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林中瑣憶:開門辦學(一)

林中瑣憶:開門辦(一)

 

作者:柳邦坤

 

如果說歲月是一條長河的話,流淌著哀愁喜樂,悲歡離合,二站就是朵朵浪花中的兩朵。擷取她,撿拾青春韶華的朝朝暮暮,回憶大變革前夜的點點滴滴,也頗耐人尋味。往事歷歷,恍如就在昨日;舊夢重溫,甜美也有一絲苦澀。

我入學時,愛輝縣林業中學剛有兩屆畢業生,我們是建校后招收的第四屆,學生絕大多數都是林業子弟。

二站的地名,來自古驛站,但當時并不了解什么是驛站,只知道此地有“站上人”,也不清楚什么是站上人。知曉驛站的功能,是很久以后了。這是清代驛路上設置的一個驛站,由黑龍江城(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璦琿鎮)始,經墨爾根、卜奎、吉林烏喇、盛京,直達京師皇華驛。二站,便是黑龍江城附近的頭站——坤站之后的第二站。

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的二站,長時間一直有兩個行政單位,二站公社(后為二站鄉)和二站林場,兩地相距不遠,只隔一條河。1970年代初期,愛輝縣林業科考慮全縣林業系統子女讀高中難的問題,創辦了林業中學(我們簡稱為林中,下文的林中皆指林業中學),選址黑嫩公路旁、額雨爾河畔的二站林場。古驛路上曾經馬蹄噠噠,變成書聲瑯瑯……

我在愛輝縣林業中學讀書二載,這也是我求學的第二站,這地名正與我的求學經歷暗合。兩年雖然短暫,卻留下深刻印象,留下許多回憶,因為那兩年正是人生最寶貴的時光,是從少年向青年過渡的最重要的階段,尤其又逢國家將要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之前的兩年。

那時的學制為九年一貫制,小學5年,初高中加起來4年,初中的兩年稱之為六年級、七年級,高中的兩年稱之為八年級、九年級。我們是1976年暑期畢業,按照當時適齡上學、中間無跳級或留級的話,我們這一屆正常是1966年入學。入學時是春季,中間趕上“停課鬧革命”耽誤一年;趕上全國調整春季入學為秋季入學,六年級(初一)時,多上1個學期。1966年3月1日入學,1976年7月15日畢業離校,在校時間實際為十年零五個半月。整個求學階段,剛好與十年浩劫重疊,小學入學兩個多月后,“文革”開始,高中畢業兩個多月后,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國家開始進入新時期。

初中的兩年半,趕上教育“回潮”,上學基本按部就班,沒有被運動耽誤,課堂沒有受擠占。但上高中的兩年,恰逢批“回潮”,學習朝陽農學院開門辦學的經驗,也受到極左思潮以及張鐵生事件、黃帥日記等影響,當時林中與全國其他學校一樣,全力以赴開展開門辦學,為了同三大革命緊密結合,進行教學改革,學工、學農,林區學校自然要學林,具體體現在組織學生勞動、積極參加各種運動、開設與林區密切相關的課程等方面。

新學期開學是1974年9月1日,其實入學后,還算比較規范地上了一個學期的課,此后的三個學期再也沒有安安靜靜地在教室里好好上課。按理說進行勞動教育無可厚非,比如林區學校參加春季植樹造林運動,綠化荒山,就很有必要。但超出學生的身體強度,無勞動密集度控制,特別是影響教學,就過猶不及了,學生應以學習為主。

勞動從入學的這個冬天就開始了,入冬以后學校組織我們去砍小桿兒,在二站至孫吳的公路旁,距離學校5公里左右的山林里。班主任楊小慧老師帶我們步行前往,拉拽著不知道是學校買的還是借來的手推車,到了目的地,把手推車放在路邊,趟雪走出去好遠,來到密林深處,我們用斧子砍倒碗口粗的、長得順溜的柞樹,打掉枝丫,再一根根運到路邊。中午點燃篝火,我們圍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烤熱帶的干糧,師生圍坐一團,少年的熱情倒是把附近的積雪融化了。吳守垣老師還給我們拍了不少照片,留下珍貴記錄。等把所有砍倒的柞樹運出來,裝上手推車,已是午后了。班級分四個組,滿滿四大車的濕木頭,分量也是不輕的。中間有一人駕轅,我們組是班長合章駕轅,其余同學有在前面拽的,有在兩側和車后推的。遇到上坡,很吃力,下坡也不容易,要穩住車,否則車就會隨著慣性速度加快而側翻。就這樣,在黃昏時分,把柞樹桿兒運回學校。

砍柞樹不是用于燒柴,是用來人工培育木耳。林中選擇的開門辦學項目之一是讓我們學習人工育耳知識,也許是考慮把我們培養成這方面的技術人員吧,我們畢業是要回到林區參加三大革命的。當時還沒有實行發家致富的政策,個人是不能養殖木耳的,那是資本主義尾巴。這一項目的選擇與時任校長關系非常大,唐可松校長自己對野生菌類人工培育有極大的興趣,他的這個愛好直接促使我們在這方面的全過程參與,功課沒有學好,差不多個個都成了人工育耳專家。

運回柞樹之后,用鋸截成一定規格的段兒,即木耳段兒。下一學期,我們即開始多數時間不上課,學校和林場聯手建起木耳菌廠,技術指導自然是我們學校唐校長。有同學去菌廠做菌種,有同學打眼兒(用特制的沖子在段兒上打出規則的孔洞),有同學往孔里抹菌種,有同學在孔上蓋蓋兒(也是用特制的工具在白樺樹上,打出一個個圓的樺樹皮),并用錘子敲擊,使蓋兒牢牢嵌入并覆蓋孔洞。到了夏季,要把木耳段兒碼成垛,還要定期倒垛,攤開在草叢里晾曬。一次下大雨,大家也沒停下手里的工作,繼續翻騰木耳段,那時年少火力旺,不回宿舍躲雨,繼續勞動,有人領頭,大家還唱起“要學那泰山頂上一棵松”鼓舞士氣。天旱時,要定期給木耳段兒澆水。就是這個活兒,至少忙碌一年左右的時間。我們沒有趕上收獲勞動果實——采木耳,就畢業了。大概是我們畢業的第二年,開始收獲木耳,賣給外貿部門。由于產出木耳多,質量好,外貿部門還獎勵一臺進口小貨車給林場,當然付出最多的是林中學生,起碼那臺汽車的四個輪子是我們用勤勞的雙手換來的。

除了人工育耳外,我們還參加修水庫、墾荒種地、蓋房子、植樹造林等勞動。我們與林區的工人師傅以及黑河知青一道,連建三座水庫。第一座離校大約有十多公里,不通公路,我們都是步行往返。利用日偽時期的公路路基做一部分攔水壩,但需要重新筑壩的工程量巨大,我們幾乎沒有工程設備,全靠人拉肩扛,運送石料,清理現場,勞動強度大,超出年齡承受力。干了兩天,也許是決策者覺得難以完成,忽然決定停工不建,我們用辛勤勞動的汗水給缺乏論證、盲目上項目而交付了學費。第2個水庫選址就在我們用雙手開墾的荒地附近的溝塘里,距離學校有三五里路,工程也比較大,干了幾天同樣白付出了辛勞,又放棄了。校長和林場場長對建水庫很執著,非要建不可,就是要實現養魚夢吧,兩次半途而廢也沒有挫傷決心,建水庫的計劃照常進行,只是現實了很多,由宏大變為微小。第3個水庫選址就在學校東去的黑嫩公路旁,水庫的水源是一條小溪,由于距離駐地近,筑壩的工程量小,好像沒有幾個工作日,水庫就建成了。說是水庫,實際就是個小養魚池,蓄水后放入了鯽魚等魚苗。當年秋天放水收魚,打了多少魚不得而知,學校食堂做了一次鯽魚給我們吃了,那味道讓我們記憶猶新,畢竟我們參與其中。

學校組織我們到后山拓荒種地,也非常辛苦。墾荒地在河對岸的山坡上,河上沒有橋,要涉水過河,也是有一定危險的。墾荒沒有機械,全靠一雙手。山地不好開,地下有樹根、石塊,增加了難度和強度。我們頂著烈日,不停地揮動鎬頭。手都磨出了血泡,然后再形成老繭。就這樣,用雙手開出了幾十畝地,記得第二年種了黃豆,沒等收獲勞動果實,我們就畢業離校了。

我們還幫林場辦公室蓋房子,房子是以火山灰為主要材料。記得有同學跟車去位于三站林場的老黑山拉火山灰,算是運料組,我分到建房組。火山灰房的建筑方法是:打好房基和立起框架后,用火山灰加水泥攪拌澆筑墻體。我們的工作是將裝滿火山灰的膠皮桶運到腳手架上,將火山灰灌入兩側安裝木板的空間里,待凝固后拆卸木板房屋即成。這活兒的勞動強度也很大,一桶拌了水泥的火山灰,分量還是不輕的。

相對而言,植樹造林算是強度小的勞動。在校的兩個春天,我們都是在北山里植樹,一般都是一個男生負責挖坑,一個女生負責栽。當時男生女生之間基本不說話,我只管挖坑,和我一組栽樹的女生跟不上,被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待趕上后,很不滿意,就發了牢騷。當時愛輝縣林區按照地理劃分成南趟線、北趟線,二站等黑嫩公路沿線的林場屬于南趟線,縣城北面的林場稱之為北趟線。南趟線與北趟線造林方式差異較大,北趟線林場用牛心鎬刨坑,好處是可以再清理一下草皮。一鎬下去,往回一撅,鎬頭就會使土垡形成一個三角豁口,樹苗就植入豁口中,然后轉一圈兒踩實,不偏不倚,樹苗端直。南趟線林場用鍬,那是我第一次聽說、也是第一次見到的植樹工具,叫郭氏鍬,大概是姓郭的人發明。鍬是直的,頂部也是尖狀,鍬把上安裝一個橫的把手,使用時雙手握住把手,往下用力,再一扭,就形成開口的縫隙,樹苗插入豁口后,輕提、踩實。為栽樹做用地準備,北趟線叫刨穴兒,南趟線叫整地,因是秋季進行,也稱秋整地。唐校長動員說要認識到秋整地的重要性云云,頭一回聽到“整地”的用語,當時把我們給整蒙了。整地的活兒也干了兩個秋天。

勞動也有意外之喜,比如一個秋日,楊老師帶我們去孫吳縣平山林場砍白菜,看到了縣外的世界,特別是欣賞到從未見到的山水之美,大飽眼福。發源于二站公社三站大隊內的遜別拉河,接納了南河后,流到平山,換成美麗的容顏。那里的山水,與我們司空見慣的景色迥異,河岸邊的山,山石嶙峋,山上高大的松樹密布。河水有平穩如鏡的水面,也有因有落差而形成的瀑布。真可謂山明水秀,風景秀麗,讓人如置身畫境里,堪比電影里見到的江南風光、桂林山水,讓我們沉醉其間,慨嘆世上還有如此美景。一次雨前搶卸一卡車水泥,弄得從頭到腳都是灰塵,然后跳到教室外面的河里洗澡,洗去灰塵,洗去疲勞,笑聲和歌聲在河畔回蕩……

不知道這樣的勞動,學校創收多少。按照我們的糧食定量,干了這么多超負荷的活兒,肯定不夠吃,學校也不曾改善我們的伙食。有同學鬧罷工,要求給我們勞動保護和伙食補助,現在看來也是正當合理要求,學校認為是學生滋事,給平息下來。訴求沒有得到解決,勞動依舊如初。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我們不曾記得多少讀書的情景,卻忘不了一幕幕勞動的場面。那是個渴求知識的年齡,那是多么天真爛漫的歲月,可年少的我們,趕上了那個把讀書視為有罪的年代。由于是非混淆,黑白顛倒,對教育的摧殘,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兩年時間,我們參加了許多高強度、無休止的勞動,教學秩序受到極大影響,從第二學期開始,每個學期都上不成半個學期的課。《立體幾何》完整上了一個學期,《解析幾何》沒講幾課,就被《農村應用數學》替代,斷斷續續講了土方計算、水流量計算等。根據林中立足林業建設的實際,開了《林業機械》《林業知識》課。此類課程,對林區子弟就業有一定的實用性,但也沒有更大的價值。多數課基本都沒有上完整,好多功課都被耽誤了,沒有打下堅實的學科基礎,渴求知識的年齡,沒有學到應有的知識,有限的課堂教學,被講儒法斗爭史、批判林彪資產階級軍事路線、批判宋江投降主義,開各種批判會沖擊。經歷批林批孔、學習小靳莊、評《水滸》、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等運動,以及反潮流等一系列事件。如果不是當時大環境使然,能認真上好各門功課,也就會有更多的學習尖子產生。沒有開歷史、地理課,有些內容只要開課講過,高考或其他考試也就能回答,比如歷史題涉及的巴士底獄、羅伯斯庇爾等填空題,沒有學過、沒有聽過、沒有見過,只能錯過。受到河南某地一初中女生張玉勤的“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事件的影響,高中的兩年竟然沒開過一天外語課。

十六七歲青春年華,該是多么好的讀書年齡!可我們卻成了最廉價的勞動力,時間耽誤在繁多的勞動和各種運動中,可悲,可嘆!畢業一年后恢復高考,報名參加考試,捉襟見肘,品嘗了這兩年荒廢學業造成的苦果。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高清香蕉中文大在线| 别急慢慢来在线观看| 亚欧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生活片毛片| 欧美日韩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丰满老熟女重口对白| 性欧美videos高清喷水| 再深点灬舒服灬免费观看| 巨大一下一寸挤进校花| 一级试看120秒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一级特黄录像视频免费|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少妇群交换BD高清国语版| 免费播放在线日本感人片| 国产免费变态视频网址网站| 久久成人免费播放网站|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fc2免费人成在线| 欧美特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6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菠萝菠萝蜜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女人与禽交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真实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jizz在线观看|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