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七善
作者:高擁軍
人有七善:
顏善、喜善、心善、眼善、身善、座善和房善。
第一是顏善,與人相處,要和顏悅色;不能頤指氣使、盛氣凌人。
第二是喜善,多對別人說隨喜的話,鼓勵的話,贊美的話;不能抱怨,不要說負能量的話。
第三是心善,誠懇待人;不能虛情假意,欺上瞞下。
第四是眼善,以善意的眼光看人;
第五是身善,用行動去助人;不要陽奉陰違、兩面三刀。
第六是座善,乘船坐車時,將座位讓給更需要的人;
第七是房善,將自己空閑的房子,提供給流離失所的人。
所以,一個人,即使再貧窮,都能做這七種善事,去付出。
而那些不愿意為別人付出的人,永遠富不起來。
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中說: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說: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
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于“道”善于選擇地方居住處所,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恪守信用,為政善于有條有理,辦事善于發揮能力,行動善于把握時機。
正因為他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沒有過失、沒有怨咎。
居善地:居住要選擇好的地方,可止則止;
心善淵:心態深沉大度,中常湛靜;
與善仁:與人交往仁慈愛護,稱物平施;
言善信:言語平實又有信用,聲不妄發;
政善治:從政管理柔和有序,德惟無私;
事善能:行事根據能力而為,貴其能力;
動善時:擇機而行不妄動,可行則行。
曾有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用兩棵活的植物做實驗,將這盆植物并排放在一起,給予相同的陽光和水分。
左邊的一株,實驗者每天用語言來攻擊它。
右邊的一株恰恰相反,實驗者每天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它。
實驗開始,為期三十天。
實驗結束后,人們發現:
接受過嚴厲的言辭和欺凌的植物枯萎了,而被稱贊的植物卻變得健康和茂盛了。
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
當我們說一些正面的、積極的話語時,人生就會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當我們抱怨時,會把一些不重要、甚至討厭的東西表達出來,而這些往往會靈驗。
其實,我們嘴上所說的人生,就是我們的人生!
所以,改變命運,必須從改變語言開始!
一個人,如果嘴巴貧賤,生活也會真的變貧賤;
一個人如果嘴巴不留德,生活就會變得貧困。
常常喊窮的人,真的會把財運趕跑。
天天喊窮的人,只是會讓別人“嗤之以鼻”,在別人眼里永遠是“卑微的可憐蟲”。
大部分喊窮的人,其實,都不是真的窮,只是養成了抱怨的習慣。
有這樣一個故事:
小王家境一般,讀初高中時,在別人因為自尊不接受學校的貧困生補助的時候,她則因為說家里窮,免了學費。
后來上了大學,她嘗到了甜頭,便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哭窮,說自己從小讀書的學費,都是母親撿破爛賺回來的,更不用說生活了。
她順其自然地占了一個寶貴的特困生補助名額。
她和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抱怨生活不容易,生活費不夠花,時間長了,身邊的人都對她避而遠之,不愿意聽她那些嘮叨。
大學畢業后,她來到一家上市公司面試,經歷了重重考驗和千辛萬苦,終于到了最后一關。
在最后一輪面試快結束的時候,她對面試官說:
希望面試官能考慮一下自己的家庭情況,給自己一個機會。
面試官搖了搖頭:“窮,不是資本。”
于是,她被淘汰了……
作者簡介
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