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一種能量
(外一篇)
高擁軍/作
1、人與人之間相處,尊重比責怪重要
在生活中,特別是在家庭,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幸福感往往比愛抱怨的家庭更強。
婚姻中的兩個人相伴多年以后,總會認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原本的關心,到了嘴邊也就變成了埋怨與指責。
不可否認,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于好意,但說話時也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責怪,久而久之的惡性循環,家庭生活便會出現危機和裂縫。
夫妻之間的任何小問題,都可能會變成影響家庭幸福的大麻煩,即使是婚姻里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是獨立的兩個的個體,也會有各自的感受,再親密的人,也會被言語刺得不舒服。
生活中,人們往往對陌生人彬彬有禮,可是對親人卻亂發脾氣。其實,這是最愚蠢和最懦弱的行為。
很多時候,換一種說話方式,兩個人的心情會截然不同。好好說話,多表達擔心,少一些指責。
生活中,不要輕易動氣,遇到矛盾不要相互叫嚷爭吵,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多為對方考慮,不要因為是最親密的人,就說話不注意分寸,甜言蜜語對夫妻、對家庭、對親人都很重要。夫妻間、親人間好好說話,生活會越過越美滿。
在一個家庭里,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夫妻雙方,還有孩子。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父母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2、人與人之間相處,贊美比打擊重要
語言是帶情緒的,能給人以溫暖;語言也是帶刃的,能給人帶來傷害。
言語的傷害往往比外在傷害嚴重,外在傷痕是看得見的,言語上的傷害卻是無形的。
經常被打擊的人,特別是孩子,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會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
尤其是來自父母的打擊,給孩子所造成的傷害更是嚴重,不僅體現在當下,它更像一根針,在歲月的長河中,時時刺痛孩子的心。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同時,在教育心理學中,也有一個概念叫“翁格瑪麗效應”,在被表揚的情況下,受表揚者會不斷進步。
父母與孩子好好說話,家庭才能幸福美滿。
3、人與人之間相處,感恩比抱怨重要
為人處世、接人待物,要保持謙遜,要懂得感恩。
在家庭也是一樣,父母雖然給不了我們所有,但所給的一定是他們最好的。不論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傾其所有給子女。
不要抱怨“誰誰的爸爸如何,誰誰的媽媽如何”。
如果你的父母沒能在物質上滿足你的過多要求,也請你別忘了,給你生命與愛,并把你哺育長大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太多的生命與精力。
時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經歷不同,所以,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有觀點、想法不同的地方。
不要嫌棄他們落后,不要埋怨他們老土,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溝通;更重要的是,要多一些謙讓與感恩。
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啰嗦,甚至因為啰嗦,就責怪父母。其實,這種啰嗦又何嘗不是愛。
叮囑你吃飯,嘮叨你穿衣,只有真正愛的人才會啰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啰嗦一個與讓他們無關的人。
一個哲學家說:“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
《詩經》里也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所以,任何一個家庭,都需要用愛與感恩的心去創造。
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
孝順,就是不要抱怨,不要意氣用事,不要給父母添堵,要心平氣和,言語上多些體貼與感恩。
4、職場上,更不能抱怨
小陳是個工程師,他所在公司在業界小有名氣,他自己也很喜歡這份工作,但有些事情卻讓小陳很不愉快。比如,因為公司還處在發展初期,管理有點混亂,老板經常會臨時做決定、改計劃。
最讓小陳受不了的,是老板只考慮先把客戶“拿下”,先收到錢再說,至于有沒有能力解決客戶的問題,以后再想辦法。
在這種環境下,抱怨就成了小陳的習慣。有同事勸過他,可他就是控制不了。直到有一天正在抱怨時,聽到老板對他說,“你要是覺得公司不好,明天就不要來了。”
其實,老板也是說氣話,但小陳受不了這種委屈,就毅然辭職了。
辭職后的小陳來到職業咨詢公司,向專家詢問到:“打工太煩人了,不知道我是否適合自己創業呢?”
沒想到,專家卻笑著對他說:“如果改不了抱怨的習慣,你可能真的永遠都不適合自己創業!”
職場上那些愛抱怨的人,最多的抱怨可能集中在老板如何不好、公司如何不好。他們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當上老板,就再也沒有這些煩人的問題了。不過,這樣的人,如果他們真的自己創業,面對更多的壓力,他們又該向誰去抱怨呢?
不僅如此,實際上,職業咨詢中心的工作人員發現,僅僅因為抱怨而引發的跳槽,幾乎占了跳槽人數的四成左右。
5、抱怨是為人處世的大敵
抱怨,其實來自于一種失望和急迫的心情。同時,抱怨使人心態消極,失去工作的動力,平時總是應付工作,結果業績出不來。因為抱怨,很多員工不能承受企業暫時的困境,所以消極對抗上司分配的任務,遇到一些不滿意就跳槽,改弦易轍。
若問一下各個企業的老總們,在他的團隊中最不喜歡聽到的是什么,可能每個老總都會爽快地回答,最不愿意聽到的就是“抱怨”。
其實,對企業的老總、經理來說,是他們承擔著更大的市場壓力,也許最該抱怨的正是他們。但現實中,他們卻是最少抱怨的人。反而,他們中有很多人被他的同事、他的下屬抱怨得心力交瘁。所以,一旦有機會,他們會先辭退這樣的員工。
而喜歡抱怨的員工,不是被企業辭退,就是自己覺得在企業中實在無法忍受下去而主動跳槽。他們覺得憑著自己的年輕力壯和聰明才智,總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每次換了新工作,都用“批評性”的眼光看待工作中的一切,不知道珍惜眼前的機會,最后“蹉跎了歲月”,而自己還在跳來跳去,根本找不到職場目標和機會。
對于習慣于抱怨的人來說,生活就是一道又一道的墻,處處為難自己,郁悶滿胸膛,人生的道路和格局也總是別別扭扭、處處碰壁。
也許你會說:“難道我要任人欺侮而不吱聲嗎?難道當一個‘任勞任怨’的傻瓜真的會有出息?我不信。”
其實,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他們早年“寄人籬下”的時期,或是艱辛的創業時期,他們的確從不抱怨。并非他們麻木不仁,或者是個“任勞任怨”的傻瓜。
實際上,他們沒有時間抱怨,他們知道,抱怨不僅耗費能量還于事無補,他們要做的,就是把手頭的事情盡可能做好。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目前的環境不滿意,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戰勝環境、超越環境。喜歡抱怨的人在這個遵循強者法則的世界中,是根本沒有立足之地的……
6、停止抱怨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說自己的苦難,沒完沒了。
法師打斷她的話說:你的苦還真不少呀!
女士:是呀,別人訴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訴苦需要三年!
法師:那都是什么時候的苦?
女士:前幾年。
法師:前幾年?那不是過去了嗎?為什么還緊抓不放呢?
女士:自己受的苦怎么能忘呢?
法師:你拉出的糞便臭不臭?
女士:當然很臭啦!
法師:現在糞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沖掉了。
法師:為什么不把它包起來放在身上?見到人就拿出來告訴別人,說我被這東西臭過?
女士:那多惡心呀!
法師:對呀!其實,苦難也是一樣,它已經過去了。回憶和訴苦就如同把糞便拿出來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別人!聽懂了嗎?
女士:聽懂了!
法師:那以后你還要不要訴苦?
女士:不了!
法師:記住,越訴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7、改變
不抱怨的力量有多大?
美國有一位作家在打車時,無意間乘坐了一輛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車。
司機穿著整潔,車里也很干凈。
他剛坐穩,司機就遞給他一張精美的卡片,卡片上寫著:“在友好的氛圍中,將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錢地送達目的地。”
看到這句話,作家眼前一亮,心想,這個司機真是與眾不同。
這時司機開口了:“請問,你要喝點什么嗎?”
作家更詫異了,問到:“你的車上難道還提供飲料嗎?”
司機微笑著說:“是啊,我提供咖啡和各種飲料,而且還有不同的報紙。”
作家興致來了,問到:“那我能要杯熱咖啡嗎?”
司機從身邊的保溫杯里倒了一杯熱咖啡給他,然后又遞給了作家一張卡片。
卡片上是各種報紙的名稱和各個電臺的節目單。
作家頓時覺得,這輛車太特別了,于是他沒有看報紙也沒聽音樂,而是和司機聊了起來。
途中,這位司機還善意地提醒作家離目的地還有條更近的路是否要走。
作家覺得溫馨極了。
于是,他好奇地問司機,為什么你的車費和其他人收取的都一樣,我坐別的出租車,司機都是抱怨堵車,抱怨收入,而你為何這么喜悅,而且還提供這么周全的服務呢?
司機回答到:“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像其他人一樣,喜歡抱怨,糟糕的天氣、微薄的收入、堵車嚴重得一塌糊涂的路況,每天都過得很糟糕。
直到有一天,司機偶然在廣播里聽到《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的觀點,說到:“如果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能讓任何人走向成功。”
司機突然明白:
目前糟糕的情況,其實都是由抱怨造成的。所以,司機停止抱怨,開始改變自己。
第一年:司機只是微笑地對待所有的乘客,收入就翻了一倍。
第二年:司機發自內心地去關心所有乘客的喜怒哀樂,并對他們進行安慰,這讓他收入更加翻了一翻。
第三年:司機把自己的出租車變成了全國少有的五星級出租車。除了收入,上漲的還有他的人氣,現在要坐他的車,都需要提前打電話預約。而作家,只是他順路搭載的一個乘客。”
感悟:
有一頭驢,不小心掉到了一個很深很深的、廢棄的井里。
主人權衡一下,認為救它上來不劃算,就走了,只留下孤零零的驢。
每天,還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驢很生氣: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他了,就連死也不讓他死得舒服點,每天還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旁邊。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維發生了轉變。它決定改變它的驢生態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腳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沒,并從垃圾中找些殘羹來維持自己的體能。
終于有一天,垃圾成為它的墊腳石,驢又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我們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我們的是垃圾,我們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
這個世界只在乎我們是否在到達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我們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還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而事實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其實,停止抱怨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人生,從不抱怨開始
1、心態
工作中,有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生活中,有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為人處世,有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淡泊名利;生命中,有一個好的心態,可助你度過一個快樂的人生。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
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么,你注定永遠是個弱者。
古往今來,許多人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不自信。自信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動力。
當你不自信的時候,你難于做好事情;當你什么也不做不好時,你就更加不自信。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若想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就得與失敗作斗爭,就得樹立牢固的自信心。
心動不如行動,雖然行動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行動則一定不會成功。生活不會因為你想做什么而給你報酬,也不會因為你知道什么而給你報酬,而是因為你做了些什么才給你報酬。
一個人的目標,從夢想開始;一個人的幸福,由心態而定。而一個人的成功則是在行動中實現。因為只有行動,才是滋潤你成功的食物和泉水。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開心,也有失落。
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對于我們來說永遠都不會坦然,永遠都沒有歡笑。
人生應該有所追求,但暫時得不到并不會阻礙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潤滑液劑。
2、圈子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
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科學家認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積極的暗示,會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產生良好影響,激發人的內在潛能,發揮人的超常水平,使人進取,催人奮進。
遠離消極的人吧!否則,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夢想,使你漸漸頹廢,變得平庸。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態度決定一切。有什么樣的態度,就有什么樣的未來;性格決定命運,有怎樣的性格,就有怎樣的人生。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幸運:
上學時遇到好老師;工作時遇到一位好師傅,好老板;成家遇到一個好伴侶。
有時他們一個甜美的笑容,一句溫馨的問候,就能使你的人生與眾不同,光彩照人。
3、環境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
由于你身邊缺乏積極進取的人,缺少遠見卓識的人,使你的人生變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古有“孟母三遷”,足以說明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雄鷹在雞窩里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怎能博擊長空,翱翔藍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長,也會“愛上羊”而喪失狼性,怎能叱咤風云,馳騁大地。
原本你很優秀,由于周圍那些消極的人影響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壓力,喪失前進的動力,而變得俗不可耐,如此平庸。不是有這樣的觀念嗎?“大多數人帶著未演奏的樂曲走進了墳墓。”
如果你想向雄鷹一樣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鷹一起飛翔,而不要與燕雀為伍;如果你想向野狼一樣馳騁大地,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與鹿羊同行。
正所謂“畫眉麻雀不同嗓,金雞鳥鴉不同窩。”這也許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
如果你想聰明,那你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你才會更加睿智;如果你想優秀,那你就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會出類拔萃。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之所以會出現一個宿舍都考上研究生,同一班級能考上多個名校生,大概就是這方面的原因吧。
4、學習
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幸事。
一個人身價的高低,是由他周圍的朋友決定的。朋友越優秀,意味著你的價值越高,對你的事業幫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因為朋友的相助和激勵,你才會戰無不勝,一往無前。
人生的奧妙之處就在與人相處,攜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處則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生就是這樣。想和聰明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聰明;想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得優秀。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愛情如此,婚姻也如此;家庭如此,事業也如此。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
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
其實,人與人之間并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于心態。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他的心態。
5、思維
佛說:
若無相欠,何來相見。今生所有遇見的人,都是上天給的安排。
永遠別怨恨你生命中的任何人,他們的出現,就是為了把你歷練。
遇見的人里,有人給你溫暖,有人把你傷害,有人對你厭惡,有人把你喜愛。
別人怎么對你,是別人的意愿;你如何待別人,那是你的修行。
所以,永遠別怨恨你生命中的任何人,今生能遇見,也是緣分,每一個遇見,都有意義。
有一個人走進一個美麗的公園,出來以后生氣地說:“這地方又臟又臭,我下次再也不來了!”
而另一個人也同時走進這個公園,出來后卻感嘆道:“簡直太美好了!到處都是鮮花,到處都是沁人心脾的芳香!”
為什么同一個公園會讓這兩個人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呢?
原來,第一個人進去以后發現公園里有很多狗屎。
于是,他為了證明這個公園很臟,到處尋找花叢下的狗屎,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狗屎上,結果只看到公園的骯臟。
而另一個人卻漫步公園,眼睛總是在看那些美好的植物和風景。
雖然他也看到了狗屎,但他總是繞開,因為他知道狗屎也會讓鮮花更美麗芳香。
他將注意力完全地投入到欣賞大自然的生機盎然當中,盡情去感受自然與生命的美好。
這個公園,就象征著我們的世界。
這兩個人,就代表了抱怨和感恩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也代表了失敗與成功兩種不同的命運。
不同思維模式會導致不同的行為模式,從而導致完全不同的人生,完全不同的命運。
6、緣分
緣分,命中注定,遇見,上天安排。
有緣,才會穿越人海相遇,無緣,才會擦肩而過分離。
緣來緣去,無法強求,聚聚散散,順其自然。
有緣相見,無緣不見,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有各自的使命。
有人讓你幸福快樂,有人教你堅強勇敢。
這一切都是上天的旨意,你要習慣,學會看淡,心懷感恩,別去抱怨。
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著名的理論: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也就是說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這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
抱怨,會導致一整天的不愉快,甚至帶來更大的損失。
在現實生活中,常聽人抱怨:我怎么就這么不走運呢,每天總有一些倒霉的事纏著我,怎樣就不讓我消停一下有個好心情呢,誰能幫幫我?
人與人之間,就一個字:“緣”!
因為有緣,才會相遇,因為緣分,才會陪伴。
無論最后的結局如何,不管相處的過程怎樣,既相遇,就珍惜,既相伴,就感恩。
感恩生命中的所有遇見,珍惜生命中的緣分萬千。
是他們給你的人生增香添彩,是他們把你的生活變得充實,是他們幫你蛻變,助你成長,今生能與他們相遇一場,是緣,也是福!
7、順其自然
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愿望。
這樣一來,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人生,是一次可以選擇的旅程,我們無法把控環境和他人,但我們始終都可以把控自己。
不滿、抱怨、矛盾根本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反而會讓我們吸收大量的負能量,影響健康和心情。
不妨試著去建立強者思維——就是當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困難、挫折時,不抱怨,不逃避,迎面面對,直接去解決它。
優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
他們總是會把消極的想法,從自己內心中掃除殆盡,讓自己的內心充滿了,陽光與希望。
此生相遇,無法預演,緣分萬千,誰在身邊。
無論你遇見了誰,都是生命中的必然。
愛你的人,把溫暖給予,傷你的人,把堅強送來。
如果沒有愛你的人,你就不會感受人間的情感。
如果沒有傷你的人,你就無法變得堅強又勇敢。
所以,永遠別怨恨你生命中的任何人,是他們,幫你蛻變的更好更強。
要感恩所有的遇見,請釋懷所有的傷害!
感悟:
有一位智者曾說:看到即得到。
看到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其實不是知識與智商決定命運,而是思維模式決定命運。
最簡單轉變自己思維模式的辦法,改變自己生命的方法,就是“不抱怨”。
人在世間,不是渡人,就是渡己。
在乎你的人,給你溫暖,幫助你的人,為你解難。
厭惡你的人,讓你寬容,傷害你的人,教你防備。
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皆是為了渡你而來。
他們給你不同的體驗,他們對你不同的態度,讓你成長獨立,幫你認識自己。
對這些人,不要記恨,他們渡你,也是經歷。
作者簡介: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