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網消息 趙俊義報道 2018年3月2日(元宵節)晚,“我們的家園”——2018年第三屆華語詩歌春晚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上演,在京詩人、詩歌愛好者、評論家及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師生代表及社會各界精英近2000人觀看了演出。晚會演出陣容強大,虹云、雅坤、杜寧林、劉紀宏、張宏、戴萱、田歌、金波、張松松、胡樂民等著名朗誦藝術家參與演出。

晚會形式多樣,品位高雅。吳思敬、任洪淵、趙振江、柳袁照、張檸、張清華、譚五昌、高興、黃亞洲、陸健、楊克、周慶榮、冰峰、祁人、呂約、楊四平、楊志學、王霆章、王舒漫、章燕、金石開、唐成茂、查曙明、樹才等幾十位著名詩人、學者、評論家、翻譯家光臨現場。晚會規模宏大,層次高端,堪稱華語詩壇的超級盛會。

本屆華語詩歌春晚由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指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國際漢語詩歌協會主辦,北大培文、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詩潮》雜志社、《澳門月刊》、全國高校贛協總會、北京大學贛文化交流學會、北京師范大學白鹿洞書院文化學會、北京鴻坤盛源貿易有限公司、作家網、中詩網、樂視網、愛奇藝等單位協辦,北京海淀作家協會承辦。晚會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崔志剛、著名女詩人瀟瀟、北京豐臺電視臺主持人杜東彥主持。

本屆屆華語詩歌春晚通過朗誦、演唱、書法、舞蹈、樂器演奏、情景再現等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全面展示經典中國新詩作品的藝術魅力與精神內涵,審美性、純粹性、綜合性、高端性,是這臺詩歌文藝晚會的一大鮮明特色。

晚會尾聲,還頒發了“百年新詩人物”和“新世紀詩歌特別貢獻獎”等獎項。
“百年新詩人物”由張檸、羅振亞、何言宏、莊偉杰、李少君、楊四平、譚五昌等七位批評家集體投票選出。華語詩歌春晚組委會名譽主任、著名批評家張檸,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詩歌翻譯家趙振江,北大培文教育集團總校長、著名教育家柳袁照先生擔任了頒獎嘉賓。現場獲獎代表屠岸(屠岸女兒章燕教授代領)、賀敬之(賀敬之弟子代領)、任洪淵、吳思敬、陸健、瀟瀟、張清華、周慶榮、高興、樹才、楊克、呂約等上臺領獎。

接著,華語詩歌春晚顧問、著名詩評家吳思敬先生宣布“新世紀詩歌特別貢獻獎”獲得者名單: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秘書長、詩人祁人,國際漢語詩歌協會理事長、女詩人梅爾,上海協瑞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詩人王霆章,作家網總編、詩人 冰峰,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詩人 崔志剛,青海省作協副主席、詩人楊廷成等六位詩人獲此榮譽。吳思敬先生代表第三屆華語詩歌春晚組委會宣讀了“新世紀詩歌特別貢獻獎”授獎詞:祁人、梅爾、王霆章、冰峰、崔志剛、楊廷成這六位來自北京、江蘇、上海、青海等地區的詩人,雖然他們的社會職業、身份各不相同,但他們懷著對詩歌藝術的純粹熱愛與對詩歌事業的巨大熱忱,長期對本地區及全國性的詩歌活動傾力支持,無私奉獻,為新世紀中國新詩的發展與傳播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鑒于此,對上述六位詩人,特授予“新世紀詩歌特別貢獻獎”。

頒獎嘉賓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著名詩評家吳思敬,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名詩人 任洪淵,《世界文學》主編、著名詩歌翻譯家高興,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著名詩人 樹才,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著名詩人陸健等上臺向獲獎者頒發了“新世紀詩歌特別貢獻獎”獎杯。

晚會還評出五位“2018年華語詩歌春晚愛心形象大使”,王舒漫女士、陳泰灸先生、查曙明先生、若離女士以及闞根倫先生等五位詩人獲得這一榮譽稱號。

據晚會總策劃譚五昌介紹,舉辦華語詩歌春晚的目的,在于大力傳播中國優秀現當代詩人的優秀新詩作品,加強人們的審美情感教育,提升國民的詩歌修養與人文修養,讓新世紀的中國人民充滿真正的文化自信。

晚會結束后大家紛紛上臺合影留念

顧問、委員及組織機構名單
華語詩歌春晚顧問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鄭敏(九葉派代表詩人)、李瑛(著名詩人)、洛夫(著名海外詩人)、鄭愁予(著名臺灣詩人)、謝冕(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詩評家)、任洪淵(著名詩人)、吉狄馬加( 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葉延濱(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著名詩人)、食指(著名詩人)、北島(朦朧詩代表詩人)、洪子誠(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學者)、吳思敬(著名詩評家)、趙振江(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詩歌翻譯家)、唐曉渡(著名詩評家)、歐陽江河(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名詩人)、劉福春(著名詩評家)、王一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著名學者)、過常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學者)、李怡(著名學者)、駱英(中國詩歌學會會長、著名詩人)、程步濤(著名詩人)、曾凡華(著名詩人 )、張 杰(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會長、詩人)、張志君(中國教育電視臺副總編輯)
2018年第三屆華語詩歌春晚組織機構名單
組委會名譽主任:
張檸(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評論家)
組委會主任:譚五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
執行主任:
高秀芹(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副院長)
王霆章(詩人、上海協瑞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組委會副主任:
楊子鈺(中國夢組委會執行副主任)
王 威(北京海淀作協副主席)
唐成茂(《澳門月刊》執行主編)
冰 峰(作家網總編輯)
王愛紅(《中國詩人生日大典》主編)
劉曉平(湖南張家界文聯主席)
華語詩歌春晚學術委員會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陳仲義、燎原、高興、耿占春、黃亞洲、梁平、陸健、羅振亞、臧棣、樹才、陳旭光、汪劍釗、李少君、龔學敏、梁爾源、莊偉杰、李震、楊四平、謝有順、邱華棟、徐忠志、楊志學、周慶榮、羅慶春、高凱、何言宏、黃梵、馬永波、吳投文、向衛國、傅元峰、顧春芳、蔡天新、柳春蕊、孫基林、趙金鐘、干天全、沙克、洪燭、韓慶成、吳子林、李強、譚克修、羅鹿鳴、吳昕孺、歐陽白、高彥平、王雙龍、金石開、胡彥、李騫、向以鮮、李永才、陳小平、方文竹、魯若迪基、田湘、趙思運、劉繼保、李犁、榮光啟、孫曉婭、劉川、普冬、鄧濤、唐詩、張智、龔奎林、胡建文、許耀林(澳大利亞)、傅天虹(香港)、姚風(澳門)、朱壽桐(澳門)、方明(臺灣)、方群(臺灣)等
總策劃:譚五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
策 劃:袁翔、一米陽光、胡勇、劉井彬、花語、馬文秀、金笛、王舒漫、雪俠、安娟英、曹軼、段春梅
總導演:周亞平(中央電視臺導演、著名詩人)
導 演:柴金龍
導演組:丁小明、吳笑、曹誰、夏花、四娘、畢翼、若離、失心
藝術總監:高峰(中央電視臺副臺長)、張宏(詩意中國總導演)、詹澤(著名朗誦藝術家)、余潤德(著名藝術教育家)
執行藝術總監:王藝、白心、溫慧明、李桂杰
總監制:楊子鈺、祁人、遠岸、梅爾
運營總監:柏常青、閻雨、張春華、季冉、陳泰灸
技術總監:雁西、楚天舒、高旭旺、王新華、陳紅
總協調:周占林、陳相國、左堃、石慧珍、郎寶華
法律顧問:黃開堂、安超
文案:雷從俊、大槍、詩心、格格
會務:王吉勇、王德興、劉井彬、肖娟、舒喆、夏露、若水、大可、馮朝軍、陳瓊、蘇明、李曉涵、李貴成、王月、蓮子、程龍、肖星晨、任美玲、吉候路立、趙歐娘、董旭、羅丹、歐陽姍、小黃豆、溫長榮、楊淑嵐、樂洋、伍聰花、吳紅斌、王利平、涂仕濤、鄒靖、陳思洲、李詩琴、張巍、陳瑤、余涵萱、曹雨欣、徐蕾婷、王優、譚靜迎等
宣傳:超俠、銀蓮、王博生、王長征、胡松夏、查曙明、張脈峰、安琪、鄧玉瓊、趙天飴、趙涓、蘭心、葉冰、冰虹、趙永紅、劉永國、劉娟、芳竹、張芳泥、盛華厚、谷輪輪、毛俊寧、朱小川、陳桂明、綠野、賈麗、楊雪薇、姬富佳、崔莉莉、唐梅、唐家玲、月色江河、史慶、尹小偉、李曉燕、安妮、楊紫藝、胡薇、歐陽清清等
攝影:王霽、王慧、王博生、李川、阿琪阿鈺等
現場直播媒體:樂視網 愛奇藝
“百年新詩人物”名單
●胡 適【1891—1962】
●郭沫若【1892—1978】
●徐志摩【1897—1931】
●聞一多【1899—1946】
●李金發【1900—1976】
●冰 心【1900—1999】
●廢 名【1901—1967】
●汪靜之【1902—1997】
●戴望舒【1905—1950】
●馮 至【1905—1993】
●臧克家【1905—2004】
●艾 青【1910—1996】
●卞之琳【1910—2000】
●何其芳【1912—1977】
●辛 笛【1912—2004】
●紀 弦(臺灣)【1913—2013】
●穆 旦【1918—1977】
●蔡其矯【1918—2007】
●郭小川【1919—1976】
●鄭 敏【1920— 】
●彭燕郊【1920—2008】
●周夢蝶(臺灣)【1920—2014】
●曾 卓【1922— 2002 】
●綠 原【1922—2009】
●聞 捷【1923—1971】
●牛 漢【1923—2013】
●屠 岸【1923— 2017 】
●賀敬之【1924—】
●李 瑛【1926— 】
●公 劉【1927—2003】
●余光中(臺灣)【1928— 2017 】
●洛 夫(臺灣)【1928— 】
●羅 門(臺灣)【1928—2017】
●商 禽(臺灣)【1930—2010】
●流沙河【1931— 】
●痖 弦(臺灣)【1932— 】
●謝 冕【1932— 】
●鄭愁予(臺灣)【1933— 】
●邵燕祥【1933— 】
●昌 耀【1936—2000】
●孫紹振 【1936— 】
●任洪淵【1937— 】
●吳思敬 【1942— 】
●席慕蓉(臺灣)【1943— 】
●周 濤【1946— 】
●傅天琳【1946— 】
●韓作榮【1947— 2013 】
●食 指【1948— 】
●葉延濱【1948— 】
●北 島【1949— 】
●江 河【1949— 】
●林 莽【1949— 】
●徐敬亞【1949— 】
●陳仲義【1949— 】
●芒 克【1950— 】
●多 多【1951— 】
●舒 婷【1952— 】
●梁小斌【1954— 】
●嚴 力【1954— 】
●于 堅【1954— 】
●唐曉渡【1954— 】
●翟永明【1955— 】
●王小妮【1955— 】
●梁 平【1955— 】
●顧 城【1956—1993】
●燎 原【1956— 】
●柏 樺【1956— 】
●夏 宇(臺灣)【1956— 】
●歐陽江河【1956— 】
●車延高【1956— 】
●陸健【1956— 】
●王家新【1957— 】
●楊 克【1957— 】
●大 解【1957— 】
●陳 超【1958—2014 】
●駱一禾【1961—1989】
●吉狄馬加【1961— 】
●韓 東【1961— 】
●陳東東【1961— 】
●張 棗【1962—2010】
●姚 風(澳門)【1962— 】
●西 川【1963— 】
●李亞偉【1963— 】
●瀟 瀟【1963— 】
●梁曉明【1963— 】
●張清華【1963— 】
●黃燦然(香港)【1963— 】
●周慶榮【1963— 】
●高 興【1963— 】
●海 子【1964—1989】
●臧 棣【1964— 】
●潘 維【1964— 】
●田 禾【1964— 】
●樹 才【1965— 】
●伊 沙【1966— 】
●侯 馬【1967— 】
●陳先發【1967— 】
●藍 藍【1967— 】
●呂 約【1972— 】
●鄭小瓊【1980— 】
節目單
第一篇章:《在寒冷的臘月的夜里》
(1917-1967)
1.劉半農:《一個小農家的暮》【朗誦者:李軍 】
【北京軍區機關幼兒園北斗星藝術團兒童伴舞】
2.臧克家:《三代》【朗誦者:戴萱(著名朗誦藝術家)】
3.艾青:《手推車》【朗誦者:杜寧林(著名演員、朗誦藝術家)】
4.穆旦:《在寒冷的臘月的夜里》【朗誦者:清山 】
5.毛澤東詩詞演唱:《沁園春 雪》【演唱者:褚紅玲】
【著名書法家喬漢民現場書法展示】
6.辛笛:《風景》【朗誦者:阿桐 】
7.紀弦:《一片槐樹葉》【朗誦者:張松松(青年朗誦藝術家)】
8.洛夫:《邊界望鄉》【朗誦者:胡樂民(青年朗誦藝術家)】
9.余光中:《鄉愁》【朗誦者:劉紀宏(著名朗誦藝術家)】
【大提琴伴奏:邰北】
10.彭邦楨:《月之故鄉》 【朗誦者:吳斐兒】 【伴舞:張靜昀】
第二篇章:《重建家園》
(1967-2017)
1.食指:《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朗誦者:虹云(著名朗誦藝術家)】 【雙人舞:何佳姍、吳宇峰】
2.吉狄馬加:《古里拉達的巖羊》【朗誦者: 郭延芬】 【鼓:李新鵬】
3.歌曲演唱《遠航》【彝族歌手:秋風】
4.海子:《重建家園》
【合誦:張宏(著名朗誦藝術家)、程燕、路春蘭】
5.葉延濱:《紅色記憶:大巴山》
【朗誦者:田歌(著名朗誦藝術家)】
6.高凱:《村小:識字課》【朗誦者:子蓮 】(情景再現)
7.歌曲演唱《老屋》【歌手:孫禹】
8.梅爾:《雙水河洞》【朗誦者:郭春華 】
9.周慶榮:《歸》【朗誦者:柏荷】
10.李少君:《回湘記》【朗誦者:吉娜 】
11.歌曲演唱:《常來常往》【著名青年歌唱家:金波】
12.龔學敏:《九寨藍》【朗誦者:劉慧芬 】
13.駱英:《胡同》【朗誦者:雅坤(著名朗誦藝術家)】
14.黃亞洲:《西湖燈光秀》【朗誦者:陳伊韻 】
【三人旗袍秀:阿B、劉雅閣、若離】
15.呂約:《頭頂的聲音》【朗誦者:柏霖 】
16.瀟瀟:《我的四川,我的故鄉》【朗誦者:瀟瀟 】
17.崔志剛:《清流,暖流》【朗誦者:高瑀澤 】
18.西川:《房屋》【朗誦者:杜雨桐 】
19.王家新:《田園詩》【朗誦者:藍帆 】
20.遠岸: 《 家鄉的水手 》【朗誦者:若丹 】
第三篇章:“百年新詩人物”頒獎典禮
1.組委會主任譚五昌先生宣布“百年新詩人物”稱號獲得者名單。
2.頒獎嘉賓給“百年新詩人物”稱號獲得者頒發獎杯。
3.華語詩歌春晚顧問吳思敬先生宣布“新世紀詩歌特別貢獻獎”獲得者名單。
4.與會著名詩人與評論家給“新世紀詩歌特別貢獻獎”獲得者頒發獎杯。
5.組委會執行主任、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副院長高秀芹女士宣布本屆“華語詩歌春晚愛心形象大使”稱號獲得者名單。
6.與會嘉賓代表給本屆“華語詩歌春晚愛心形象大使”頒發證書。
7.詩人代表書法展示。
8.主持人宣布晚會結束,與會領導、嘉賓與演出人員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