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3日下午,由中國詩歌學會舉辦的“飄逝的紅紗巾——詩人李小雨追思會”在北京京倫飯店舉辦,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吉狄馬加,《詩刊》副主編李少君,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程步濤、曾凡華,作家網(wǎng)總編趙智(冰峰),文學評論家朱先樹,《華夏詩報》執(zhí)行主編峭巖,文學評論家唐曉渡,中國詩歌網(wǎng)總編梁粱以及李小雨生前同事、詩友、家人與會,共同追憶了詩人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表達了深深的懷念之情。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大衛(wèi)主持了會議。
著名詩人、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詩刊》原常務(wù)副主編李小雨,于2015年2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歲。
在追思會上,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詩人吉狄馬加說,李小雨為中國百年新詩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作為編輯,她在《詩刊》工作的38年中,專注忘我,兢兢業(yè)業(yè),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了一大批有才華、有潛力的作者,直接推動促進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新詩的繁榮和發(fā)展。她還和同志們一起發(fā)起成立了中國詩歌學會,20多年來不遺余力地開展工作,付出的辛勞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作為詩人,她留下了大量詩歌,這是她最重要的精神遺產(chǎn)。她創(chuàng)作的《海南情思》等優(yōu)秀作品,表達了對生活的無限憧憬,體現(xiàn)了詩人的人格力量、道德力量。小雨如她的名字一樣在大地上飄逝而過,但她已經(jīng)潤澤了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生靈萬物。
中國詩歌學會榮譽會長張同吾特意發(fā)來了長信。他認為,李小雨作為詩人才華卓絕,有極其敏銳、細密而又精到的藝術(shù)感覺,她所營造的意象符號新穎鮮活,包蘊著美妙的情思和豐盈的內(nèi)涵,讓人美不勝覽。她的《長城隨想》《大長江》等作品無人能出其右。
《詩刊》副主編李少君表示,李小雨幾十年來如一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編輯工作中,推出了謝湘南、鄭小瓊等一批“打工詩人”,以及眾多青年詩人。她從不突出自己的成績和榮譽,默默無聞地一心撲在工作上,為《詩刊》的成長、為中國新詩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詩人曾凡華認為,李小雨和李瑛父女倆是中國詩壇的驕傲,他們詩的風格和為人的風度極為相似,都為中國新詩付出了一輩子。小雨對人生、對朋友都以詩的方式來相處,愛憎分明,為人坦誠,對家國無限掛懷、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和愛戀。小雨是為詩而生,為詩而獻身的。
文學評論家朱先樹、《華夏詩報》執(zhí)行主編峭巖、文學評論家唐曉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程步濤等也對李小雨的為人、為文作了高度評價。
會上,一些詩人還朗誦了自己所寫的悼念小雨的詩作,由中國詩歌學會主編的《悼念與追思詩人李小雨》紀念集和剛剛出版的《李小雨詩選》,也在此次會議上與讀者見面。“生命短暫,詩歌永恒,追思并不意味著結(jié)束,對生者來說,是又一個嶄新的開始。小雨的精神將感召詩人們?yōu)橹袊膶W發(fā)展努力奮斗。”與會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