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論壇嘉賓陣容(論壇主辦方 供圖)
出版IP與影視對話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行
在近年的影視劇制作中IP成為一個熱詞,也成為影視行業從業者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那么到底什么是IP?一個熱門IP又是如何誕生的?如何深度挖掘開發出版物的IP價值,探索一條IP產業的健康發展之路,為今日中國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助力?
2019年7月28日上午9:30,在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期間舉辦的出版IP與影視對話高峰論壇上,著名作家葉辛、李修文、海飛、周曉楓,著名導演尤小剛、高希希等文學屆、影視界名家,和主持人劉儀偉一起暢談IP改編發展之路,論壇活動還依據近五年來出現的IP改編影視作品進行數據采集分析,發布了IP作品影響力榜單。

本次論壇圍繞“IP(知識產權)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主題,展開文學出版與影視的對話交流,聚焦內容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引領IP的正確輿論導向,為文化內容產業的新時代發展賦能。

出版界,文學界,影視界,產業界,網絡平臺等行業名家出席進行對話交流。央視《新聞聯播》主播剛強擔任主持,著名主持人、導演、制片人劉儀偉擔任對話主持。著名導演尤小剛、高希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著名青年作家、編劇海飛,著名作家周曉楓,央廣新媒體執行總裁李向榮出席本次會議并擔任嘉賓。中國經濟網新聞總監、評論部主任李焱出席本次會議并擔任特約現場評論員。
陜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陜西省電影局局長王吉德:讓出版IP成為陜西文化產業騰飛的重要支柱
陜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陜西省電影局局長王吉德為本次論壇致辭,王吉德在致辭中以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舉例說明,經典作品和文化IP不僅能世世代代的滋養國人的精神生活,也能充分調動各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將IP化為現實的文化生產力。

陜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陜西省電影局局長王吉德致辭(論壇主辦方 供圖)
王吉德表示,陜西省是一座IP文化富礦,出產過《紅高粱》、《白鹿原》等經典IP改編作品,在國際上獲獎無數。但是相較于豐富的出版IP,影視產品的轉化率仍有待提高。
王吉德說:“當前及未來如何增強文化產業的創造活力,讓更多的出版IP成為陜西文化產業騰飛的重要支柱,成為陜西的文化符號,是陜西省面臨的緊迫課題。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在行業內的廣泛影響力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對陜西的文化產業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多創造合作的機會,共同將陜西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著名青年作家、編劇海飛:IP其實沒那么復雜
很多人聽到IP這個英文縮寫就頭大,不明白它具體有什么含義,在論壇上,著名作家海飛發表了主題為《IP其實沒那么復雜》的演講,細致的講解了什么樣的IP才能被奉為經典?如何打造一個經典IP?“慢開發”的IP為何能發揮最大價值等人們最關切的問題。

著名青年作家、編劇海飛發表了主題為《IP其實沒那么復雜》的演講(論壇主辦方 供圖)
海飛的作品一直以影視化程度高著稱,著名的改編作品有諜戰劇《麻雀》、《旗袍》等。在長久的創作實踐過程中,海飛總結出了兩個詞,來闡釋怎樣的IP才可以被稱為經典。一個叫做有效IP,一個叫做陳年爆款,有效IP是指能夠轉化成其他文化產品的IP,陳年爆款是指能夠經歷住時間考驗的IP爆款,總體來說,就是只有能夠經得起市場和時間雙重考驗的IP才能被奉為經典。
海飛還列舉了現在影視市場一切求快,以流量為先、同類型產品扎堆出現等問題,他認為,影視行業應該慢下來,嘗試發掘更多真實動人的出版IP進行培育。海飛建議,打造出版IP,可以利用責編制,在作者創作初期進行跟進,避免作者閉門造車,保障創作內容始終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影視改編價值。
在演講的結尾,海飛表示,打造經典IP,最重要的一件事的就是靜下心來扎扎實實去創作,優秀的作品自然會吸引資金和社會資源的追隨。
央廣新媒體執行總裁李向榮:以聲相生,融合制勝

央廣新媒體執行總裁李向榮介紹央廣聲音IP產業(論壇主辦方 供圖)
李向榮從聲音IP的融合開發角度為我們展現了IP打造的另一種可能性。相信有許多人都是通過央廣的有聲小說來認識《穆斯林的葬禮》,《夜幕下的哈爾濱》等本土名作。這些本土名作也算央廣最早的IP制作者。
李向榮介紹,近年來,央廣網利用聲音產品制作領域豐富的經驗,以及國家媒體的資源優勢及社會影響力,開發出一系列頭部聲音IP產品,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據了解,在今年的10月中旬,央廣將在整合總臺廣播音頻內容基礎上,進一步聚合各行業機構和專業創作者的資源,推出新產品云聽。在內容上,除了傳統電臺線型直播節目外,云聽將聚焦泛文藝泛知識泛娛樂三大品類,產品形態主要為聲音產品,致力建設全球最大的華語聲音集成分發平臺。
李向榮說,“IP產業和互聯網音頻行業的合作在實現資源變現的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提升用戶的文化修養和國民素質,對于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嘉賓對話單元金句迭出

與會嘉賓熱切討論IP改編發展之路 (主辦方 供圖)
在嘉賓對話單元,著名主持人、導演、制片人劉儀偉擔任對話主持,各位嘉賓暢談自己對IP的看法,席間金句頻出。
著名導演尤小剛:讓IP回歸版權本身,讓創作回歸筆頭案頭

著名導演尤小剛(中)認為不應過分夸大IP作用(論壇主辦方 供圖)
尤小剛曾執導《孝莊秘史》、《楊貴妃秘史》等多部經典作品,打造了獨具特色的“尤氏秘史”IP,作為一位資深的IP締造者,尤小剛卻認為不應過度夸大IP的意義,而是應該讓IP回歸版權本身,讓創作者踏踏實實的回歸案頭,搞好劇本,講好故事。
此外,尤小剛認為創作者應不斷學習,掌握目前傳播形式下的創作規律,掌握創作規律,就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新媒體融合浪潮中掌握主動權。

與會者認真聽取嘉賓發言(論壇主辦方 供圖)
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大IP是激發想象的初始之地

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談IP改編激發創作動力(論壇主辦方 供圖)
李修文曾擔任由劉慈欣原著改編,寧浩執導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的監制,通過這次與大IP親身接觸的經驗,李修文認為,真正的大IP體現在它對人類精神的影響力,它會讓創作者看到文本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激發創作者無限的創作動力。
《金陵十三釵》、《山楂樹之戀》、《歸來》文學策劃,著名作家周曉楓:機會留給不為機會心慌意亂的人

著名作家周曉楓(右)發表多年挖掘IP創作人才的感受(論壇主辦方 供圖)
周曉楓從事了20多年的文學編輯工作,是IP的發掘者,也是眾多創作者的伯樂。關于IP開發,周曉楓認為,過去有一句話,叫做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現在則不同了,這個時代好的機會很多,現在我感覺是機會準備好了,留給不為這些機會心慌意亂的人。這大概是我的想法。
中國經濟網新聞總監、評論部主任李焱:IP火熱的背后是文化繁榮,也是文化產業從業者內心焦慮的體現

中國經濟網新聞總監、評論部主任李焱談IP與創作者焦慮(論壇主辦方 供圖)
李焱說:“大概從2014年、2015年左右,突然大家都言必稱IP,號稱得IP者得天下。”
李焱進一步分析,IP一詞的產生,伴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產值的穩步上升,有的人說我國的文化產業正在向著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邁進。產業發展了,對于質量的要求也會逐步提升。李焱認為,可能在這種行業普遍焦慮的情況下,IP的熱度越來越高了,因為從業者迫切需要把優質內容標簽化,概念化,這樣才能讓大家一目了然的記住,從而產生后續的收益。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把握讀者心理,講好一個人人滿意的IP故事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建議影視行業多挖掘出版IP潛在價值(論壇主辦方 供圖)
葉辛認為,文學常常是IP創造的源頭,如果從文學出發,最關鍵的還是要講好一個IP故事。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寫作,你都要把握讀者心理,你寫進讀者的心里了,老人看了你的小說,他也會怦然心動,小孩子看了他也會覺得很感動。
在論壇上,葉辛還向導演們提出建議,希望他們能夠忙里偷閑多讀書,中國每年能夠印成書、能夠在自媒體、在大型文學刊物上發表的書都有好幾千部。在這幾千部的書里,有許多值得發掘改編的IP作品。
著名導演高希希:我的影視作品90%都來自原創作品改編

著名導演高希希(右)分享自己和IP有關的故事(論壇主辦方 供圖)
高希希在論壇上回顧自己的創作歷程說:“我個人的影視作品90%都是由原創作品改編的。”從1999年起,高希希相繼執導了《歷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兒一樣》、《新三國》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很扎實的原作小說改編的。
高希希還向大家分享了他親身經歷的一段跟IP有關的故事。當年他執導的電視劇《歷史的天空》熱播之后,原作者獲得了文學獎,因為當時評獎的評委大多都看過那部電視劇,被故事吸引之后閱讀了原著小說。
對于改編原創小說,高希希直白的表示,優秀的文學作品,本身細節會很豐富,改編起來會比原創劇本要省力得多。
IP作品影響力榜單發布 引起強烈反響

IP產業大會執行主席朱修陽、IP產業大會秘書長王奕棟發布IP作品影響力榜單 (論壇主辦方 供圖)
IP作品影響力榜單: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原著,開啟中國科幻的全新征程。
人在囧途系列,包括《人在囧途》、《泰囧》、《港囧》等系列作品,由一個囧字自身形成了一個熱點IP。
開心麻花系列,從話劇舞臺到電影大屏幕,包括《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西紅柿首富》等一系列作品。
西游IP系列,用后現代主義解構中國古典系列小說,延伸出了一系列的新西游作品。包括《大話西游》、《西游:降魔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系列作品。
行動系列,包括《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破冰行動》系列均改編自真實故事。
歷史人物傳記系列,包括《甄嬛傳》、《如懿傳》、《羋月傳》等作品均改編自網絡小說,作品抓住當下女性觀眾受眾群,從歷史的縫隙中打撈出人物故事進行再創作,為歷史附上了別樣的光輝。
電視劇《白鹿原》,改編自陳忠實同名小說,作品高度尊重和還原了原著故事,通過現代化的講述手法傳遞出時代精神,通過小人物的生命浮沉展現了濃縮性的民族命運史和心靈史。
《瑯琊榜》改編自海宴同名小說,作品雖講述的是一個架空權謀故事,卻在表現上力求接近歷史真實,宣揚了追求真善美的普世價值觀。
盜墓筆記系列,改編自南派三叔系列網絡小說。包括《盜墓筆記》電影,《沙海》《精絕古城》等衍生劇集。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作品使長安成為一個IP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
IP作品影響力榜單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各界強烈反響,榜單通過梳理分析影響IP作品影響力的各個維度要素,激勵文化產業從業者開拓思路,打造更多優秀IP,同時為IP創作提供了方向和參考。
出席本次論壇的領導有,陜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王吉德、西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琳、陜西省文聯黨組書記吳豐寬、陜西省作協黨組書記錢遠剛、陜西省廣播電視臺臺長胡勁濤、陜文投集團、西影集團董事長王勇、西影集團總經理趙文濤、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王慶華、西安廣播電視臺臺長惠毅、曲江文旅副總經理臧博、西安出版社社長屈炳耀。
本次論壇由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組委會主辦,央廣網、作家網協辦,中廣天下(北京)文化發展中心和東方喜樂(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文中圖片均為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