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直了也只有一米五的樣子,走路時,右手緊緊抓著一支金屬的拐杖,拐杖下端有幾個支撐點,幫她起一點平衡作用。她的兩條腿是彎曲的,很短,極細,細得讓人擔憂,走路時左腳尖往前拖行一點,右腳尖又往前拖行一點,非常艱難地移動著,從教室到宿舍,別人走也就五六分鐘,她卻要十多分鐘……
我從她來去的方向判定,她是高二某班的學生,十八九歲,正值花季,每天卻要經受從宿舍到教室六次來來往往的折騰,“哎,真可惜!”每當我走過她身旁,總會涌起這樣的感受。而且,我總是不忍心正眼端詳,但卻暗自佩服她身殘志堅的精神。
如此嚴重的殘疾,怎么還能堅持學習到高二,如此逆境中不墜青云之志的精神真令人欽佩!
是天生的殘疾?還是幼年時的一次意外?或者是童年時的不幸?
——我曾這樣思考過。
每次,當我走過她身旁時,我都不忍看她的臉,我推斷她青春的面龐上一定充滿哀怨和痛苦。我想,如果她發現我認真看她這副苦難的模樣,肯定會很難受。
然而,那次,我卻有了新的發現。
那是一個雨后的中午,我走過她身旁時,她正艱難地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向前移動著,每移動一步,地面都會濺起一些小水滴。走到她身旁時,我終于抬起頭,認真端詳了一下——那齊耳短發下的青春的、略顯瘦削的面龐!
我突然有了一個驚奇的發現:女孩臉上竟然是一臉的燦爛!那微揚的嘴角、明媚的笑容里分明寫著自信和不屈!
后來得知,這位女孩名叫劉晶晶,家住皖南山區,自小患小兒麻痹癥,家境貧寒。父母為了生計,長年外出打工。從小學到初中,奶奶負責她每天上學的接送。在幾乎被附近所有高中拒之門外之后,這所民辦高中接納了她,學校還免除了她所有的上學費用。
開學初,每天都有同學扶著她走向教室,遇到不懂的難題,同學們會主動幫她解答,使她可以更快地掌握所學知識,吃飯的時候,同學們會陪她一起去食堂,還會主動幫她打飯。她高興地在日記中寫道:“從我來到這所新學校的第一天開始,迎來的不是老師同學異樣的目光,而是老師和同學的無限關懷,使我不安的心得到了平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我的生活也過得更加充實與快樂……”后來,全校師生捐款為她買了一輛全自動輪椅,她不用再艱難行走了。她在作文里寫道:“我快樂極了,這輛輪椅是我長這么大,收到的最好最有意義的禮物了!”
但她除了冬天使用輪椅,其余大部分時候還是喜歡步行,她覺得這樣更能磨煉自己,增強自己的行動能力和體質。
這真是位不幸卻又萬幸的堅強女孩!
令我難忘的,是她艱難前行時那天使般的微笑!在人生的花季里,如此醉人的笑容給人以別樣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