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平安
——寫給西藏“1·7”定日地震
作者:萱歌
一
這個清晨,山,還是那座山,云,還是那朵云,村莊,還是那個村莊,寂靜的太陽格外金黃。
二
可是,當手捧酥油茶的阿媽正要綻放笑容,當校園的讀書聲升起在早晨,當牛羊剛剛走進高原的陽光,一個可怕的聲音在耳畔炸響,藍天傾斜,房屋撕裂,疼痛呼嘯,大地顫抖……
三
6.8級強震從天而降!
如颶風掀動世界屋脊的頭顱,摔碎寒冬,摔碎公路、摔碎億萬年的河床,摔倒剛剛醒來的村莊……瞬間失去的生命,哽咽了發(fā)布會,哽咽了日月,哽咽了無數焦急牽掛的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一刻,救援的車流正頂風冒雪翻越無數山口,星夜兼程,向前,向前,向前!
——那是祖國母親最無私的愛
——那是穿越星辰天際的人間溫暖!
作者簡介:萱歌:筆名萱歌,西藏女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為西藏《雪域萱歌》及主打欄目《雪域讀詩》公益性文化平臺創(chuàng)始人。十年來,《雪域萱歌》開創(chuàng)了西藏自媒體十二個“第一”,榮獲華語詩歌春晚“2023年度優(yōu)秀詩歌公眾號”稱號。著有詩集《生命.階梯》《生命高地》《西藏三章》。詩集《西藏三章》為西藏第一本有聲詩集,開創(chuàng)了散文詩“三章體”形式書寫西藏。2024年,詩集《西藏三章》榮獲“第七屆西藏珠穆朗瑪文學藝術獎”。評論稱“她在西藏朔造了自己高冷而遺世獨立的詩歌形象,以獨特的意象構建、審美視角和意境營造寫出了當代散文詩的杰作”。她開創(chuàng)的詩歌“三章體”式別出心裁,為西藏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新途,注入活力。” 國內幾十家媒體報道稱:“《西藏三章》的出版是雪域高原詩歌和朗誦群體回歸的象征,更是西藏新媒體時代詩歌發(fā)展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詩作《藏北三章》(二)榮登《2016.文傳榜》國內“十大國學文字作品”榜單,全國網絡讀者投票位列第一。為“2019.首屆中國西藏詩歌節(jié)”主題歌曲《西藏,你就是詩和遠方》和歌曲《初心贊》的詞作者。歌曲《初心贊》榮獲“共和國的旋律”2024原創(chuàng)歌曲大賽銅獎。創(chuàng)作的歌詞《古道茶韻》入選2024年全國詞曲創(chuàng)作精品工程優(yōu)秀作品選。在詩刊、十月、星星詩刊、人民日報、作家網、中國詩歌網、香港作家、西藏日報、西藏文學、散文選刊、鴨綠江等全國性報刊(網)發(fā)表詩歌、散文等數百篇作品,并獲全國獎項。
災難中的愛與希望
——簡析《愿平安——寫給西藏“1·7”定日地震》
作者:德倫·次仁央宗
2025年1月7日(農歷臘月初八),本應是個極為殊勝的日子。這一天清晨,我還在向朋友們送去臘八節(jié)的祝福與問候,分享著福氣與溫暖,突然便接到來自全國各地親朋好友紛至沓來的電話與微信。有擔憂牽掛的,有安慰祈禱的,此時我才驚聞,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發(fā)生了大地震,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正經歷著生死危難。而我只能一邊關注著相關新聞,一邊給關心牽掛的親朋好友回復信息,一邊默默為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祈禱平安。
到了下午18時46分,收到了萱歌專門為此次地震創(chuàng)作的詩歌《愿平安——寫給西藏“1·7”定日地震》這首詩。萱歌通過詩歌這種藝術形式關注社會動態(tài),憑借詩歌敏銳地捕捉社會事件中的情感元素,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傳遞出詩人對災區(qū)人民的溫暖與關愛。正在感慨之時,我收到了微詩評總監(jiān)影鴻老師布置詩評的任務,認為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便欣然接受。
萱歌的這首《愿平安——寫給西藏“1·7”定日地震》,以真摯的筆觸和深沉的情感,為我們描繪了西藏“1·7”定日地震這一災難性事件,以及災難面前所展現出的愛與溫暖,令人動容。
詩的開篇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山,還是那座山;云,還是那朵云;村莊,還是那個村莊,寂靜的太陽格外金黃。”為下文的災難突降形成強烈的反差,讓讀者在毫無防備之下被卷入那場驚心動魄的震顫之中。
在第二節(jié)中,詩人通過“當手捧酥油茶的阿媽正要綻放笑容,當校園的讀書聲升起在早晨,當牛羊剛剛走進高原的陽光”這樣生動且具體的場景描寫,展現出生活的美好與平靜被瞬間打破。“一個可怕的聲音在耳畔炸響,藍天傾斜,房屋撕裂,疼痛呼嘯,大地顫抖”,極具沖擊力的語言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深切感受到了地震的無情與殘酷。
而在第三節(jié),詩人將筆觸轉向了救援:“6.8 級強震從天而降!如颶風掀動世界屋脊的頭顱。”形象地寫出了地震的強大破壞力。但緊接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一刻,救援的車流正頂風冒雪翻越無數山口,星夜兼程,向前,向前,向前!”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和力量,那是祖國母親的愛,是穿越星辰天際的人間溫暖。這種從災難的痛苦到救援的希望的轉變,使整首詩充滿了張力和感染力。
整首詩情感真摯,節(jié)奏跌宕起伏,既有對災難的沉痛描繪,也有對救援力量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期許。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感悟,讓我們對這場地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類在災難面前的堅韌和團結。這首詩不僅僅是對一次地震的記錄,更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愛的歌頌,讓我們堅信,在祖國母親的懷抱里,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愛與溫暖始終能夠穿透黑暗,帶來光明與希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其深刻的主題、生動的意象、合理的結構和有力的語言,成功地表達了對西藏定日地震的悲痛以及對救援和人間大愛的贊美,是一首極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佳作。
德倫·次仁央宗,西藏日喀則人,西藏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在英國劍橋大學訪研。西藏作家協會會員,西藏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會長。著有《藏族文學簡史》《簡明現代藏、漢雙語教材》《西藏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歷史與現狀研究》(合著)《亞桑志》等教材及專、譯著。系列童話《牧童》被翻譯成意大利文、英文和尼泊爾文。
本文由史映紅推薦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