家民意機構的民調,反對遷移石碑的呼聲達到80%,尤其在反對遷移石碑的問題上,布勞瑙議會左中右三方政黨的態度高度一致。由此可見,反對戰爭,保護和平,銘記歷史教訓。依舊是歐洲民眾的主旋律。

 

 

 

現在的布勞瑙薩爾茲堡城前街15號,整棟房子(包括后面的院墻),都已被腳手架和建筑帆布包裹得嚴嚴實實,巨臂大吊車懸在半空,超長大貨車裝滿實木板材和建筑用料停放路邊,施工隊已經開工了。據克里斯蒂安告知,工期計劃兩年,預算從2019年500萬漲到現在2000萬歐元,一場疫情一場戰爭,建筑成本是原來的4倍!

9

裝修改建中的布勞瑙薩爾茲堡城前街15號(作者攝)

 

那塊沾滿了無數猶太人和戰爭死難者鮮血的花崗巖石碑屹然挺立,紋絲未動。一如30年前。在建筑工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

11

花崗巖石碑(作者攝)

 

如今人們重提希特勒,其實是對嚴峻的現實深感憂慮。在全球各地不斷升級的地區戰爭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沖突的哪一方,都在指責對方是希特勒和法西斯。這既有點滑稽,但又更加細思恐極,希特勒雖然已經滅亡80年,但希特勒的時代和陰魂并沒有完全消亡。今日世界顯露的種種跡像,又隱約可尋二戰前夕的危情。一旦局部戰爭擦槍走火或被瘋魔狂人所利用,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就是毀滅人類的最后一場戰爭,沒有任何僥幸。

布勞瑙小鎮上這塊花崗巖石碑,此時此刻更見其沉重的份量和現實的意義。在時間走向202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石碑正在不斷釋放出振聾發聵的吶喊:“為了和平自由和民主,絕不能讓法西斯主義重演!以數百萬死難者的名義告誡世人。”

 

(刊于《作品》2025年第5期)

 

未署名圖片來自網絡


12 

作者簡介:

常愷(奧地利)

旅奧華人,曾任《多瑙時報》社長,歐洲大型音樂文化會展活動策劃組織者、奧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歐洲華文筆會顧問。2014年獲維也納市政府頒發“維也納金質勛章”。作品見于《作家》《作品》《上海灘》等報刊雜志,出版非虛構作品集《維也納風云紀事》和人物傳記。

 

作者:常愷(奧地利)

來源:歐洲華文筆會 第二百期

https://mp.weixin.qq.com/s/w2jeamWOVxypvI1li6qAzw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黄又大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黄色的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字幕特级毛片| 亚洲性生活网站| 国产高清中文字幕| 韩国理论福利片午夜|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图片| 99久在线精品99re6视频|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古代|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观|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 岛国在线播放v片免费|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 | yellow免费网站|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噼里啪啦动漫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91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奇米影视中文字幕| 欧美aⅴ菲菲影视城视频|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幼香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