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
靈焚
1
有一條大河就夠了,還要一條大江。
有了大河大江了,還需要一道長長的圍墻。
這是誰的主意?
還是這塊廣袤土地的命運?
2
一片適合莊稼與蔬菜成長的土地,需要更多的糧食,養育她的子孫。
水,當然不可缺少,莊稼漢也是。就是不需要太多的戰士。一個溫良的民族,糧食自己生產,遠離掠奪與殺戮。
那么,當然需要一道堅固的圍墻,才能把殺戮與掠奪關在門外?
3
長城,就這樣在一個農耕民族的歷史中走出。在家園的邊界站著,無論三千年前的月色下,還是三百年前的風雨中。
作為戰士,不分晝夜,不論寒暑,絕對不打盹,不失職。從渤海灣到祁連山,從鴨綠江到河西走廊,肩并著肩,心連著心,左手托著月亮,右手舉起太陽……
一種意志,就這樣頑強地綿延在萬里河山。
有了這樣的戰士,他們的兄弟姐妹、他們的親朋好友、他們的父老鄉親……
何愁不能安居樂業?
4
且不論,這是一個拒絕征戰民族的天才想象?還是怯弱者委屈求全、閉關自足的心靈圖騰?這道邊墻,畢竟讓這塊土地和她的子民能夠按照春種秋收的藍圖,經營著雖然并不富足,卻也繁衍著生生不息香火的家園。
玉門關太遠?不怕不怕,春風就在江南好了,有飛將軍在那,還怕什么胡雪大如席?胡馬渡陰山?除了李牧,蒙恬,程不識,李廣,我們的戰士還有許多:衛青,霍去病,公孫敖,岳飛,俞大猷,袁崇煥……
帝王的脾氣就這樣被那些矢志不渝的戰士慣出來了。
普天之下,王土的夢在這里降生;四海之濱,王臣的子孫在這里茁壯成長。偶爾橫征暴斂別太計較,男人有時難免驕奢淫逸,王朝總要酒池肉林、曲水流觴?
5
然而——
誰說我們的戰士從來只有錚錚鐵骨就不能兒女情長?
誰說母親只會讀懂精忠報國?妻子只能倚門望夫,任憑“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當我們的戰士老成一道疲憊的殘陽,瘦骨嶙峋的雙手再也扶不直哪怕一柱烽火。
當賦稅與徭役就連洞房花燭的一刻春宵也不能幸免,一個女子的哭聲,讓八百里長城一夜之間倒塌。
當讒言、黨爭與昏庸凌遲完最后一腔忠魂,遍野的哀鴻淹沒了紫禁城的夜色,一個戰士的倒戈,三百年王朝從此易姓。
那么,長城,這個家園的門與你的開與關有關?
6
一道長長的圍墻,無論曾經如何成就一個農耕民族關于家園的夢想,它仍然是爬行在這片廣袤大地上偏安者懦弱的疤痕。
這是歷史身上殘留的一道傷口,怎能作為他們的子孫用來炫耀曾經輝煌的資本?
大河和大江,喂養著河流兩岸數千年的花香與稻谷,牲畜與炊煙。而這道長墻何時真正阻擋過他們的敵人,安寧了他們的同胞伙伴?
7
選擇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帶著常年求學海外的兒子登上長城。
遙望城墻內外蒼茫的大地,我們先說祖國的“芳草碧連天”,再說眼前的這些“夕陽山外山”,最后——
告訴他,眼前的山河只是他父祖的一間老屋。
男人的家園,應該沿著高遠的志向馳騁,到達心靈所能到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