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織就的詩行
——都勻茗季
作者:羅祖文(貴州)
翡翠都勻 ? 茶魂流淌
山巒傾綠綢,漫卷云涯
碧水撥清弦,彈響芳華
螺螄殼褶皺藏季風私語
茶壟釀四季密語沙沙
都勻毛尖破土時
攜著偉人墨香
涌作翠色長河,漫過歲月堤壩
文峰塔影 ? 古韻回響
陶廷杰匠心嵌進石縫
百年修繕,青石生紋如詩誦
龍潭春漲與古塔對坐
明代八景叩響尋古行蹤
“文峰園”三字似洪鐘
在時光窖藏中愈發厚重
望江攬勝 ? 水墨入懷
登樓俯瞰,劍江環抱文峰
水墨長卷徐徐鋪陳
茗季茶坊如明珠靜臥
引八方商機流轉生韻
園中勝景星羅:
沙灘云石相映,長壽亭敘春秋
鴿群破風,祥和門迎遠客
綜藝池畔人潮涌,雙橋臥波
古榕撐傘,許愿池藏愿
品鑒館鎖茶香,植物園綻芳華
南沙洲歌舞起,共繪夏日長卷
茶攤新章 ? 青春滾燙
傳播學書卷暫掩
她在茶爐前鋪開新篇
山嵐在壺中舒展腰肢
指尖翻飛碧色春天
檐角銅鈴輕晃
創業故事在茶湯里暈染
文明坐標 ? 精神燈塔
AAA景區光耀四方
文峰園依劍江,古塔翡翠守望
維養中心守護古韻悠長
古塔凝霜,茶香傳揚文明
笑臉與字跡裝點園子
茶煙載愛,目光向光
這里是精神港灣
文明與煙火共綻輝煌
茶路啟航 ? 希望萌芽
玻璃罐封存四季茶香:
明前翠,雨前醇
茶筅輕掃課堂
茶道禮儀浸潤童心
白瓷碗雪沫翻涌
映亮清澈眼眸
茶香潛入課本
在求知土壤萌芽生長
時代長卷 ? 夢想激蕩
百子橋跨碧波,承千年風華
云上橋立潮頭,啟數字新章
狀元樓煥生機,雙冠添榮光
黨旗暖茶席,青春映茶湯
文峰園的故事,隨波傳唱
誠信之約 ? 愛心遠航
文明創建架起彩虹橋
90后姑娘在園畔綻放
“好茶相伴,茗季于心”的諾言
化作茶坊的脊梁
傳藝校園,助農破浪
載著山民的希望遠航
七一茶香 ? 未來在望
黨旗飄揚處,茶香入征程
宜居之城舒展新韻
非遺織入時代經緯
茶香乘清風遠行
奉茶之禮代代傳
致富金鑰開啟新章
茶藝師指尖月光
照亮未來方向
2025年6月22日于貴州都勻
(圖片提供:都勻市茗季茶業有限公司)
在都勻文峰園的檐角下,歲月流轉著古老的韻律。文峰塔靜靜佇立,見證過明代八景的繁華,聆聽過龍潭春漲的歡歌。踏入文峰園西面入口,一方重達50噸的“云石”巍然屹立——它采自云霧繚繞的螺螄殼山,石上鐫刻著田紀云遒勁飽滿的“文峰園”三字,與古塔遙相呼應,將歷史的厚重與人文的墨韻,鐫刻進山水之間。文峰園的每一塊磚石都沉淀著時光,而新時代的茶香故事,正由一位追夢者在塔影下徐徐書寫。
如今,在文峰塔的注視下,年輕追夢者羅茜走進視野。她的“都勻市茗季茶業有限公司”(又稱“都勻茗季茶業”“都勻茗季”)坐落在文峰街道文峰花園,與園內古塔、石刻相望,恰似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1956年,都勻小圍寨團山茶農將精心炒制的“魚鉤茶”作為貢品寄往北京,毛主席親筆回信賜名“都勻毛尖”。這四個字如一束光,照亮都勻茶產業前路,讓都勻毛尖成為承載黔南茶香與滄桑的文化名片。
羅茜以創新為筆,在傳統茶韻中繪就時代新篇。傳播學背景賦予她前瞻思維,非遺技藝讓她堅守匠心,歷史故事與人文印記化作她心中的精神坐標。她將傳統茶道融入現代生活,把茶禮釀成文化詩篇——順豐快遞載走的不只是茶葉,更是一位創業者對家鄉的熱愛。從塔影下到茶園間,她在文峰園古韻中續寫著茶韻新章。
站在望江樓俯瞰,劍江河如臂彎環抱文峰園,鋪展成水墨長卷。這座開放式中心公園“懷抱”著茗季茶業,立于店外,目之所及,沙灘、云石、長壽亭、鴿苑、祥和門、綜藝池依次鋪陳;大榕樹、許愿池、貴州勻酒?都勻毛尖品鑒館、中國世博十大名茶植物園錯落有致。遠眺文峰橋(風雨橋、云上橋)飛架碧波,文峰塔聳入云天。園外與南沙洲公園相映成趣,州機關幼兒園、三倉庫市場人聲熙攘,游人在此乘涼、觀演、健身,動靜皆宜,勾勒出鮮活的城市圖景。
在這新章里,每一片茶葉都是跳動的詩。團山高寨與螺螄殼茶園飄來的山嵐,釀成詩的平仄;羅茜指尖翻飛的茶藝,暈染出詩的意象,為這方土地注入磅礴氣魄。當“好茶相伴,茗季于心”的承諾隨茶湯傳遞,“都勻茗季”便在茶香與月光中,生長為永不褪色的時代注腳。
在都勻,90后茶界新銳羅茜以創新與匠心書寫茶韻傳奇。畢業于貴州財經大學傳播學專業的她,2016年通過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非遺培訓,毅然踏上茶產業創業之路。
羅茜秉持“好茶相伴,茗季于心”的理念,將傳播學專長與茶道技藝深度融合,創新飲茶方式,拓展茶禮定制、包裝培訓等多元業務,讓都勻市茗季茶業有限公司聲名鵲起。公司主營茶葉零售與預包裝銷售,憑借優良品質與貼心服務暢銷全國,老客戶張禮德連續十余年的信賴便是最佳見證。
商業成功之外,羅茜積極投身公益,助力團山、螺螄殼等地高山茶農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她走進普林小學開展茶文化活動,讓傳統茶韻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踐行傳承茶文化的初心。
位于都勻市文峰街道文峰花園的茗季茶業,與古樸的文峰塔相映成趣,玻璃櫥窗內,融合傳統紋樣與現代美學的都勻毛尖茶品陳列有序。門外,順豐快遞車輛往來穿梭,滿載茶香的包裹發往各地。店內,身著茶服的羅茜專注展示茶藝,溫杯、沖泡間盡顯專業風范,展柜上的非遺培訓證書與茶藝師資格證書,無聲訴說著她一路走來的匠心與堅守。
【點評】文章以散文與詩歌交融的藝術形態,將“都勻茗季:茶香織就的詩行”這一主題詮釋得淋漓盡致。散文部分以細膩筆觸鋪展文峰園的千年文脈、羅茜的創業篇章,以及園內如詩如畫的景致,勾勒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生動畫卷;詩歌則以凝練意象、優美韻律,從茶魂流淌、古塔回響、望江攬勝等維度,將都勻的茶文化底蘊升華為精神長詩。二者時空交織,以毛主席賜名“都勻毛尖”的歷史佳話為引,串聯當代茶產業的創新發展,讓“茶香”化作筆尖的墨、紙上的韻,“織就”出既有歷史縱深感又具時代鮮活度的文明詩行。語言兼具詩意與感染力,“永不褪色的時代注腳”貫穿始終,生動展現地域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堪稱一部熔歷史厚重感、文化獨特性與時代生命力于一爐的佳作。
劍江河碧波如翠,清透的江水蜿蜒穿過都勻城,恰似一條流動的翡翠絲帶。作為貴州省空氣質量最優之地、全國宜居城市典范,這里的山水孕育著獨特的靈韻——或許正是茶山連綿的綠意、茶鄉流淌的清泉,為劍江注入了生機與詩意。2025年6月22日,雨過天晴,云霧初散,作者立于都勻毛尖核心產地劍江畔,身后是天光云影與江水交輝的盛景,定格下人與山水相融的瞬間。
作者簡介:羅祖文(又名彭應文、彭萬文),布依族,60后,中共黨員,貴州都勻人,大學專科學歷。先后在墨陽完小、墨沖區教育辦(撤區并鄉后墨沖鎮教育輔導站)、都勻三小、都勻市創建辦(改制后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任職。曾任墨沖區教育辦語數體教研員、墨沖鎮教育工會主席、都勻市創建辦信息科科長;曾兼任政協都勻市第七屆會委員會員、都勻市教育工會宣傳委員、都勻市教師閱讀寫作協會副秘書長、都勻晚報通訊員、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學校墨沖區中函班主任、貴州都勻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工兵營營部書記。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調至墨沖鎮人民政府“學教”辦、中共都勻市委宣傳部、都勻市教育局、中共黔南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曾被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工作者,獲評中國教育學會優秀農村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中國民族教育》等眾多紙媒及網絡平臺發表作品2000余篇。2021年退休。榮獲都勻市作家協會“2020—2023年年度優秀會員”稱號(唯一獲獎者)。現為貴州省散文學會會員、都勻市作家協會會員,現居都勻金麒麟財富華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