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贊生活 詩心永駐
《北京詩人》創刊十周年座談會在京成功舉辦
春和風暖,日和景明。2021年4月10日,《北京詩人》創刊十周年座談會在北京順義成功舉辦。北京詩社名譽社長、作家網總編趙智(冰峰),《北京詩人》顧問楊超(超哥),《北京詩人》主編廖松濤(木行之),中國作協會員、山東航空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王峰,北京順義區作家協會主席巖顏,企業家、詩歌愛好者王鍵,《北京詩人》法律顧問王璐,知名詩人楚紅城、孫殿英、火石,北京詩社秘書、《北京詩人》特邀編輯朱德冬(小溪),以及詩歌愛好者王峰、木欣、張廣超、趙建霞等嘉賓參加了本次活動。
夢想堅守,落地生根。廖松濤(木行之)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北京詩人》的關心、關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寫作。創建詩歌刊物,為廣大詩歌愛好者提供一個自由交流的平臺,是他大學時就有的夢想。十年堅守,創建了詩歌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北京詩人》紙質刊物,目前已在紙質刊物上為4000余名詩人發表作品,論壇注冊會員12000余名。他強調,《北京詩人》將繼續堅守“公益、藝術、獨立”的創刊初心和辦刊理念,為廣大詩歌愛好者提供更多、更優、更好的服務!
塵埃落定之后,意義和價值更為深遠。趙智(冰峰)說,廖松濤(木行之)堅持編輯《北京詩人》已經十年,意義不可小覷。十年就是一個年代,從某一角度看,《北京詩人》就是一代人思想、情感、世界觀風干后的印痕,是一代人詩意生活、詩歌生活的本真紀錄,具有詩歌史學價值。想想看,我們從十歲成長到二十歲,有多少事情發生了變化?那么對于承載人類靈魂和情感的詩歌呢?十年,是多么遙遠的距離。我非常期待,繼續在《北京詩人》傾聽詩歌發出的聲音。我也相信,廖松濤(木行之)主編的《北京詩人》一定會讓我們聽到這樣的聲音。
十年情誼,十年見證。楊超(超哥)釋明了《北京詩人》與北京詩社的緊密關系,表達了對《北京詩人》的感謝。她說,《北京詩人》與北京詩社除了具有地域上的緊密關系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有著詩歌情誼和詩歌情感的緊密聯系。十年是一種見證,見證著發展、見證著情誼,也見證著誠與信、付出與擔當。她動情地說,北京詩社將和《北京詩人》一起走過更多的十年。
“詩歌是個自我愉悅的東西,它也算理想的一部分或者少數人的全部。北京詩人就是大多數人中極少數人,他們熱愛,他們付出,他們為此無怨無悔,其中廖松濤(木行之)就是這其中持火燭的領跑者,是文字的燈塔,是意象的籮筐,是詞的田野中一小片寂靜的雪。”中國作協會員王峰說。
詩歌傳聲,情在心中。活動現場,巖顏、孫殿英、張廣超等詩友分別用普通話和地方方言朗誦了廖松濤(木行之)的詩作,既表現了詩作的內涵又體現了方言的獨特韻味,獲得了現場嘉賓的一致好評和贊許。趙智(冰峰)對廖松濤(木行之)的《洗澡》和《傻子》兩首詩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趙智(冰峰)認為,這兩首詩是完美的,完全符合自己提出的詩學觀念。中國新詩從詞匯構建意境,到句子的朦朧表達,再到一首詩的整體象征意義,其發展過程將近一百年。廖松濤(木行之)的這兩首詩,已經放下了語言的“架子”,用力已經不在詞匯之上,而是整首詩的“能量”。可以感知,廖松濤(木行之)平和、干凈、簡約的敘述,已經超越了詩歌文本,我們看到的,是一首詩留給讀者的思考和回味,而這一散發著人性、哲學味道的“標識”或“涂鴉”又是無法擦除的。
四月景明,所見即美。會后,嘉賓們游覽了順義公園,紛紛對四月的春天表達了贊美與喜愛。并在“詩園”一景處合影留念。人與景和諧相處,美在四月。風吹動著白云,吹動著柳葉,湖心泛起漣漪,嘉賓們的臉上洋溢起美麗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