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赤水非遺絕技“獨竹漂”

赤水非遺絕技“獨竹漂”

——“劃竹竿”“獨竹舟”“獨竹漂”

 

作者:何世燦

 

“人影從遠處飄然而來,宛若天仙翩翩起舞,她們體態輕盈,神情自若,亭亭玉立,多姿多彩;她們時而金雞獨立、竿上劈叉、動作嫻熟,時而手握鋼槍,或跪或站,瞄靶擊發,身手不凡。”

“觀波翻浪涌處,獨舟如箭齊發,駕舟人揮竿撥水,飛馳而來;他們穩立舟上,手持竹竿,以竿撩波,乘風破浪,其形態‘勝似閑庭信步’。”——題記

 

赤水“劃竹竿”水上民間活動起源于何時?雖《增修仁懷廳志》《仁懷直錄廳志》均無記載佐證,但赤水先民們不知多少代人言傳身教相傳至今。話說清乾隆年間赤水引種楠竹種植以后,境內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產量倍增,竹的運銷成了經貿重頭戲。竹類品種順應自然,再生能力強,成材必須砍伐。可在當時條件下,運力單一且搬運艱辛。唯赤水稟賦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地理區位優勢,而川流不息的赤水河貫穿所轄八個區兩大鎮,這條河運主渠道承載著竹木、土特產外運使命。漫山遍野的竹木通過不同運輸方式集結在沿河兩岸水運碼頭堆放,經扎成張張竹木筏順流而下,在四川省合江縣駛入滾滾長江。

 

在農耕年代,居住在赤水河畔兩岸休養生息的先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們為滿足基本農業生產資料和家庭生活用品需求,利用當地竹類資源,把楠竹單根或幾根扎成竹拖拖作為簡易的交通工具,以解決出山繞道走,隔水過河難的困境。這里說到的是生在赤水河畔的扎筏工匠為謀生計,常年與竹木、溪水河水打交道,有些“水猛子”(水性好者)在干活歇稍或空閑之時,為消除寂寞,就地取材利用大小不一的楠竹作為道具,別開生面地把水上活動演繹起來。他們先取幾根楠竹捆綁成一排,組成竹拖拖劃行圖個行事方便,后又發明雙腿分胯在單根楠竹竿上,雙手持小竹竿左右擺動用力劃水前行。年深月久,通過不斷摸索實踐,掌握劃竹竿的要領。為避免溪水河水濕透衣服,他們勤于動腦動手,創立由一人站立一根楠竹竿用手持小竹竿劃行的先例。

 

劃竹竿活動在選材上非常考究,要挑選長七八米,竹頭粗大,竹梢細小的楠竹作劃竿人在水上劃行的載體。這是為什么呢?因楠竹頭端那一段在水上浮力大,承重能力強,劃竿人只有站立在長三分之一恰當處,才不至于人翻蹺落水。站在竹竿上劃行保持穩定和舒展自如,這就要求劃竿人訓練有素,除掌握平衡外,還要手中小竹竿有節奏揮動以輔助協調人和竿安全。赤水獨道的劃竹竿等技巧性的民間娛樂活動隨著時光流逝傳承下來。

 

赤水地方黨政歷來重視人們喜聞樂見的水上活動。六十年代,赤水縣城舉行水上模擬軍事演習,劃竹竿列入其中。從此,赤水各機關、部門、單位、街道及中學等都把傳統的劃竹竿活動作為弘揚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精神和紀念毛主席暢游長江水上活動項目。此舉措激發了許多青壯年及中學生熱情,培育了他們興趣和愛好,練習劃竹竿的參與者與日俱增。

 

1976年,赤水舉行聲勢浩大的紀念毛主席暢游長江十周年水上活動。水域距離從長灣沱(今冬泳基地)至麻柳沱(今赤水港)。縣機關各系統及城關鎮分別組織代表隊伍游街示眾。各支隊伍抬起大型標語牌,擎著紅旗、彩旗,從長灣沱先后有序暢游,各種水上軍事體育項目逐一展示。劃竹竿表演最為耀眼,令人驚嘆不止。省、地區及毗鄰四川瀘州市、區、縣有關領導乘坐“遵義一號”客輪觀光,目睹此情此景贊不絕口。西門至北門河段兩岸圍觀群眾成千上萬。貴州省體委派出運動隊赴赤集訓,其間,多類別的運動員也紛紛參與并學會劃竹竿的基本技巧。同年7月,《人民日報》刊登赤水水上劃竹竿等活動的一組新聞圖片,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改革開放以來,縣(市)體育部門專門組織培訓了一批批水上劃竹竿的能手。為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發展需要,將習以為常的“劃竹竿”更名“獨竹舟”。而后,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統一制定規范技巧動作標準(正劃、倒劃、轉身劃、繞彎、換竿、跳竿等),改進表演形式和內容(單人、雙人、多人組合),從而使該水上體育活動躍上新臺階,將有觀賞價值的健身強體、表演與競賽相結合的項目納入正軌。

 

所謂“獨竹舟”,就是一根成材的楠竹,砍去竹梢及椏枝,不安裝任何漂浮器材,將其置放在溪河湖泊之中,可載人即為“舟”,再配上一根小竹竿視為“槳”,一人雙手持“槳”,赤腳站立于“舟”的中部,以“槳”撥開河水,左右輪回,有序劃動,這舟就順勢前行。“獨竹舟”取材于赤水竹海,制作簡便且不耗時,也無需多大花費。使用時置水,不用時置屋保管。但在諸多便捷之外,操作技術難度大是考驗劃竿人的課題,而且只能一人駕馭一“舟”。駕舟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擅長游泳,熟悉水性;二是赤腳乘舟。因為赤腳有利于掌控平衡和預防滑倒,一旦不慎滑到水中,會水者不至于發生安全事故。特別是在河流中劃行較長距離,無論駕舟者滑竿入水幾次均可,但中途不可靠岸的禁律不可違,這是對獨駕輕舟者技能體能的檢驗。

 

“獨竹舟”在八十年代有較大發展和提高。“老把式”(老藝人)傳授高超的絕活有竿上獨立、雙人劃行、撐竿上漂、撐竿上岸等;新生代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如竿上劈叉、“比翼雙飛”、雙人一竿等。表演者如“水上飛兵”,其技藝堪稱“中華一絕”。這支“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水上輕騎兵隊伍堅持長年不懈地訓練,不斷提高表演和競技水平,曾多次參加全省、全國表演活動,于1998年首次在全省第四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嶄露頭角,并獲得銀獎。1999年10月,國慶五十周年慶典期間,赤水“獨竹舟”隊榮幸地代表貴州省參加在首都北京舉辦的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經過在北京市郊十三陵水庫的精彩表演,一舉獲得該項目金牌。在場觀眾陣陣喝彩聲此起彼伏,外國友人伸出大拇指贊譽“OK”。賽畢,貴州代表隊體育健兒滿懷勝利的喜悅在天安門前留影紀念后凱旋歸來。

 

赤水“獨竹舟”揚名國內外,是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十幾個苗族小伙子組成代表隊的功績,隊長楊德平曾多次在“獨竹舟”表演和競賽中奪冠,在全國算得獨一無二。該隊楊學平、楊德平兩兄弟技藝高超,曾被邀請到遵義市、瀘州市等地當教練、做表演。時任遵義市委書記倡導在全市推廣這項民間“絕活”,將它發展成為遵義市又一個創新品牌。正因為如此,赤水“獨竹舟”才擁有其獨特,獨占鰲頭的“酷”。赤水人才會沿襲這項民間絕活,并逐步形成在春夏及重大節日期間有組織地開展“獨竹舟”競技活動這一歷史文化的傳統項目,竹鄉姑娘敢于人先、砥礪前行,竹鄉女民兵持槍表演成為“巾幗不讓須眉”靚妹們的亮點。

 

2000年,浙江電視臺中華大擂臺欄目攝制組一行選擇赤水這塊風水寶地,看好這條美景河,在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播電視局、市港監站及市航運公司等部門和單位密切配合、大力支持下,組織開展為期一天的挑戰極限赤水“獨竹舟”表演、競賽的拍攝工作。整個拍攝分三個階段進行:一是在風溪河與赤水河匯合處開展“獨竹舟”表演;二是從風溪口碼頭始至復興場上碼頭止,約4至5公里長的水上“獨竹舟”競賽比拼,以挑戰極限創世界吉尼斯記錄。當信號槍一響,選手駛舟競發,河面上前后兩只機動船導航、追蹤,沿公路拍攝鏡頭監視。三是在復興場下游的長江半島的平緩水面上開始“獨竹舟”橫渡搶彩。整個拍攝直至紅日西墜、夜幕降臨。從此,“獨竹舟”引起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注,眾多新聞媒體紛紛予以宣傳報道。赤水市委、市政府將其列為民族民間體育活動重點項目之一。為向各級政府申報“赤水獨竹漂”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0年6月,市文體廣電局報經市政府同意,將“獨竹舟”改名“獨竹漂”。

 

“赤水獨竹漂”于2002年獲得全省第五屆民運會金獎;自2004年以來,“獨竹漂”已成為遵義市獨具地方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005年,“赤水獨竹漂”獲得遵義市獨竹漂大獎賽表演獎。自此,這一深受群眾喜愛的項目在赤水、遵義市及全省得到推廣和普及。2009年,貴州省體育局和省民委組織省內有關專家對赤水“獨竹漂”進行挖掘、整理、提升,編寫了《獨竹漂競賽規則》。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民委決定將“獨竹漂”水上體育活動項目列入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正式競賽項目。2009年9月30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赤水獨竹漂”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021年5月24日,國務院公布“赤水獨竹漂”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三级网站在线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特级淫片国产免费高清视频|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天堂在线www|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jux900被公每天侵犯的我| 达达兔欧美午夜国产亚洲|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一级一级毛片看看| 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xvideos|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男女无遮挡动态图|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久久五月激情婷婷日韩| 老太脱裤让老头玩ⅹxxxx| 性欧美乱妇高清COME| 免费乱理伦在线播放| 99re6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三级视频|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亚洲欧美日韩一级特黄在线| japanesevideo喷潮|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国产高跟踩踏vk|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小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