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賦
作者:馬同儒
此樓已放黃鶴飛,欲識面目抬望眼。昔人算乘逍遙飛,依稀黃鶴旋樓轉(zhuǎn)。翻閱經(jīng)歷白駒飛,神仙接踵從不現(xiàn)。青娥窈窕,帶露含笑,照紗漢水莽泱。峻閣巍峨,初荷新蓮,透簾長江如霜。挺然翹楚,東來西往,漢江照我月光。天高晝永,北觀南顧,何處不是故鄉(xiāng)。
聞道是觀,觀為上水,①屈子悲觀萬緒;危樓接月,月影對酒,②太白捉月千愁。踏歌躬身,身臨疾苦,浩然一身正氣;③有約寫詩,詩在登高,崔顥題詩上頭。④與時黃鶴,鶴飛參天,協(xié)律鳴鶴長笛;目前有景,景成風水,開始觀景斯樓。于是大地有風,動地風物;凱風解慍,蹈風相依。有水千尺,在水一方;鶴影渡遠,伴影于歸。寧乎九鳳,⑤在乎展翅;浮天脫羽,沖天一飛。聞道是:一畫天地,天地清寧。造化一地,人杰地靈。東風一樓,赫然有聲。一人登攀,執(zhí)天而行。觀乎!碧落黃鶴與送去夢想放飛,安居樓閣并捎來消息聽音。何以寄遠,黃鶴能尋。如何振羽,黃鶴稱心。安有聽曲,黃鶴高吟。一水之流,天地之浩,壯行遇水必觀。廣廈之闊,一樓之美,壯志凌云參天。品類之盛,一物之理,循道而行貫焉。
黃鶴樓如斯也,四邊套八,添與端莊。蘭階絲管,如織傳觴。抬頭望見,星斗朔方。大橋逐浪,心潮飛揚。沉沉一線,烏龜鎖江。白水黑龍,青山亭望。三江拂煦,舉遠蒼蒼。拾翠汀洲,鸚鵡徜徉。遠影碧空,晴川淡妝。羨不羨,非常羨,荊衡秀氣玉汝成。⑥慕不慕,非常慕,鄒魯遺風教啟程。⑦名不名,非常名,多少題詩多少名。
詩曰:
提襟一勺長江水,浪飲移情放鶴樓。
彩閣飛檐凝交會,朱闌粉堞付漂浮。
多尋俊杰多蹤跡,幾識英雄幾注眸。
更勸傾尊人亦醉,千帆望盡共悠悠。
注釋:
①上水:引[南宋] 樓鑰《題郭恕先雪霽江行圖》:“沿流更飽輕帆舉,上水仍勞百丈牽。”
②月影對酒:意引[唐]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③浩然:一則指唐代詩人孟浩然;另則比喻浩然正氣。
④崔顥題詩上頭:名流千古,當李白登上黃鶴樓,看到崔顥已題寫了詩中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之句時,不禁嘆為觀止,不再題詩。其實,是李白憐才推薦而已,可謂胸襟之大,佳話乃傳。
⑤九鳳:引[宋]楊萬里《古風送劉季游試藝南宮》:“九鳳飛來,五云深處,一時輕矯。”又[宋] 陳允平《明皇按樂圖》:“月明宮殿雙龍伏,云擁簫韶九鳳游。”
⑥荊衡:荊山、衡山。代指人才出眾。
⑦鄒魯遺風:孔子是魯人,孟子是鄒人,故以“鄒魯遺風”指孔孟遺留下來的儒家風氣。
說明:押《詞林正韻》,其中詩為《七律》,中古四聲、原聲填寫、押《平水韻》。
(中國作家網(wǎng),2023年12月2日;中國詩歌網(wǎng),2024年1月4日)
附:《黃鶴樓賦》注略
【按語】文者,結(jié)構(gòu)如積木,無縫融合,又如家具榫卯相扣為最善。拙文循其理,按其脈,諸如“與時黃鶴,鶴飛參天,協(xié)律鳴鶴長笛”句,其中每句“鶴”字相諧,亦有諸多句子中一樣結(jié)構(gòu),雖不句句相儷,然句句相銜,屬于寫作嘗試而已。有道是其水靜謐,非不蓄湍;其山平緩,非不藏龍,猶如其文似白,非不揚采。故將化用詩詞或典故多處,略作注釋,以為指要識之。
此樓已放黃鶴飛,欲識面目抬望眼。【開句采用議論的寫作方式,并形成一組三層點題句。此樓:指黃鶴樓。已放:指放飛的時間,非已經(jīng)“放”了。放:《說文》:“放,逐也。”又,《楚辭·悲回風》:“見伯夷之放跡。” 放:又引申為安放、安排。欲識面目:化用[宋]蘇軾:《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句。抬望眼:動作詞。引[清] 蘇穆《蘇幕遮·寄贈耕畹夫人謝惠墨蘭》:“憑朱闌,抬望眼。繡閣簾坐,細裊沈煙篆。”[引證]情愿放下身段抬望眼,只是一睹黃鶴的身影。】昔人算乘逍遙飛,依稀黃鶴旋樓轉(zhuǎn)。【昔人算乘逍遙飛:化用[唐]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句。又,[宋]蘇軾《留題仙都觀》:“安得獨従逍遙君,泠然乘風駕浮云,超世無有我獨行。”】翻閱經(jīng)歷白駒飛,神仙接踵從不現(xiàn)。【白駒:指時間。引《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郄,忽然而已。”】青娥窈窕,帶露含笑,照紗漢水莽泱。【采用襯托的寫作方法。青娥:指仙女。引[唐]李白《古風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國》:“由來紫宮女,共妒青蛾眉。”照紗:透過佩戴的紗巾。化用[宋]蘇軾《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中秋天氣未應(yīng)殊,不用紅紗照座隅。”[引證]化用“照紗”一詞,采用繪畫透視關(guān)系,體現(xiàn)一種動作感。】峻閣巍峨,初荷新蓮,透簾長江如霜。【采用襯托的寫作方法。初荷:引[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薰風才一信。初荷出水清香嫩。”新蓮:引[唐]唐彥謙《蓮》:“新蓮映多浦,迢遞綠塘東。”[引證] 初荷新蓮并列,比喻一種新的氣象。】挺然翹楚,東來西往,漢江照我月光。【采用比喻的寫作方法。翹楚:荊樹。引申為超群出眾,出類拔萃。《詩·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鄭玄 箋:“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 孔穎達《春秋正義序》:“劉炫于數(shù)君之內(nèi),實為翹楚。”】天高晝永,北觀南顧,何處不是故鄉(xiāng)。【采用借代的寫作方法。 晝永:白晝漫長。引[宋]李元亮《句其一》:“人閑知晝永,花落見春深。”[引證]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其實,浮起故園情,不忍莼鱸香,又何處不是故鄉(xiāng)。】
聞道是觀,觀為上水,屈子悲觀萬緒;【觀:從哲學(xué)上講,《爾雅·釋言》:“觀,示也。” 易之觀,“觀物取象”,其核心觀點是“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賁卦》)從生活狀態(tài)上講,是一種內(nèi)觀,也是外觀。觀為上水:引《易經(jīng)》四十八卦“水風井”《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yǎng)而不窮也。”又,《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又《韓非子·大體》:“上不天則下不徧(遍)覆,心不地則物不畢(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引證]流水為常態(tài),上水是形態(tài),看水是心態(tài)也。】危樓接月,月影對酒,太白捉月千愁。【危樓:高樓。引[唐]《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引證]危樓:是一種視覺感受,也是一種操心和擔心的看法。月影對酒:引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太白捉月: 引[金代]蔡圭《太白捉月圖》:“寒江覓得釣魚船,月影江心月在天。世上不能容此老,畫圖常看水中仙。”[引證] 相傳太白捉月為洗衣女取樂,實為舉杯悶酒,促月失態(tài)耳。】踏歌躬身,身臨疾苦,浩然一身正氣;【踏歌:以重力踏步為節(jié)奏的邊歌邊舞形式。興起于漢代,風靡于唐代。引[唐]儲光羲《薔薇篇》:“連袂蹋歌從此去,風吹香去逐人歸。”又,[唐]李白《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身臨疾苦:這里是借代詞,為下句鋪墊。浩然:一則指唐代詩人孟浩然;另則比喻浩然正氣。】有約寫詩,詩在登高,崔顥題詩上頭。【詩在登高:指“登高必賦”,此典來源于《韓詩外傳》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貢、顏淵從。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小子愿者何?’”另則意引[唐]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崔顥題詩上頭:古之詩壇會話,當李白登上黃鶴樓,看到崔顥已題寫了詩中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之句時,不禁嘆為觀止,不再題詩。[引證]其實,李白不再題詩,那是李白惜才推薦而已,可謂胸襟之大,氣象之闊,人品之高。[引證]李白之所以成為李白,除了才氣高,情商高,還有格局大,人氣派,非某些賣石灰的見不得糶面的,非小家子氣者所比肩耳。】與時黃鶴,鶴飛參天,協(xié)律鳴鶴長笛;目前有景,景成風水,開始觀景斯樓。【此一組扇面對偶句之“鶴”、“景”為結(jié)構(gòu)句式。協(xié)律:調(diào)和音樂律呂,使之和諧。引《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贊》:“協(xié)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于是大地有風,動地風物;凱風解慍,蹈風相依。有水千尺,在水一方;鶴影渡遠,伴影于歸。【此一組扇面對偶句之“風”、“水”、“影”字為結(jié)構(gòu)句式。凱風:南風。引《詩經(jīng)·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解慍:消除怨怒。引《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伴影于歸:伴影隨行。】寧乎九鳳,在乎展翅;浮天脫羽,沖天一飛。【此一組扇面對偶句之“乎”、“天”字為結(jié)構(gòu)句式。九鳳:鳳,是中國古代最為崇拜的兩大圖騰之一,與龍并稱。引《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又,《離騷》開句:“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引證]何為九鳳:九,在中國古代是個神秘的數(shù)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廣曰九域,中國統(tǒng)稱為九州等,故九鳳為崇拜之說。引[宋]楊萬里《古風送劉季游試藝南宮》:“九鳳飛來,五云深處,一時輕矯。”又,[宋] 陳允平《明皇按樂圖》:“月明宮殿雙龍伏,云擁簫韶九鳳游。”浮天:這里借指三江之水將天幕浮漂在上。比喻聲勢盛大。引[唐]孟浩然《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寬。” 脫羽:黃鶴長出新羽。這里泛指事物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沖天一飛:引[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聞道是:一畫天地,天地清寧。造化一地,人杰地靈。東風一樓,赫然有聲。一人登攀,執(zhí)天而行。【此四組對偶句之“一”字為結(jié)構(gòu)句式。一畫天地:指伏羲一畫開天地。清寧:清明寧靜。引《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東風一樓:意引宋詞牌《東風第一枝》喻之。執(zhí)天而行:觀外而后觀內(nèi),達到對自然所持的態(tài)度與人類文明相伴而行。引《黃帝陰符經(jīng)·上篇》:“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觀乎!碧落黃鶴與送去夢想放飛,安居樓閣并捎來消息聽音。【碧落:天空。引[唐]楊炯《和輔先入昊天觀星瞻》:“碧落三乾外,黃圖四海中。”聽音:具有音訊、消息,勵精圖治、多才多藝等多個之意。】何以寄遠,黃鶴能尋。如何振羽,黃鶴稱心。安有聽曲,黃鶴高吟。【此三組對偶句式為設(shè)問句,“黃鶴”一詞,亦屬于結(jié)構(gòu)性句式。振羽:鼓翅。引《詩·豳風·七月》:“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毛傳:“莎雞羽成而振訊之。”高吟:高聲吟誦、高聲歌唱。引[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二·傷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憤訴穹蒼。”】一水之流,天地之浩,壯行遇水必觀。廣廈之闊,一樓之美,壯志凌云參天。品類之盛,一物之理,循道而行貫焉。【此三組呈鼎形對偶句式,并其“一”字為結(jié)構(gòu)性句子。(天地之)浩:水大,引申為大和多。廣闊、遼闊的樣子。遇水必觀:遇到水就會有新的體驗和感悟。引《旬子·宥坐》:“君子見大水必觀焉。”子貢問及原因,回答水有九德:即德、義、道、勇、法、正、察、化、志。參天:指高懸或高聳于天空。引《漢書·谷永傳》:“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當參天,今已過期,尚在桑榆之間。” 品類之盛,一物之理:即“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宋]程顥程頤《二程遺書·語錄》)循道而行貫焉:即“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
黃鶴樓如斯也,四邊套八,添與端莊。蘭階絲管,如織傳觴。【四邊套八:指黃鶴樓整體建造構(gòu)架。絲管:指弦樂器與管樂器的總稱。引[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高陽王寺》:“入則歌姬舞女,擊竹吹笙,絲管迭奏,連宵盡日。” 如織傳觴: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如織布的梭頭一樣頻繁。引[宋] 釋清了《偈頌十首·其八》:“密密梭頭事,機絲不掛時。”又,[唐] 盧綸《送張郎中還蜀歌》:“回首岷峨半天黑,傳觴接膝何由得。”】抬頭望見,星斗朔方。大橋逐浪,心潮飛揚。沉沉一線,烏龜鎖江。【采用比喻寫作手法。抬頭望見,星斗朔方:動作詞。黃鶴樓坐南朝北。“沉沉一線,烏龜鎖江”兩句:引毛潤之先生《菩薩蠻·黃鶴樓》一闋:“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的經(jīng)典句子。烏龜:指龜山。此山古稱翼際山,位于武漢市漢陽區(qū),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與武昌蛇山隔江相望。】白水黑龍,青山亭望。三江拂煦,舉遠蒼蒼。【白水黑龍:引[元]喬吉《中呂·紅繡鞋·竹衫兒并刀》:“青山黃鶴樓,白水黑龍?zhí)叮霸程渌槟憽!鼻嗌酵ね褐更S鶴主樓有南北的配亭。】拾翠汀洲,鸚鵡徜徉。遠影碧空,晴川淡妝。【晴川:晴天的江面。引[晉] 袁嶠之《蘭亭詩》之二:“四眺華林茂,俯仰晴川渙。”淡妝:素雅。引[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羨不羨,非常羨,荊衡秀氣玉汝成。慕不慕,非常慕,鄒魯遺風教啟程。名不名,非常名,多少題詩多少名。【此三組句式,采用議論寫作手法。荊衡:荊山、衡山。代指人才出眾。玉汝成:化用成語“玉汝于成”。引《西銘》:“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引證]《西銘》,原名《訂頑》,是北宋張載創(chuàng)作的一幅銘,出自《正蒙·乾稱篇》。鄒魯遺風:孔子是魯人,孟子是鄒人,指孔孟遺留下來的儒家風氣。“名不名,非常名”兩句:引用《道德經(jīng)》第一章。[引證]文貴簡,([清]劉大櫆《論文偶記》)文貴練,文貴新。】
詩曰:提襟一勺長江水,浪飲移情放鶴樓。【提襟:動作詞。移情:一般說法是改變?nèi)说那椴伲嗫梢鬃兦橹尽R齕清]蔣文勛《二香琴譜》:“伯牙學(xué)琴於成連先生,三年而不成。成連云:‘我?guī)煼阶哟涸跂|海中,能移人情。’”】彩閣飛檐凝交會,朱闌粉堞付漂浮。【朱闌粉堞:引[唐]王維《送康太守》:“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多尋俊杰多蹤跡,幾識英雄幾注眸。【俊杰:指才智杰出的人或豪杰。引《晏子春秋·霸業(yè)因時而生》晏子:“識時務(wù)者為俊杰,通機變者為英豪。”蹤跡:這里指前人的遺跡。[引證]黃鶴樓所在地,豪杰志士,屈指不盡,可謂英雄輩出,燦若星辰,故如此概括,或許省些筆墨。】更勸傾尊人亦醉,千帆望盡共悠悠。【綜述寫法。[引證]黃鶴樓置所,正是三江之地,當“天氣澄和,風物閑美”之時,亦是掛帆起航之時,何償又不是踏歌傾杯之時乎。】
【綴語】文之結(jié)構(gòu),猶可造象,比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文章結(jié)構(gòu)又如律動,誠如“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唐]白居易《琵琶行》)文之結(jié)構(gòu),又似布陣,猶如“布陣開三路,中路伏精兵。”([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此三者,只可意會,不可言說。《黃鶴樓賦》如此探討,努力方向。
(中國作家網(wǎng),2023年12月18日;中國詩歌網(wǎng),2024年1月4日)
作者簡介:
馬同儒,《三上詞話》作者,詞學(xué)家、文化學(xué)者、書法家。國防大學(xué)政治學(xué)院(原空軍政治學(xué)院)文藝班畢業(yè),本科學(xué)歷,退役空軍中校軍銜、團職軍官;祖籍蒙古族,孛兒只斤氏,成吉思汗第32代嫡孫。
著作代表有中國書店出版詞學(xué)專著《三上詞話》,另有作家出版社《陽光之戀》詩集等;詩詞代表作有《女兒長城謠》、《抗疫詩詞七首》、《排律·蘭州仁壽山》(百韻)等;辭賦代表作有《中秋賦》、《蘭州交通大學(xué)賦》、《西北師范大學(xué)賦》、《蘭州大學(xué)賦》、《肅州賦》及七首古典詩詞等均在《中華辭賦》雜志發(fā)表,其中《蘭州大學(xué)賦》校慶110周年全球征賦獲二等獎,《肅州賦》全國競賽獲優(yōu)秀作品獎;另有《蘭州黃河樓賦》、《北京大學(xué)賦》、《金谷子賦》、《西部戰(zhàn)鷹賦》、《中華衣裳賦》等;榮獲由百度百科、中國科協(xié)、中國科學(xué)院大學(xué)舉辦“史記2024·科學(xué)百科「繁星計劃」100詞”之《馬同儒詩詞賞析》、《消防四字歌》、《蘭州交通大學(xué)之歌》、《西北師范大學(xué)賦》、《積石堂頌》、《馬同儒》(三上詞話)著作詞條發(fā)布;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始以來,多次參加全國全軍書法展并獲獎。
曾榮獲軍委“空軍基層文化建設(sh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中國文聯(lián)“授予世界華人藝術(shù)人才稱號”、入選《人民日報》海外版“中華藝苑名家”專欄,另有公安部授予“全國首批優(yōu)秀社區(qū)消防宣傳大使”稱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