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情愫
作者:池征遙
(一)秋感
走進九月,就擁抱了秋的情愫;走進九月,就與秋韻碰過滿懷。 醉在菊中不忍挪步, 依著夕陽看秋林楓紅,依偎山水看晚霞絳紫,嫣然一樹。九月柔情似水,似含羞女子那多情的雙眸。透過滿樹的枝葉,偷窺星星點點的花愫,芬芳四野,醉惹多少足駐。九月的風溫馨悅人,緩緩的,慢如輕紗逸蔓楓紅。徐徐中,環佩叮咚帶著涼涼,飄著桂香撲鼻而至,觸碰詩行,踉踉蹌蹌與九月醉過滿懷。
(二)喜秋
九月,是人間最美的時節,天地合一,多姿多彩。輕風微微,吹散了炎熱,創造了秋涼效應;細雨霏霏,就連空氣也不同往常,更加清新,更加純凈,沁人心脾。這是人間引以為豪的黃金月,到處充滿著魅力,到處散發著迷人的芳芬;收獲著理想和希望,收獲著幸福和快樂!此時此刻,朋友你在哪呢?!
(三)秋景
天空就像變戲法的魔術師,有時淡藍,有時深藍,有時火紅,有時五彩繽紛,有時金光萬道,讓人眼花繚亂,這就是金秋九月。秋,以天為經,以地為緯,在夢幻中把你帶向遠方。靜臥古城角樓之上,遙望天際云舒云卷,如天鵝浮水,如神龜遊天;遙望田野波光閃閃,收獲著豐收喜悅,幸福指數滿滿。
(四)秋意
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飛舞,那是對大地的向往,也是對大樹的眷念。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一個愛情故事:小巫不顧妻子小吉尿毒癥并懷孕拋她而去。后來“劫后逢緣”,主治醫生曉言與她相愛,并接納了腹中之子。曉言百般呵護,小吉腎病奇跡般的好轉。人間百態,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惟有真情永遠!
(五)秋思
秋雨傾城,晶瑩剔透。幾番落在大地,散發出泥土的清香;幾番落進晨風,化為一縷浪漫直抵心房;幾番滴落眉梢肩上,讓人萌生遐想。你懂得世故,重情重義,消去了暑愁,送來了清涼。你就這樣,無驚濤,無駭浪,喜樂人間,與時光為伍,與日月為梭,遙望那些詩與遠方,不斷地編織著新的希望和夢想!
(六)秋戀
秋,是一份愛的表白,是一場傾城之戀,是一次心動的相遇,是一襲真情的傾訴,體現在自然真切里。秋,是盈盈幸福,是茵茵歡喜,沉醉在心田。真愛無悔,總是惺惺相惜;真愛無缺,總是忠貞不渝;真愛無語,總是同舟共濟。你要堅信,這時間里有你走過的路,和它的價值總會在某個節點美麗重逢。
(七)吟秋
秋天的山水最美麗,看山山有色,聽水水有聲;秋天的風雨最迷人,風來松濤鳴 ,雨去竹淚落。人間歲月有多少愛,有時轟轟烈烈,有時于無深處;有時酸甜苦辣,有時喜怒哀樂,都在現實中度過。你若為歲月摹畫,我愿為你研墨添香;你若是一壺老酒,我愿為你醉飲成詩。我愿為你譜曲,為你歌唱!
(八)秋情
這秋天五彩斑斕是大自然對人間的真情關愛,她是那樣的傳神富有感情色彩且充滿誘惑和浪漫。在一切都明碼標價的物欲世界里,唯秋的收獲永遠是不圖回報的贈予。使我想到現實生活,如遇哪位能如此秋天豁達真心惦記關愛你,他一定是有足夠的愛和足夠的承載與包容,你一定要珍惜!朋友你說是嗎?
(九)秋風
一片落葉,注定了我們都是飄泊的人。秋風寄托著美好,也記錄著游子對家鄉和家人的敬挽和思念。一陣陣禮炮響過,那是迎娶的炫樂,在付之火熱青春期許時,瑟瑟秋風也就將在不遠處等候。是的,我們都希望青春永駐,但終有人老珠黃時。此時秋風為你換上了新裝,想來人生短暫,總不免讓人有些傷痛。
(十)秋蟬
有友喜蟬愛蟬戀蟬,詩文亦秋蟬:這個季節,你總是竭盡全力地嘶叫著,就像母親去世之前努力地喘著粗氣,用哀憐的目光祈求地看著我,不要讓她離開。五年的蟄伏,換來一季的溫馨。你不甘心,這么快離開這光明的世界。如此賦蟬,委婉如撫琴一曲。秋之輪回,愛恨欣戚,都化作心雨,淋濕了指尖。
(十一)嘆秋
時近中秋,思緒泉涌,又想念那段少唇紅齒白的時光。還記得年少輕狂、起起落落、曾經走過青春的迷茫!時不我待,歲月匆匆來去。看往事隨風,來日可期。愿您每一個日出日落,每一場花開花落都能用心去感悟;愿您每一程山水和風雨,皆會相逢成詩,旖旎的風景都成為人生最美的記憶。您有何感嘆?
(十二)秋憶
秋天最能讓人回首暢想。秋風、秋雨、秋水、秋葉都在眼前閃過,又怎能忘記那些春光的明媚、夏夜的蟬鳴,冬日踏雪行!時光匆匆來去,催生了白發,我們卻不忍心讓它輕易的溜走。戀戀不舍,必會殷殷以求,道是寫不盡的春秋。好在最美的風景都還在路上,任重而道遠。愿我們向陽而長,定不負時光!
(十三)詠秋
白露至,詩上心頭。歲月匆匆白露霜,時光欣動至清涼。林疏水瘦冷風伴,金色遍周著錦裳。蟬噪音高悲末日,夜蟲呢語訴衷腸。登高望遠看時景,庭院菊花正吐香。白露時節秋深露重,一束紅蘆擎天,露滴天池,更讓人相思重染,更加想念遠方的親朋。愿君多保重,早晚添衣裳!親朋好友們您又有何感賦?
(十四)秋頌
三尺講臺多期許,一支粉筆寫春秋,萬千桃李魂鑄就!9月10日,又一次迎來教師節,定格在收獲喜訊的金秋,更顯得不同凡響寓意深遠。三尺講臺三寸筆,數千年來一寸心,桃李不言自成蹊。老師您像辛勤的園丁用汗水把我們澆灌;您像紅燭燃燒自己照亮我們。愿歲月靜好,恩師不老!同學們祝福吧!
(十五)秋實
秋裹著冬的堅毅、攜帶著春的嫵媚、揮灑著夏的余熱渾然而至。秋風吹來,物自天成,層林盡染,金色一片。秋風吹來,天空像幕布一樣被抹拭的湛藍潔凈而美麗,連空氣都有一番不同的味道。秋是成熟的象征,秋是收獲的季節。在這最美的時光里,畫家潑墨成畫,文人放歌成詩。試問耕者,你又收獲了什么?
(十六)秋雨
秋天的雨,像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這秋雨,如煙如霧瀟瀟灑灑地撲向了大地的懷抱;這秋雨,淅淅瀝瀝,像似一幅優美的畫卷;這秋雨沙沙,又仿佛像似一曲動聽的弦樂。不禁想念起故人。一場繽紛,一場凋零。今天的雨又落在了誰的纖纖指尖?
(十七)秋語
初秋著彩裝,處處景留芳。菊圃才濃郁,桂園又疊香。田疇金浪起,滄海碧波揚。醉望云中雁,癡笑共情長。是啊,我們真的走進了秋天,人與自然都與過往發生著不一樣的萌動。秋,雖沒有冬的冷艷、春的溫柔、夏的熱情,但她有獨特的韻味,就像一只萬花筒,像一只百寶箱,脫下華美衣衫依然閃閃發光。
(十八)祈秋
秋是詩,是畫,是歌,是曲,是夢。今天古老的七夕節又伴這秋天美景如約而至。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誕、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拜七姐、祈福許愿、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是何等的愜意浪漫。站在鵲橋之上我問明月:這里可曾到過南飛雁?
(十九)醉秋
秋總是以特有的方式,聽著、看著、寫著、記著、歌著、舞著、想著、念著,順著時針方向,從歲月長河流轉而來。天地欣然,人亦欣然;天地戚然,人亦戚然。就這樣,秋天進入了心的城池。秋總是如癡如醉,如夢如幻,就這樣將又走向詩和遠方。我們只能遵循自然規律,跟上時代的節奏和步伐隨她而去。
(二十)秋暑
處暑一出萬人噓,秋風送爽已覺遲。孤亭亂葉落溪澗,小徑通幽蘊新詩。今日17時01分我們將迎來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立秋不是秋,秋在處暑后”。新秋之時北雁南飛,蟬鳴漸漸消散;樹葉漸黃,但綠色尚未褪盡;濃云漸淡,藍天越發純凈。愿您新秋:晨有清遠,暮有余閑;心有清歡,歲月安然!
(二十一)秋波
如果說歲月是一首詩,那么秋就是詩的韻腳,是由山間的風吹綴,是由屋檐下的雨滴串成。在泛著金波的秋日,忽然想起了那溫暖的春、那炙熱的夏、還有靜謐的冬。仿佛時間隨之魔幻、不斷地變幻著色彩。多么想找一間咖啡屋,品酌著絲絲淺香,把那些歡樂的時光,那些路過的風景,一一銘記于心靈深處。
(二十二)品秋
那年秋,你我倚窗聽雨,品茗一杯,你說香徹了心扉。那年秋,你我仰望天空看云朵,你說像一團團棉絮,暖了你的心;你拿起葡萄酒,你說芳心已醉。那年秋,你我床前對視,你說要看穿我,舊夢重回。那年秋,你我端坐河邊凝視波影,你說秋水天長共一色,心中泛起了漣漪,此生與我相伴,終身無悔。
(二十三)秋楓
楓葉染紅了秋天。它寓意往事回憶,送給朋友一份溫暖陪伴;象征永恒愛情,代表純真火熱與奉獻;昭示歲月輪回,從青澀嫣紅到凋零宛如人生;包含果敢堅強,任時光流轉永不言棄。楓葉紅了帶來美好。奪盡風光美自收,紅楓獨占一寒秋;雖無彩蝶雙飛翅,不遜百花順水流,道出了楓的氣節和風骨!
(二十四)秋祭
人間七月天,今又到中元。清輝幾許處,隨風寄哀箋。親人已早逝,記憶存心間。傷痛未痊愈,永遠是思念。您長眠,我思念。懷而不在,念而不得,再無歸期。點一盞心燈,心懷感恩,慎終追遠。再相見,只能在夢中。愿天上親人,清凈安息。愿身邊親人,平平安安,團團圓圓,無憂慮,共康樂,度余年。
(二十五)秋菊
季節輪回順自然,秋來菊花最應時。凄風苦雨無所懼,自留清氣蕩塵埃。菊花,象征著高雅、品德優良、隱逸超脫、淡泊名利;菊花,象征著正直不屈、吉祥長壽、高雅純潔。菊花,象征著不同的寓意,白色象征悲傷哀悼,黃色象征飛黃騰達,紅色象征喜慶。原來五彩斑斕的秋才是我所愛。
(二十六)秋影
在今秋的黃昏下,我看到時光遠去,留下了一道道愛的痕跡。這長度與寬度是那樣的熟悉,讓我著迷,忽然想起那就是她曾經的倩影。秋來秋去秋又至,花開花落花成實;道是無聲卻有聲,道是無情卻有情,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給予。莫怕秋來無伴物,水蓮花盡木蓮開。今秋你要愛她就要珍惜當下,別無他念!
(二十七)秋愿
秋天收獲的并非是全部,那些沒有實現的,還需用時間和汗水去耕種。不管前途是否還有艱難困苦,都要相信明天會更好。要做個心如止水的人,不憂傷不恐懼不慌張,對每一天都充滿著希望。要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快樂陽光堅強的人。帶著最初的夢想,放開你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遠,讓生命之花怒放!
(二十八)挽秋
走進秋的懷抱,即享受到了秋的味道,體會到了秋的清爽,欣賞到了秋的美妙。在秋的首日,清風微醉,愛情亦然。秋序更替,歲物豐成,我對你的愛始終未變。逐日與月,愛你就像那冬日的陽,春日的雨,夏日的風,秋日的果;就像一盞燈照亮著你我前行的遠方;就像一首詩溫暖著你我渴求的心房,無論何時何地我都不愿讓你離去。
【作者簡介】池征遙,筆名水也,男,漢族,1956年生人。有在西藏、甘肅及非洲工作經歷。退休前為《甘肅建設報》社長,現定居西安。擁有專業高級職稱。長期以來與文字為伍,尤其酷愛文學藝術,且多有文章發表在國家、地方刊物,獲得過眾多獎譽。被多個國家級媒體評聘為評論員、研究員、文化學者、文學領域優質作者,入選中國名人錄和世界文化名人名典。出版發行過專著專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