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度……(外一篇)
作者:高擁軍
度,是一種分寸的智慧,是陰與陽的平衡。
度,是自己與自己和解,是人與天地自然的和諧。
老子云:“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凡事失度,就會行差踏錯,超越了限度的約束,就會過早地凋零。人生能夠把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才能收獲真正的喜悅與豐盈。
《中庸》里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喜怒哀樂不形于色,叫做“中”,喜怒哀樂發而適度,叫做“和”。
心平氣和,是一個人生活最好的狀態。換言之,如果一個人掌控不了情緒,也就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莊子講:“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
其實,于人有損的,不僅有大悲大喜,還有很多不幸,都和情緒有關。
但無論哪一種情緒,過了頭都會招惹災殃。心中不生悲喜雖難,但克制在可控的范圍里卻易。
老子還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控制住自己的喜怒情緒,永遠心如止水,才是真正的強大。
古人說:“寒暑迭用,所以成歲功也;日月代明,所以均勞逸也。”
勞逸適度,就像寒暑交替、日月輪轉,只有這樣才符合大自然的規律。
前半輩子活得太輕松,后半輩子必會經受各種各樣的痛苦。每一個亡國之君,都驕奢淫逸,每一個敗家之子,都好逸惡勞。
未雨不曾綢繆,風雨乍起,必會遭遇劫數;居安不能思危,危險降臨,必將措手不及。
莊子又說:“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
身體勞累而不休息,就會疲憊不堪;精力消耗而無休止,就會元氣勞損,勞損最終則會枯竭。
一個道童問道長:我什么時候才能悟道?
道長說:需要十年。
道童又問:要是不眠不休勤學苦練呢?
道長說:那要二十年。
道童大惑不解:要是飯都不吃,一心修道呢?
道長說:一輩子都難。
其實,道理很簡單,終日碌碌,也要適當的放松,學會好好休息,才能夠事半功倍。
一張好琴,琴弦綁得太松則彈不響,拉得太緊又會被繃斷,唯獨調整到恰好,才能演奏出最動聽的聲音。
勞逸有度,忙閑各半,才能從容不迫,笑對人生。
老子云:“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貪婪得到的東西,最后會因為貪婪而失去,名利這種東西,永遠不可能長久。
追名逐利,是人之常情。追上了,要學會知足;追不上,則要懂得舍棄。
人若貪名,必會被虛名所吞噬;人若貪利,必會被利欲熏壞了良心。
相傳有一群人乘船渡江,船到江心突然出了故障,眼看就要沉入江中。
大家紛紛棄船逃跑,向對岸游去。只有一個人,越游越慢,漸漸體力不支,溺死在了水中。
后來,大家把他打撈起,才發現,大家棄船時,也一并丟下了各自的行李,只有他的懷里,仍舊揣著好幾大貫銅錢。
智者說:“財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貪求身外之物,就像舔食刀刃上的蜂蜜,不僅不能飽餐一頓,還有割掉舌頭的隱憂。
愚蠢的人總是一味索取,聰明的人懂得見好就收。名利也需適度,過則不僅無益,反而有災。
老子說:“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完美的東西,看似殘缺,實則并無缺陷;豐盈的東西,好似虛空,其實無盡無窮。
如果說什么是完美,完美不是無缺,而是拿捏好度和分寸,就是世間最好的完美。
人生在世,都需要張弛有度;人生有度,才能把握節奏,自在從容!
活出我們的精彩
當初,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
是因為我們不得不來;
最終,
我們將離開這個世界,
也是因為我們不得不去。
其實,
人生的意義就是活著,
活著就是一個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其價值!
原本,
人一輩子過的不易,
酸甜苦辣,悲觀離合,
不管怎樣,
都要以陽光的心態正確地面對,
在有生之年,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活出精彩。
于其取悅別人,
不如快樂自己,
能把困苦的生活,
活出詩意,
把薄情的世界,
活出深情,
這就是人生的本事……
風能吹起一大張白紙,
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
因為生命的力量,
在于不去一味地順從;
人的一生,
要走很多條路,
有筆直坦途,有羊腸阡陌;
有繁華大道,也有荒涼。
無論如何,
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
任何人無法給予全部依賴。
世間萬物,有舍有得。
放棄名利,收獲淡然;
放棄雜念,收獲坦蕩;
放棄仇恨,收獲快樂;
放棄過去,收獲成長。
人生就是一個,
不斷選擇、不斷放棄的過程。
把煩惱踩在腳下,
把明媚裝在心中,
凡事看得淡一些,
不計較,不苛求,
當一切塵埃落定,
往日的喧囂歸于平靜,
我們才會真正懂得:
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失去也是一種收獲。
人世間的所有遇見,
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因為有緣,
才會在茫茫人海中相遇,
因為有緣,
才會在萬里挑一中搭訕。
世界很大,相遇是天意,
世界很小,相識是機緣。
正是因為有了遇見,
人生路上,才少了一絲孤單,
生活之中,才少了一些艱難。
每個人的生命里,
都需要有知己,
不多,
一個也足已。
當然,真正的知己,
無關于性別,
也無關于年齡,
無關于地位,
更無關于“愛情”。
但它,
卻勝于朋友之間,
那種清淡如水的,
君子之交。
只有下雨時,
拿起雨傘 的那一刻,
才會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跟雨傘學做人:
雨傘說:
你不為別人擋風遮雨,
誰會把你舉在頭上。
雨鞋說:
人家把全部的重量托付給了我,
我還計較什么泥里水里的。
是的,
其實,當我們在乎別人的同時,
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真誠,是收獲友誼的最佳方式!
所以,
學會感恩,學會付出,
學會包容,學會擔當,
這樣,
全世界都會為我們讓路!
作者簡介
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