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的內涵
作者:羅祖文(貴州)
對我而言,“七一”從不是日歷上冰冷的數字,而是刻進民族血脈的精神坐標——是紅船破霧的初心,是信仰燎原的火種,是千萬雙手托舉光明的百年征程。
七一將至,如何書寫這部跨越世紀的敘事詩?翻讀黨史,1921年夏夜石庫門的油燈、南湖游船劃破夜色的木槳,讓馬克思主義火炬驟然照亮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這火炬化作永恒的光:從長征草鞋到抗疫防護服,從土改地契到脫貧賬本,一代又一代人用“為人民謀幸福”的誓言,在時光里續寫著滾燙的篇章。
“七一”像一本攤開的大書:封面是紅船劈波的剪影,內頁是十四億人共寫的奮斗史。當我們重溫入黨誓詞時便懂:“七一”的內涵從不止于歷史榮光,更在當下的踐行與未來的奔赴。那些閃耀的故事早已讓“七一”跳出符號——是焦裕祿沙丘上扎根的泡桐、張桂梅山區課堂里不滅的燈、航天城工程師指尖加注的火箭燃料;是“為人民服務”的樸素信念,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時代擔當。
退休后的我,甘愿做個“散步觀察者”:社區廣場的紅歌、校園里的朗誦、老年大學的排練……每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旋律響起,我總能觸摸到“七一”最鮮活的注腳。于是我以筆為舟,打撈歷史微光,讓字符沾著泥土的溫度,讓故事奔涌著心跳的聲響。
毛澤東同志說“人總要有點精神”。此刻,我愿以百年精神為筆,赤子之心為墨,在時代稿紙上書寫《七一的內涵》——用實干續寫人民史詩,讓復興巨輪破浪前行,這便是對“七一”最好的致敬!
七一的內涵
01 紅船破曉的密鑰
1921年的夜色濃稠
南湖紅船劈開陰霾
十三雙堅毅眼眸
高舉馬克思主義火炬
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
點燃希望星火
這把改寫命運的密鑰
喚醒東方巨龍
讓覺醒號角響徹云霄
02 信仰燈塔的指引
十月革命轟鳴
震碎舊世界枷鎖
先驅在思想荒漠跋涉
終尋得馬列燈塔
五四運動浪潮翻涌
工人階級登上舞臺
革命藍圖在信仰熔爐中
淬煉成型
03 血脈深處的赤誠
二十世紀初的華夏
風雨如晦,山河嗚咽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
無數先驅灑熱血
卻難穿破黑暗
直到紅船破浪而來
將紅色基因
注入民族血脈
04 星火燎原的序章
1920年初的北平、上海
李大釗、陳獨秀擎炬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如星火綻放
《新青年》吶喊真理
《共產黨》傳遞信念
革命火種漸成燎原之勢
05 破曉時刻的宣言
1921年7月23日
十三代表走進石庫門
智慧在窄室碰撞
南湖游船上莊嚴宣告
中國共產黨誕生
以赤子之心
擔復興重任,為人民矢志
06 歲月銘刻的豐碑
1938年五月
毛澤東聲如磐石
定7月1日為建黨日
此后每個七一閃耀榮光
這座誓言鑄就的豐碑
銘刻黨從篳路藍縷
走向輝煌的征程
07 征程永恒的航標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半世紀歌聲
是億萬人民心聲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黨永遠是領航者
引領民族復興
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08 時代新篇的禮贊
2025年七月,都勻城鄉
紅綢翻卷,山歌嘹亮
文藝匯演,掌聲激蕩
勛章映亮表彰臺
黨徽閃爍如星火
講座傳揚英雄事
血脈奔涌續榮光
詩賽邀約早至
化作七月詩行
09 文心向黨?茶香詩韻
四月十九,坪陽相聚
都勻作協、文峰詩社
炒茶聲與詩句共發酵
二十六篇新作裹茶香飄
六月三十,華庭雅集
推工作、發新書、暖慰問
作協詩社與師院同吟平仄
老人捧茶笑
筆舞紙間繞
2025年6月20日晚于貴州都勻
[點評] 這首《七一的內涵》以凝練筆觸回溯建黨歷史,用“馬克思主義火炬”“紅色基因”等豐富意象將抽象理念具象化,配合“劈開陰霾”“震碎枷鎖”等動態描寫,賦予文字磅礴氣勢;詩歌以九個篇章構建敘事脈絡,從南湖紅船“破曉的密鑰”切入,到“文心向黨·茶香詩韻”收尾,各章節獨立成章又層層遞進,完整呈現中國共產黨從誕生、探索到新時代踐行的壯闊歷程,兼具歷史厚重感與文學感染力。全詩語言簡潔有力,長短句錯落搭配,以白描勾勒關鍵場景,節奏明快且飽含情感,是一首主題鮮明、結構嚴謹的紅色詩篇。
2025年6月20日午后,驟雨初歇。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將天地滌蕩得澄澈如洗,整個世界仿佛浸染在通透的藍調之中。都勻市國有馬鞍山林場(貴州青云湖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腳下,劍江河水悠悠流淌,清藍如碧,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畫卷鋪展眼前。粼粼波光倒映著碧空與岸芷汀蘭,讓這座城市煥發出別樣的純凈與靈韻。漫步河畔,沉醉于這清新脫俗的景致,我忍不住按下快門,將此刻的美好定格成永恒的瞬間。
作者簡介:羅祖文,又名彭應文,布依族,60后,中共黨員,貴州都勻人,大學專科學歷。先后在墨陽完小、墨沖區教育辦(撤區并鄉后墨沖鎮教育輔導站)、都勻三小、都勻市創建辦(改制后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任職。曾任墨沖區教育辦語數體教研員、墨沖鎮教育工會主席、都勻市創建辦信息科科長;曾兼任政協都勻市第七屆會委員會員、都勻市教育工會宣傳委員、都勻市教師閱讀寫作協會副秘書長、都勻晚報通訊員、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學校墨沖區中函班主任、貴州都勻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工兵營營部書記。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調至墨沖鎮人民政府“學教”辦(編輯鎮情、民歌薈萃)、中共都勻市委宣傳部(編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手冊、“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都勻”應知應會手冊、創建文明城市紀實、精彩都勻)、都勻市教育局(編輯教育通訊、教育報和勻城燭光、教育擷翠)、中共黔南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簡報、動態報道,信息采用通報)。曾被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工作者,獲評中國教育學會優秀農村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中國民族教育》等眾多紙媒及網絡平臺發表作品2000余篇。2021年退休。榮獲都勻市作家協會“2020—2023年年度優秀會員”稱號(唯一獲獎者)。現為貴州散文學會會員、都勻作協會員,現居都勻金麒麟財富華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