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映象
作者:胡斌
內(nèi)蒙古在我心中的印象形成于幼小的心靈:一望無垠的草原,潔白溫順的羊群,天邊朵朵白云,天草相連,人天合一。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這優(yōu)美的詩句構(gòu)成了兒時最美也是最朦朧的蒙古畫卷。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將要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心跳陡然加速,這個夢想就要實現(xiàn)了。
從武漢天河機場登機,經(jīng)過 “三關(guān)”檢查,隨身所帶的一把精致的小水果刀和一個漂亮的打火機也被安檢員無情的繳了械。上了飛機,空姐并非想象的“美眉”,不過,她們的身材可以參加世界一流的選美,輕搖嬈娜,動人心扉,似乎從她們鼻孔里呼出的都是溫柔,在機艙中旋轉(zhuǎn)。從武漢到呼和浩特的飛行時間約一個多小時,這一個多小時的空途,讓我們盡情感受了空姐燦爛的笑容和優(yōu)美的服務(wù),也嘗到了空中午餐的香美妙趣。
下了飛機,夢幻中,呼和浩特應(yīng)該是綠茵飛絮,不過機場去賓館的路上是一片暗黃,顛簸中窗外飄來陣陣奶香,孫玲玲小姐告訴我們,這是內(nèi)蒙最大的民營企業(yè)蒙牛集團飄過來的,算是董事長牛根生先生為我們洗塵解乏吧。孫導(dǎo)個子不高,沒有我們想象的蒙古姐妹那般的高苗,但她屬玲瓏珍品型,特別是那一雙慧眼,真可謂橫掃千男,取人魂膽。一口笑話,叫你肚子疼三月,不知不覺,已到了住處。放下行李,便在二樓餐廳用餐,品嘗了內(nèi)蒙三寶,羊肉土豆莜面。吃過午飯,按照日程,我們?nèi)サ牡谝粋€地方是大召寺。
一
大召位于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內(nèi),蒙古語名“伊克召”,意思為“大廟”,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內(nèi)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shè)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nèi)∠嘶罘鸬霓D(zhuǎn)世規(guī)定。
大召寺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由于召中供奉銀制釋迦牟尼像,所以當(dāng)時也稱銀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廟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圖召、五塔寺召、烏素圖召、巧爾其召等。大召有三絕:銀佛、龍雕、壁畫。大召,藏傳佛教寺廟,是呼和浩特地區(qū)乃至內(nèi)蒙古地區(qū)目前保存最完整、影響最廣的寺院之一。又稱“銀佛寺”達賴三世曾在此主持了銀佛的“開光法會”。
大召始建于1578年(明萬歷六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其建筑從南到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經(jīng)堂,佛殿,九間樓以及東西配殿組成,是呼和浩特市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
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見的藏漢式喇嘛廟形制,其余部分則是依照傳統(tǒng)中式廟宇的式樣而建,大殿內(nèi)供奉有一座銀鑄佛像,所以又有“銀佛寺”之稱。大召內(nèi)還收藏有眾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歷史的珍貴資料。
大召寺莊嚴(yán)雄偉,靜嚴(yán)肅穆。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曾在此休整,品嘗過“內(nèi)蒙三寶”……在裊裊繞繞的香煙中,我們?nèi)鐗羧缁玫芈犞鴮O導(dǎo)的講解,仰望著神的偉大與慈懷。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無塵無囂的神仙境界。
看完大召寺,我們又驅(qū)車去了昭君墓。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以南的大黑河畔,距市區(qū)9公里。墓高33米,墓前有平臺及階梯相連,遠望陵墓呈青黛色。當(dāng)?shù)貍髡f,每年“涼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時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昭君墓又稱為“青冢”。“青冢擁黛”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原是皇宮中的宮女,西漢年間,匈奴呼韓邪單于(國王)入朝求和親,昭君自愿遠嫁匈奴,后被封為寧胡閼氏(王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從我國戰(zhàn)國開始,活躍在我國陰山南北的匈奴族,逐漸強大起來,同中原的漢王朝時行了近一個半世紀(jì)的戰(zhàn)爭,漢匈兩族人民在迫切需要和平,匈奴呼韓邪單于在公元前51年至公元前33年的18年中,曾三次親臨長安,入朝請求和親。在這種形勢下,公元前33年,王昭君自愿請行出嫁匈奴。王昭君出塞和親,符合當(dāng)時漢匈兩族人民多年的愿望,所以漢元帝下詔將這一年的年號改為“竟寧”意為和平安寧。呼韓邪單于封昭君為寧胡閼氏,即胡漢友好皇后,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生兒子伊屠知牙師,兩年后,呼韓邪死后,昭君遵漢成帝之命,從胡俗。再退給呼韓邪單于大閼氏的長子復(fù)林累于雕單于陶莫皋。生二女。須卜居次,當(dāng)于居次。昭君死后,她的子女繼續(xù)為漢匈和平事業(yè)作出了貢獻。近年來呼和浩特附近的漢城和包頭市附近西漢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單于和親”、“千秋萬歲”、“單于天降”、“長樂未央”等磚瓦;說明長城沿線人民和親和昭君出塞的熱情頌揚。昭君出塞以后,漢匈出現(xiàn)了半個多世紀(jì)的和平局面,故《漢書》記載牛馬布野”。王昭君自愿出塞,遠嫁異族,表現(xiàn)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fēng)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關(guān)于昭君出塞經(jīng)過,《后漢書.南匈奴傳》有過生動記載“時呼韓邪來朝,帝數(shù)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今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清代一位歷史學(xué)家寫道“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歷史上,一些文人墨客,出于種種原因,把王昭君塑造成悲劇人物,抒發(fā)各自的不同情緒掩蓋了真實的歷史,流傳比較廣的就是畫王毛延壽丑化王昭君,南北朝時吳均撰《西京雜紀(jì)》詳細地記敘述了昭君不得見御的原因和經(jīng)過。王昭君不肯賄賂畫師,雖國色天香,亦不為漢元帝所知,終于被遺出塞和親,元帝見過昭君后,追悔莫及,遷怒于毛延壽,將有關(guān)畫師全部殺掉。當(dāng)然,這只是傳說罷了。
二
清晨,我們準(zhǔn)備去草原,草原在印象中是何等的美不可言,單是天蒼蒼、野茫茫的詩句,就能叫人心曠神怡。再加上孫導(dǎo)小姐的一首描述草原風(fēng)光的歌,更使大家有些迫不及待,如癡如醉。想必是知道人總是把事物想象得很好,導(dǎo)游唱完后對我們說:大家不要想得太好了,現(xiàn)在沙化很嚴(yán)重,綠色綠得不夠。政府為了保護環(huán)境,現(xiàn)在不準(zhǔn)養(yǎng)破壞草地的山羊了,要養(yǎng)奶牛,以保護草原的原態(tài)綠色。
在路途顛簸五個小時之后,我們似乎接近了草原的邊緣。說是草原的邊緣,因為我們才剛能看到草原。公路是筆直的,延伸向前,而草原就在公路兩旁沉靜著。我從車窗遠望去,可以看到敖包和一些散布的蒙古包。敖包其實就是石頭堆子,是人們用石頭壘起來的,用于情人約會的標(biāo)記。路邊草坡上常常有三五成群的牛羊散漫著吃草,它們不會跑上公路,也沒見牧人看守,在我看來是一種很新鮮的畫面。
上了草原的路便沒有公路好走了,車子一路跳躍,幾匹馬在旁邊悠然地走過。快到營地的時候?qū)O導(dǎo)說,下車時,內(nèi)蒙古的姑娘小伙都會為新來的客人舉行一個歡迎儀式,他們每個人手捧一個銀酒盅,游客要把無名指和大拇指做成一個“O”形,手就呈蘭花指狀,然后用指尖蘸酒。蘸了酒朝天一彈、朝地一彈,有點以酒祭天地的意思。爾后你若能喝酒,就一飲而盡,如不能喝,就用嘴唇蘸一點,以示禮貌,這是內(nèi)蒙當(dāng)?shù)氐淖罡邭g迎禮儀。我們下車后馬上有5個年輕的內(nèi)蒙小妹迎了上來,他們用蒙語唱著歌,給我們敬酒祝福,我接過酒杯,祭天祭地后,用嘴唇蘸了一點,領(lǐng)了情,然后踩上了草原的綠色的土地。
草原的氣候只有七、八、九月份在20-23攝氏度,其余的月份氣溫都驟然低下,所以內(nèi)蒙的旅游旺季就在這三個月中。這里的牧人一年的收入都只靠他們飼養(yǎng)的馬群,馬群不能提供其它的物質(zhì),只能供游客騎著觀光游覽草原。因為生活的原因,所以騎馬的條件有些苛刻,100元一小時倒沒有什么,但是至少你要騎上4小時才行。不管它了,因為騎馬是我最大的愛好,我和家中的學(xué)生選了兩匹強壯的馬,飛身騎了上去,那感覺,一個字,爽!爽極了!我們騎上馬,開始是漫步,后來覺得不能盡興,就給馬館說,跑一下吧,不過這一跑,就跑出了新天地,有幾位仁兄一下子摔下馬來,在草地上翻了幾個“躍子空翻”,大概是覺得有點掉男子漢的面子吧,顧不得女士們的滿場逗笑,又翻身上了馬,以顯男人的剛強。好的是有驚無險,沒有傷折,姐兄們在馬途中寫上幾件樂事后,來回用了五個多小時的旅程,我們又愉快地回到了住地。
住處是蒙古包。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樣。以前以為蒙古包是泥巴磊的,結(jié)果住了才知道,現(xiàn)在的蒙古包旅館都是石砌的,但是居然還能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和太陽能熱水器,不過電視收不了頻道,沒有信號,而且蒼蠅叮得我渾身不自在。我想旅游淡季的時候,這里牧民的生活應(yīng)該很是單調(diào)的。晚飯后他們會組織游客觀看他們的摔跤比賽和賽馬,游客愿意也可以出錢扮演一回“王爺”,王爺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授予者,要為第一名頒獎。我們隊選出的“王爺王妃”在“全羊”晚宴的大會上光彩照人,主持完了祭祀活動后,我們沐浴著“王爺王妃”的光彩,吃著美味的烤全羊,喝著62度的“燜倒驢”烈酒,高興地哼著內(nèi)蒙的民歌小調(diào),那樣子,好像在天宮云浮一般。
因為時差的關(guān)系晚上8點的時候草原還很亮,我們看到遠處的羊群在慢慢挪移,我和家中同學(xué)一邊咩咩地叫,一邊追趕而去想逮著一只羊合影,我的咩咩叫聲引起一群游客哈哈大笑,而誰知道羊群跑得還真快,眼看著就到了邊坡,這時我旁邊奔跑過三個外地的孩子,高喊著:我的大草原,我多么想你愛你。我們笑成一團,這樣的感覺是我和靖禹頗為懷念的,是一種遠離都市喧囂的真實,很自我,很松弛。我們誰也不會在城市中喧囂著自己的情感,因為我們會很矜持,可是到了草原給人一種浩大遼闊的心情,揮之不去,你會忽略它的任何缺點,唯獨無法放開它的情懷。
夜里的煙花晚會特別熱鬧,蒙古小伙姑娘們穿越時空的歌聲在草原之夜久久回蕩,他們的歌聲亙古跨宇,奔月走星,激發(fā)出心靈底處的震蕩。借著優(yōu)美的曲調(diào),我們和內(nèi)蒙的姑娘一起忘我跳起了熱情豪放的蒙古民族舞蹈,并要求我們的“王爺王妃”相擁而抱,合唱一首敖包相會,把晚會推向了一個融融極樂的境地。
睡在松軟的蒙古包中,讓窗口透進的忽明忽滅的月光散漫在床前,感覺夜的氣氛如此的愉悅,真是睜眼望明月,閉目入夢鄉(xiāng)。我在這樣的如夢如癡的光線中悄然睡去。
第二天就要離開,為了日出,我們清晨五點鐘就起床了,聽著好些人放開喉管高喊,狼來了,狼來了,在空曠的草地,聲音悠遠而又綿長。太陽還沒有出來,卻有幾匹馬在我們蒙古包門外悠然地吃草,清晨的空氣非常冷,冷到許多人裹著被子在外面游蕩,嘴里哈出冬天才有的冷氣。門外的馬讓許多人很興奮,因為距離,因為新鮮,但是馬卻一點都不怕。我快速地按動著快門,記下了這人馬合一的時刻。
太陽出來的時候大約是5點10分,像一個巨大的火盤,普照著整個大地。很多人不停地拍照,而我抬頭發(fā)現(xiàn)月亮還沒有完全落下去。太陽出來得很快,照在遠處的敖包上,這時真正給草原鍍上了一層金輝,草原也分外靜謐。早飯后我們離開了,草原留下的,是一些風(fēng)采卓然的照片,一些悠閑漫步的羊群,和一長串真切的記憶。
三
這里的沙子會唱歌,可以說是本次旅行最有意思的地方。名字叫做響沙灣,卻是不折不扣的一個大沙漠,抬眼望不到邊際,因而得名的原因是這里的沙子會“唱歌”。
這里的駱駝非常可愛,坐纜車下到沙漠上,就可以看見駱駝群。這里的飼養(yǎng)員天天和駱駝在一起,駱駝是他們的經(jīng)濟來源。和草原上騎馬一樣,騎駱駝一個小時80元。駱駝們很散漫地趴在地上,樣子很溫順,你可以在它們周圍肆意走動,用手去觸摸它們,但是騎上去它也不會動。這時飼養(yǎng)人踢了一下駱駝,他笑著說:不這么踢一下,半天它都不起來。我觀察了一下,每只駱駝的鼻子都被一個大木簽插住,作用應(yīng)該和牛的鼻環(huán)類似,所以它們不得不聽從人的擺布。等一行人都坐上各自的駱駝,飼養(yǎng)員把駱駝們排成一隊,用一個鉤子一只只鉤上,開始牽引著第一只駱駝在沙漠中徒步。
駱駝走得很厚重,比騎馬要舒服多了。我仔細地觀察著駱駝,應(yīng)該說,它是一種很好看的動物,有著美女那般長長的睫毛,溫濕而多情的眼睛,似乎永遠在對你微笑,這在我給靖禹拍的照片中也能看得出它溫和的笑容。駱駝實在是很溫順,你撣它身上的土灰或者摸摸它的毛它都沒有特別的反應(yīng),領(lǐng)路人每天要走這樣的路線幾百次,但都是為了生活。不過和草原上的人一樣,這里的人非常樂觀,雖然對他們來說,過了這三個月的旺季,將有九個月與荒漠相伴,甚至更多。我和靖禹騎在美麗的駱駝上,聽著月亮之上那經(jīng)久味長、夢夢生生的樂章,真好像天上人間,世事永恒,有著無邊無際的感覺。
沙漠里鮮見有草,偶爾能看見一兩株駱駝草,但駱駝們是不能掉頭去吃的。這里的風(fēng)沙特大,很多人都戴上墨鏡和口罩,蒙上面紗,穿上了防沙鞋,好像金庸武俠小說描繪的沙漠大俠一般,樣子非常的搞笑。即使這樣,回去后我們發(fā)現(xiàn)臉上都被蒙了一層沙灰,耳朵里也是沙沙礫礫的,不過這里的灰沙并不臟,沒有城市污染的那種味道。而半小時騎駱駝的時間也足夠了,我想時間再長些的話我們又要步騎馬的后塵了。我在駱駝背上變換著各種姿勢企圖坐得再舒服一些,扭了半天身子沒有什么效果,好在半小時也非常快,下駱駝后感覺沙漠再沒有開始那么難走了。
還有一部分人玩了沙漠越野車,我想,在空曠的沙漠玩這種瘋狂奔馳的車,也絕對是一個無與倫比的享受與盡興。滑沙也是如此,在滾燙的沙灘上,順著壁陡的沙灘飛下去,那樣子,像空中飛人,酷斃了。
下一步是成吉思汗陵了。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nèi)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東勝區(qū)70公里。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現(xiàn)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經(jīng)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里,這里綠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壯麗景色。成吉思汗是蒙古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統(tǒng)一蒙古諸部后于1206年被推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國。他即位后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活動,版圖擴展到中亞地區(qū)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下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為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位偉奇性的歷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寢對旅游者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不僅創(chuàng)建了有史以來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還給后世留下無數(shù)謎團。尤其是成吉思汗的葬身之處,更是謎中之謎,幾百年來人們四處打探一無所獲。最近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國內(nèi)媒體出現(xiàn):日本和蒙古聯(lián)合考古隊宣布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附近發(fā)現(xiàn)了成吉思汗的墓地。消息發(fā)表后,有關(guān)專家學(xué)者卻對這個消息的可靠程度表示懷疑……
成吉思汗的戰(zhàn)功在于他帶著他的大軍居然一直把版圖擴張到匈牙利帝國境內(nèi)。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馬背上度過的,可以說,成吉思汗生命中的兩大法寶就是馬與弓箭。很難說如果英雄的生命更久遠是不是有更輝煌的戰(zhàn)績。這讓我很艱難地理解著最后中國竟會落到被列強瓜分的境地,清末政府的腐朽與無能竟是誰之罪過,想起來心都在流血,不過歷史終究已經(jīng)過去,誰也無力回天。
陵墓造得非常宏偉,和昭君相同的是,他們的真身其實在什么地方都是至今無人知道的,陵墓里埋葬的都只是他們的遺物,比如一條褲子,一件戰(zhàn)袍等等。成吉思汗墓前的油燈幾百年都沒有滅過,守靈人也是最初的守靈人后代代代延續(xù)下來的,他們很忠誠,與世無爭。我不知道在今天這樣的社會,是什么信念支持著他們默默無聞地做著這件祖祖輩輩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事情。
看完了成吉思汗陵,眷顧著英雄的業(yè)績,帶著無限的聯(lián)想,帶著不盡的依戀,我們又返回到了鄂爾多斯休息。
第二天下午參觀了蒙牛集團,一個已發(fā)展到六十多億元的民營企業(yè),他的現(xiàn)代化作業(yè)水平和國際管理理念以及優(yōu)秀的文化格言都給我們刻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回到賓館,附近也沒有什么可以逛的店,內(nèi)蒙城市商店的集中性很強,整個城市的所有商店都擠在一個地方,而其余的路上鮮有店鋪,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的蒙古包扎堆習(xí)慣一直沿用到城市中才會這樣的。反正我們尋了好久,最終才找著一家超市,我想是可以給親朋好友們購點禮物的時候了。
一路走來,收獲頗豐,風(fēng)土人情,盡收眼底,兒時的印象真實地展現(xiàn)眼前,夢幻在現(xiàn)實中得以釋懷。步步回首,難說再見。我想我還會再來的,因為我不舍多情的蒙古同胞,因為我難忘夢幻如詩的呼和浩特,再見了!多情多義的蒙古同胞! 再見了!夢幻如詩的呼和浩特!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