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浪尖
作者:胡斌
勞作工余,與朋友知已出游,并且是到海口,一個火熱美麗如詩的南濱城市,這可是人生一的大樂事與幸事!海南,對于我最初的印象,老實說,不是那么地刻骨銘心。但有前杉、恒念兄弟相伴,這種機緣,我想,不是老祖宗夫子顯靈,沒有幾世的福份,恐怕是修不來的。
前杉先生不愿作侃家,每有所侃,必使人心曠神怡,精神倍增。如若登高而望,一覽眾山之小;又若海底一游,橫溢珍寶奇葩。上下五千年,知識萬萬千,侃術年年變,要談侃出新意,侃出境界,侃出人間真情,侃出世事道理,唯賢弟爾!人樂與同之,聽之,會心一笑賞之,亦非盛名之下!非蘇秦、張儀不可意會之。
前杉兄弟總能在碧海萬波之里,給你一弘清泉,啟明開慧,氣涌心田;也總能在秀水清山之間,給你一粒靈丹,讓你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看情非情!人間百趣,莫過于此。
看海,讓清藍的海水撲打著全身,輕輕的海風按摩著五體,這種感覺,只有海的博愛,海的溫柔;或者海的一望無際,海的遼闊無邊;更或海的蒼茫雄厚,海的洶涌澎湃;印在腦海中,都是一種靈與肉的體驗,一種生命的感悟與覺醒。
看著海,我又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話: “……我看到了真理,我看到并且懂得,人是能夠變得美好幸福的,而且絕不會失去在世上生活的能力。我不肯也不能相信,邪惡是人類的正常狀態……即使根本不存在什么天堂——我還是要去傳道。事情再簡單不過:重要的是必須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這才是要害,這才是關鍵,其它事情都無關緊要。”是的,洪秀全先生的四海之內皆兄妹,孫中山先生的博愛與大同,不正是中國文化的精華與內涵嗎!…….
亞龍灣,被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灣”。三亞歸來不看海,除卻亞龍不是灣,下海一游,人慵懶地躺在海水之中,觀碧天之上,光華普照,黃的、藍的、紅的、紫的、白的,一朵朵云彩擴散開來,似五光十象的花朵輝映其間,又如嫦娥仙子臨空而舞,海伴云,云似海,海潮就是那美若西施,貴妃醉酒輕輕的音樂,使人如癡如顛,那種感覺,真是人生的頂級享受!心在此刻得以寧靜,情在此時得以開釋,萬事萬物,日月長河,都如臨母親之懷抱,對天對地,心天一體,還能有什么苛求呢!兄弟愛,手足情,朋友義,至真戀,全在其中!
在沙灘上曬著太陽,堆著沙人,任從風沙掩蔽往日的浮塵,洗滌往日的記憶,揮灑不盡的情致,把萬千思緒、如歌如賦托負大海,人、海、天渾然絞汁,我們不覺得自己就是一滴水,一滴歸入大海的海水么。
三亞看海,海看三亞,看出了門道,看出了心境,看出了滾滾南海東逝水,浪盡天涯不回頭。我問恒念兄弟,是三亞的海生出了天涯海角,還是天涯海角映釋了情天碧海。恒念團長幽默地說:是情生海,海生石,石生義,情義都在天涯海角!這不是一灣鹿回頭的海。
林導,稍不留意就叫成領導,那么我們就叫她林妹妹吧!不妨更親切一點!但她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般嬌柔,那般的多愁善感,那般的靈花飛濺,那般的心細若針,那般的情似南海。但是林妹妹那深厚的文化底蘊,那侃侃長河中的珍珠玉貝,那起伏有致、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講解,你又會情不自禁地對著大海喊道,人生再給五百年。
是的,聽著林妹妹如歌般的說音,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的一段話又在耳邊來回回放:“生,來自偶然,死,卻是必然,偶然是有限,必然是無限,一滴水如想不干涸,最好的辦法是溶入海洋。
對于生命而言,死亡是一個陳舊的游戲,對于個體而言,卻是十分新鮮的事。科學的最高峰通向哲學,哲學的最高峰通向真理,因而人類的最高的學問,是謙虛和無愧、善良和虔誠…….”
那么,有了這種胸懷,人生不是五百年,五千年,五萬年;而是精神永恒,萬世不竭。羊愛上了狼,不又是一種風景,一種無悔,一種修為,一種幸福,一種境界吧!
民族風情除漢族外,世居海南島的少數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數民族至今保留著許多質樸敦厚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使海南的社會風貌顯得獨特而多彩。我們來到全國唯一的黎族聚居風情圓,黎族少女溫柔似水的體香,天界之音的歌嗓,漂亮仙飛的容貌,或許亂了多少美男子的方寸,三兩交杯酒下肚,酒意濃時依情濃,以至于“拋家舍子”,難舍難分,在這里“恩愛成親”,以求“白頭之老”而不思歸處…….
最后,我們來到南海觀音菩薩面前,瞻仰神的偉大與慈祥,看著南海觀音博愛的笑容,我想,佛教能得到數以億計人的信仰,這不就是博愛,這不就是大同,這不就是和平,這不就是和諧么!
海南,上帝賜你南海觀音,上帝賜你天涯海角,上帝賜你椰樹慧眼,上帝賜你海灘寶島,這不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至上至高的人生寶庫嗎!離別的淚水還未抹去,心,又在憧憬海南的日子!別了,海南!別了,海灘!海島六日,心若海水,人已天醉,難止情懷!美麗的海島,什么時候能再飛到你的懷中!
作者,胡斌,湖北省巴東縣供電公司。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