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山護工”品牌名不虛傳
范子文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高中畢業前一直在北部的陽高縣生活、學習。作為土生土長的山西人,52歲的我從來沒有到過呂梁,直至受作家網總編輯趙智先生邀請,于2020年10月中旬到呂梁市采風才得以成行。采風活動中,“呂梁山護工”這個品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之前曾聽北京方源職業培訓學校董事長賈楠說過,山西家政教育做得最好的品牌是“呂梁山護工”,如今通過實地參觀采風,果然名不虛傳。
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扶貧工作,得益于黨的脫貧攻堅好政策、硬任務。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近年來,呂梁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大內生動力培育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山西省委省政府為呂梁山片區貧困群眾量身打造的護工培訓就業增收工程的政策機遇,圍繞“塑造勞務品牌、助力脫貧攻堅”總體思路,構建起“組織領導、政策扶持、宣傳發動、技能培訓、就業保障”五大工作體系,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家政協會協作推進、家政公司務實合作、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弘揚呂梁精神,堅持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扶貧扶志扶智,塑造品牌,傳承文化,傾力打造“誠信、勤勞、專業”精神。圍繞“呂梁山護工”,全市以人社、扶貧、財政、農委、團委、婦聯、工會等為成員單位,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單位共同參與”的組織領導體系,從規劃設計、體制機制、資金保障等方面均予以保障。積極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參加培訓,獲取技能。圍繞養老陪護、病患陪護、月嫂育兒嫂、家政保潔等重點培訓內容,采取分類型、訂單式培訓方式,對學員進行側重化、專業化、封閉式培訓,將職業道德、愛心教育、普通話教育也作為培訓必修內容。通過政府推介、企業運作、市場調節,實現就業,在呂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扶貧工作,切實解決了一部分家庭的脫貧問題。“一人就業,全家受益;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截止目前,全市共培訓32期5.83萬人,實現就業3.15萬人,人均月收入4500元,就業輻射全國8省20多個城市。加強與日本介護聯合會交流合作,組團赴日本推介“呂梁山護工”,兩批赴日介護班33人已取得日語N4等級證書,正在辦理出國手續。就業人員主要從事醫療陪護、養老陪護、月嫂育兒嫂、保潔等家政服務工作。“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工作取得了實效,得到了國家以及山西省相關部門的認可。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胡春華同志先后深入呂梁調研時,對“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呂梁山護工”品牌被山西省人社廳認定為“省級勞務品牌”,入選全國人社領域精準扶貧和全國家政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中央電視臺、新華網、人民網、中青網跟蹤報道,品牌影響力和輻射面進一步拓展。現在,一提起“呂梁山護工”,全市的老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市民通過當地電視、報紙、網絡,能第一時間得知“呂梁山護工”的各項消息。“呂梁山護工服務中心”輻射全市。“互聯網+呂梁山護工”的平臺搭建完成,將服務由現場延伸到網絡,想報名參加培訓的市民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報名。
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扶貧工作,為切實解決康復養老之需問題助推一臂之力。養老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有誰來提供養老服務的問題。家庭養老時代,子女多,主要靠子女照看陪伴。老人年齡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就越需要人照看。大家庭解體,尤其是強制的一孩政策,意味著每對年輕夫妻將面對至少四個老人的養老需求,顯然他們是照顧不過來的。即使城市里的老人擁有足夠的退休金以及財產(以房地產為主),可以負擔自己的老年生活支出,但他們的照看就沒辦法靠子女了。當前,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養老產業成為朝陽產業,護工的需求倍增,盡快建立一支穩定、專業的護工隊伍,既是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需求,也是廣大老年人及其家屬的愿望。結合貧困戶脫貧需要和老年人實際需求的“呂梁山護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是時代的呼喚。按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和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確定的標準,中國在2000年就已經到達老齡社會。2000年人口普查時,60歲、65歲及以上的人口分別占總人口的10.46%和6.96%,這兩個數字在2010年人口普查時上升為13.26%和8.87%,并在2015年的1%人口抽樣調查中進一步上升至16.15%和10.47%。人口預測結果顯示,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分別達到2.55億人、3.71億人、4.37億人和4.83億人,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分別達到0.29億人、0.43億人、0.67億人和1.08億人,老齡化程度比預想的更為嚴重。
范子文: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專職副主任,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發起人、第一出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