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瑣憶:學小靳莊(二)
柳邦坤
如果說學朝陽農學院,讓我們無休止的勞動,那么學習小靳莊,則讓我們與戲劇和詩歌產生交集。
小靳莊是天津市寶坻縣的一個村莊,當時旗手抓的一個典型,其經驗是大唱樣板戲,舉辦賽詩會。學小靳莊,就是要求人人唱樣板戲,個個是詩人。也不是學校盲目跟風,應該是當時有統一要求,各行各業都要學小靳莊。
愛輝縣文化館承擔教唱樣板戲的任務,通過舉辦培訓班的辦法,培訓各單位的骨干,然后再回所在單位教唱。班主任楊老師給我創造外出學戲的機會,也給我創造了見世面的機會,選派我參加了兩次樣板戲培訓班。一次是在二站公社舉辦,由愛輝縣文化館的館長郭力、副館長蔡欣、琴師李明正3位老師給我們輔導,郭館長、蔡館長都能教唱,李明正拉京胡伴奏,他也能教唱。記得郭館長在開班式上講話:“學習小靳莊,學唱樣板戲,唱好唱壞是水平問題,唱不唱是路線問題。”上升到“講路線”的高度,不唱問題嚴重了,那就認真學唱吧,不管是否能唱出京劇的味道來。至今我還對他的話記憶猶新,當然他所講的這句話應該來自上級文件精神。此后不久,又去了愛輝縣林業科參加培訓,老師還是這3位,在林業科會議室舉辦。兩次學習的都是3部新樣板戲,即《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杜鵑山》,學習主要唱段,兩次我學的男生唱段有《紅色娘子軍》里的《鬧革命靠的是階級力量》《眾望所歸根基牢》;《平原作戰》里的《好媽媽疼愛咱像親娘一樣》《火燒糧庫滿城歡》;《杜鵑山》里的《大火熊熊濃煙卷》等。二站公社學習班結束的匯報演出,郭館長讓我和二站公社的學員金殿鈴一起表演了《火燒糧庫滿城歡》唱段,它和《眾望所歸根基牢》一樣,唱詞都是短的,只有四句。
從學習班回來在班里教唱過《鬧革命靠的是階級力量》,我不具備唱京劇的天分,唱不出京劇的“板眼”來。班里的文藝委員月玲同學唱得頗有韻味,她教了《龍江頌》里的《為人類求解放奮斗終身》等唱段。我們班級還排演了《杜鵑山》第三場《情深如海》,月玲扮演柯湘,國甫扮演雷剛,利勝扮演溫其久,海杰扮演田大江,我扮演李石堅。楊小慧老師是組織者和導演,她能唱會演。記得也沒有多少道具,也沒有布景。好像有班級的幾個同學組成的小樂隊,由吳紹春老師帶著給伴奏。我去老鄉家借來一位大娘穿的舊藍布衫作為演出服裝,也頗像石匠。
小靳莊的另外一條經驗是在田間地頭舉辦賽詩會,我們則是在教室里舉辦。老師把我們班分成4個組,按照4列座位劃分。舉辦賽詩會詩,各組分別把課桌集中到一起,大家圍坐著,然后由1個組率先發起挑戰,各組紛紛應戰。假如1組朗誦1首,其他3組先后跟進,朗誦者需要站立起來。詩都是七言四句,其實就是順口溜兒,標語口號入詩,根據當時的形勢內容,即興寫就,然后爭搶著朗誦,沒有詩拿出來比賽的小組即為失敗,到最后還有詩源源不斷地寫出的組即為獲勝者。當時我是最佳賽手,能較快時間寫出一首首順口溜兒,朗誦也能搶上去,為本組每次比賽獲勝打下基礎。其實這種寫作有害無益,以致經年無法擺脫這種寫法的束縛。那兩年,各種大批判運動不斷,比如批判林彪資產階級軍事路線、批判儒家和孔老二、批判資產階級法權、批判資產階級土圍子、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等,我們也組織批判會,寫批判稿,我也積極在批判會上發言,大批判稿在黑板報上刊登。一次唐校長看到了其中的一篇,受到他的表揚,在一次會上說:要好好讀一讀柳同學的這篇文章……這種“詩”和大批判稿寫作的文風,對業余文學寫作特別是詩歌寫作,是不利的。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