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保持青春的良方
作者:郭松
在這個常人以養生來保持青春的時代,許多人都帶個保溫杯,泡一撮枸杞,幾片西洋參,在談及如何養生時,都這樣不能吃那樣不能吃,離不開這樣離不開那樣;可皺紋和老年斑仍在額頭、眼角、面龐、頸子、手背增長,少有人談及孔子和孟子的智慧。
怎樣保持青春?暮色已見,廉頗老矣。孔子活到73歲,孟子活到84歲;這樣的年紀,現代不算什么,古代算長壽了。翻遍他們的言談錄,不見養生,只談思索——因好奇而思索,不重復、不絮叨,有新意,書中的孔子和孟子,定格在中年。我45歲前無暇亦無心坐下來系統讀書,這樣看看,那樣看看,談皮毛還可以,說細節就不行。45歲后惡補,看完一本書,扯出相關書籍,引發更多好奇心,像電影《渡江偵察記》一句臺詞,“一個漩渦套著一個漩渦”。
越補發現空白越多,從此掉入知識“陷阱”。幸虧拿著薪水,可以隨性買書,書越買越多,好奇心越來越大。年齡大了,最好的伴是愛好,有“自己跟自己玩”的愛好,不打擾他人。有好奇心,不斷學習,屢有新意,眼里也有光。否則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混吃等死,不知第二天該干什么。人未老,心已死。幸虧愛讀書,引出好奇心。書,是廉價的奢侈品,需要稀缺的時間消耗。因為書,深感“日暮途窮”,不惜“倒行逆施”,煥發出只爭朝夕的青春氣息。
我也喜歡寫寫,等于有個出口,越寫越覺得欠缺,于是買書讀書,充實自己,然后想表達,一吐為快。晚上看書有感想寫,怕興奮了影響睡眠,次日早點散步后便寫,怕好奇激發出來的念頭逃逸。寫著寫著文思泉涌,越寫越興奮。“故人笑比庭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人老了,朋友圈子越來越小,就學會自己跟自己玩,讀書是便宜的老來樂。學會獨處,可以破落寞。讀著讀著,發覺有更多疑問,不得解就從bilibili聽學者講解、答疑解惑。學者都是各領域的大家,先聽他們講解,有個背景知識,像喝酒前先吃點,墊個底。若有興趣,找來專業書,系統閱讀。相比寫作,讀書是吃草;相比讀書,寫作是擠奶。魯迅說:我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好奇心讓我樂此不疲,始終目光炯炯,遠比染發精神。已過了六十歲,依舊一路向前,馬不停蹄,“不知老之將至”。
上點年紀,最好的伴是愛好——傾心于自己喜歡的事情。一個有濃厚好奇心的人,眼里總是有光。不斷學習新知、思考新事,就不會無所事事、消耗光陰。如果不如此,飽食終日游手好閑,是一種心靈的窘迫。因為對書的熱愛,找到了與名家對話的方式,盡管時光荏苒,也能透過字里行間感受青春的氣息。我寫內心的所思所想,像是給自己胸中積壓的情感找到一個出口。興致勃勃地寫下那些流淌的思緒,仿佛每篇文章都在與自己的靈魂對話。腦海里時常閃現靈感,抓緊要記錄下來,寫作的過程不斷愉悅著我,每次提筆都像對自己的審視。
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心靈的慰藉。我相信,獨處的時光里,得到的啟發和細膩的思考,是熱鬧浮躁的生活中難以得到的。在對知識不斷渴求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依舊有著一種青春的熱情。在六十多歲這個年紀,我仍有一顆向前奔跑的心,不知老之將至的我如此堅信,生活也將因好奇而閃光。這樣的狀態不僅是保持青春,而且是活出一種魅力和風采。好奇心,讓我在生命的每個新晨中都再次啟程。
歲月流轉,人生如夢。在這個紛繁復雜的時代,我們時常被瑣事困擾,心靈也隨之變得沉重。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好奇心,我們的心靈就會保持活力。好奇心是探索新知的源泉,猶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好奇心是我們保持青春的良方,當我們對事物充滿好奇時,會更加關注生活的細節,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我們的視野得以開闊,內心世界也變得更豐富。好奇心讓我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讓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永遠充滿朝氣和活力。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逐漸失去了好奇心,或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或許是因為歲月的磨礪,我們變得世故麻木。我們習慣了既定的生活模式,不再愿意嘗試新事物或新挑戰。這樣的生活雖然安穩卻失去了色彩。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好奇心,無論我們身處何地無論我們年齡大小,都應該保持對新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熱愛,勇敢地嘗試新事物勇敢地迎接挑戰,讓每一天都充滿驚喜和收獲。當我們保持一顆好奇心時,我們的心靈會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我們會更加欣賞生活中的美好,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當我們對某個問題充滿好奇時,我們會積極尋求答案,帶來新的發現和創造。正如喬布斯所言:“保持饑餓,保持愚蠢。”這種對新知的追求和好奇,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好奇心還使我們更加謙遜,在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后,我們會更加敬重他人,以謙卑的態度傾聽他人意見,汲取他人智慧,從而自我提升。愿我們始終懷揣一顆年輕的心,用好奇去探索、體驗、創造。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愿我們珍惜每一個瞬間,以好奇心感知生活的美好,書寫人生的浪漫。在好奇心的引領下,心靈永駐青春,活力四溢。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云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在《詩詞報》《詩詞月刊》《中國詩》發詩100余首,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