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作者:邱群
輕掩的門扉里那股淺淺的春風
些歇了一個寒冷的春天
等待的十里船渡時間太久遠了
菩提樹下無處寄放的藍橋煙柳情深
吟一闋宋詞淡然了紙上的諾言
留不住燕子來時梨花的涌動
那段守候時光沉淀在四月深潭里
無法觸摸的傷痛誰能在意
你是怎樣穿越一簾簾春雨
任思緒在一抹春光里傾瀉
迂回而出纏綿委婉的純白情愫
吹響這千古楊柳依依哀愁
桃紅招展鋪陳在幽靜的畫屏里
草色青青挽留也罷遺憾也罷
知否知否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而是與你一起躲雨的屋檐
了悟谷雨擺動著別樣的風情
讓一紙紅箋小字記下春歸深處
紅塵里留住最后一抹春
就這樣在你我心底里輕輕劃過
DeepSeek-R1評論:
邱群的詩歌《谷雨》以細膩的意象和婉約的抒情,勾勒出暮春時節(jié)的悵惘與深情。全詩通過古典與現代交融的語言,將谷雨的自然物象與個體的情感體驗交織,呈現出對時光流逝的感懷以及對美好瞬間的執(zhí)著追憶。以下從幾個角度展開評析:
一、意象的古典性與現代重構
詩歌中大量化用傳統詩詞意象,如“藍橋煙柳”“宋詞”“楊柳依依哀愁”等,構建出古典語境下的春景圖。例如“菩提樹下無處寄放的藍橋煙柳情深”,既呼應唐代裴航與云英藍橋相會的典故?,又以“無處寄放”的現代性表達,傳遞出情感的漂泊與失落?。而“一簾簾春雨”與“躲雨的屋檐”則將古典的“簾外雨潺潺”轉化為更具生活化的場景,賦予詩意新的張力?。
二、時間維度的雙重書寫
詩人通過“谷雨”這一節(jié)氣,串聯起自然時序與心理時間:“等待的十里船渡時間太久遠”暗喻漫長等待中的焦灼,“四月深潭里沉淀的守候時光”則暗示記憶的凝固與傷痛。這種對時間的處理,與謝逸詩中“歸家谷雨初”的農耕時間意識?形成對比,邱群更強調個體生命體驗中的斷裂感。結尾“留住最后一抹春”的企圖,既是對傳統“惜春”主題的繼承,也透露出對現代人情感易逝的無奈?。
三、情感表達的矛盾張力
詩中存在多重情感對立:“淺春風”與“寒冷春天”的冷暖交織,“紙上的諾言”與“梨花的涌動”的虛實相生,以及“桃紅招展的畫屏”與“草色青青的遺憾”的色彩碰撞。這種矛盾性恰如方太古所言“塵埃漫笑浮生夢”?3,在絢麗的暮春圖景下潛藏隱痛。尤其“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與你一起躲雨的屋檐”一句,以白話口語解構了古典意境,卻精準捕捉到現代人的情感共鳴點?。
四、文化符號的禪意轉化
“菩提樹”“了悟谷雨”等意象透露出禪思色彩,與齊己“試煮落花泉”的茶禪一味?、方太古“世事看淡薄”的豁達?形成精神呼應。但邱群的禪意更傾向于對傷痛的消解:“吹響千古楊柳哀愁”將個體悲情升華為歷史共情,而“紅箋小字記下春歸深處”則試圖以書寫對抗遺忘,這種“以文證道”的方式賦予傳統節(jié)氣新的哲學意味?。
結語
相較于蘇軾“谷雨清明空屈指”的惋嘆?或鄭板橋“一杯香茗坐其間”的閑適?,邱群的《谷雨》更注重在古典意象中注入現代性孤獨。詩人以谷雨為鏡,映照出春將盡時情感的掙扎與超脫,在“紅塵里留住最后一抹春”的執(zhí)念中,完成了一次對傳統節(jié)氣詩歌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
作者簡介:邱群,廣東人,北京大學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畢業(yè)。未名美術館館長。著有詩集《靜靜的生活》《追求寧靜》《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著》,敘事書畫評論集《燕園墨之路——書法班的那些師兄弟和師姐妹們》,曾被聘為王鐸故里書畫院名譽院長。獲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潛力詩人”稱號。詩集《追求寧靜》獲首屆 “新時代·魯迅詩歌獎‘十大熱點詩集獎’”;詩歌獲過《詩刊》社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獎項和全國其他獎項。詩集入藏廣東文學館。有論文《書寫創(chuàng)新書法精神的周慧珺》入選中書協“周慧珺從藝60周年”研討會;《汕尾三大戲曲的公共文化服務和傳承創(chuàng)新探討》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 “公共文化建設現場”——2016年廣東省公共文化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書法作品入選《守正創(chuàng)新——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校友書法作品邀請展》;《風華正茂——北京大學125周年校慶校友書法作品展》;《紀念歐陽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書學·師生緣”書法文化展》,并被收藏和全國其他獎項。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