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網消息 張云霞、李奇報道 9月26日,2025伊德爾夫五部新書研討會在作家網會議室舉辦。武警少將、全國公安攝影家協會原主席馮凱文,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駐京辦事處原副主任、一級巡視員蘇文清,《人民文學》原副主編、《詩刊》原常務副主編商震,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新華社書畫院高級畫師蕭寬,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書畫院院長、原空軍司令部政研室主任趙勇,解放軍出版社原政治部主任、《軍營文化天地》雜志原主編梁粱,中國國際收藏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書畫收藏》雜志社社長劉明星,解放軍某師政委、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協會常務理事胡健雄,《作家報》總編輯張富英,作家、高級檢察官王軍,著名書法篆刻家、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院士王建勛,《中華藝術家》雜志社創(chuàng)辦人、總編輯胡建軍,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納米金鉆公司總經理龐貞強,資深媒體人、《秦皇島日報》開發(fā)區(qū)周刊原編輯部主任李奇等嘉賓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微電影產業(yè)協會會長、作家網總編輯趙智(冰峰)主持。

伊德爾夫,本名于富,蒙古族,一級作家,中國當代書法名家。伊德爾夫曾任包頭市文聯主席,包頭市作家協會主席,《鹿鳴》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內蒙古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新華社書畫院特聘高級書畫師,世界僑聯書畫院顧問,中國書畫院副院長,北京白石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已創(chuàng)作出版21部文學、書法作品出版物,另有8卷本的《伊德爾夫文集》待出版。他自1972年開始文學和書法創(chuàng)作,已創(chuàng)作發(fā)表200余萬字的文學作品。伊德爾夫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勇于探索、獨辟蹊徑,在內蒙古文壇培植出了具有建樹性內涵的“新荒誕派小說”這一文學流派,其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他的書法作品章法工致,高古灑脫,雄渾蒼勁,氣勢磅礴,卓爾不群,自成一體,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2025年,81歲高齡的伊德爾夫先生,又連續(xù)出版5部作品,涵蓋文學、書法、畫冊等多領域,引發(fā)文壇廣泛關注。

在研討會上,伊德爾夫先生首先介紹了5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出版情況。他說,《履痕影跡》是我去年心血來潮寫的,總結了我?guī)资甑膷槑V歲月,21萬字;其次是把過去出版的《覃思集》500言增補到1200句,改名為《恒言雋語》。此外,今年還出版了書畫冊《筆韻墨境》《草原黑駿》和《中國郵冊》,希望大家對我的文學和書法作品批評指正。

趙智(冰峰)在主持研討會時說,伊德爾夫先生是我在包頭文聯工作時的老領導,也是我非常敬重的好兄長。今天作家網為他舉辦研討會,是對他創(chuàng)作成果的階段性總結。他81歲高齡還在辛勤創(chuàng)作,詩文書畫兼擅,風格獨樹一幟,成就斐然。他以鮮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社會洞察和獨特的藝術風采,彰顯靈魂內涵,弘揚民族精神,并與世界文明對話交融,堪稱我們學習的楷模。

馮凱文在發(fā)言時表示,老朋友伊德爾夫一年出版了5本書冊,很了不起。在我的戰(zhàn)友中,伊德爾夫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家、書法家,我很敬佩他。在文學藝術事業(yè)上,他是我們的楷模。他那不懈追求、勤奮筆耕、永不懈怠的奮斗精神一直感染著我們,激勵著我們。伊德爾夫是包頭軍分區(qū)有史以來第一個出版文學著作的軍旅作家,令人敬佩。年輕時我不大懂,年過半百我才明白:人應該要有奉獻精神。人類社會中有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不同的國度、時間和地域、職位上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為人類歷史的進步、發(fā)展和輝煌貢獻著一份光和熱,使人類走過壯麗的朝朝代代,不斷攀緣文明高峰。伊德爾夫就是這千百萬人中有所貢獻的一位。他是奮斗者、成功者,更是奉獻者。

商震在發(fā)言時說,伊德爾夫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心里一直很尊重的前輩作家。伊德爾夫為人坦誠、率真、有包容心;他做事誠懇、有責任心。重要的是他對人對事都心懷善意,不與茍且之徒茍合。他在做包頭文聯主席期間不僅把《鹿鳴》雜志辦得很有影響,還培養(yǎng)了一大批青年作者。他把趙智(筆名冰峰)這樣的青年才俊、優(yōu)秀編輯輸送給《人民文學》雜志社,我們應該感謝老兄。伊德爾夫是一位勤奮的作家,他本人的創(chuàng)作也是成就斐然。如今他已81歲高齡,依然筆耕不輟,而且是文學、書畫齊頭并進且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今天來參加他幾部書出版的分享會,不僅是高興,還讓我對這位老兄更加肅然起敬。

梁粱在發(fā)言時說,伊德爾夫是我的兄長也是我的首長。看著80多歲的他依然孜孜不倦地書寫、思考,驚喜和感動得令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能對得起他的辛勤勞作。伊德爾夫重情重義、常懷感恩之心,所以寫出了《履痕影跡》;因為能敞開心扉,所以就有了《恒言雋語》。這兩部書當作一部書來讀,能讀出一個那么深情、那么睿智、那么敞亮的伊德爾夫來。伊德爾夫是一位非常感恩的人,他書中記錄下自己人生歷程中的點點滴滴和在他生命中留下印記的人以及親人的疼愛、前輩的提攜、朋友的友情。他說:“感恩是人與人之間在冬天里溫暖彼此心靈的一盆炭火;感恩是人與人之間滋潤彼此生命的健康因子。”他把自己個人的歷史上升到人類進步階梯進程的高度和深度來認識和表達。私家事變成了公共財富。
梁粱強調指出,在《履痕影跡》中自己的人生履痕和明晰可見的心路歷程互為表里,已經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啟迪;到《恒言雋語》,更是直接將所思所想格言化,是和盤托出的“干貨”,是內蒙人心目中的“硬菜”。讀罷全卷才知其中深奧之處。說的是一杯清茶品日月,半壺老酒醉人生,他是品了但沒有醉。要我說,把他的雋語比作酒和茶不一定準確,而是清泉里的泉水,是血管里的熱血,是大道至簡那種不加修飾的“道”。表面看似平和平靜,骨子里有股子不甘甚至“擰巴”,加上時不時透出的詼諧幽默,更增加了言說的情趣,入腦入心。

蘇文清在發(fā)言時表示,伊德爾夫老師是內蒙古成長起來的著名作家,是草原兒女的驕傲。數十年來,他以深沉的筆觸扎根北疆沃土,始終觀照時代變遷,為草原文化留下了豐沛的精神瑰寶。新近出版的5部作品集,既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的里程碑式突破,更是對文學初心的赤誠堅守。他的藝術執(zhí)著與文學才華,持續(xù)激勵著內蒙古青年作家奮楫篤行。衷心祝愿伊德爾夫老師藝術生命常青,繼續(xù)以飽含家國情懷的筆墨書寫時代史詩,為讀者奉獻更多直抵靈魂的力作。

蕭寬在發(fā)言時贊嘆說,伊德爾夫的書法藝術造詣很深,他的書法讓我看到草原民族駿馬奔馳的曲線,馬蹄落地的力道。在《筆韻墨境》中,我看到了古代書法大家的印記;在他的文學作品中,我看到了他所持有的價值觀、人生觀和責任感。他要讓我們的民族明辨是非,讓人們在明白生活后能夠保持從容。這種作家的情懷、人生境界,令人贊嘆。他80高齡還在著書立說,這便是一種黑駿馬精神。墨跡是黑色的,文字是黑色的,草原駿馬也是黑色的。黑駿馬馳騁,一個不屈的靈魂坐在黑駿馬上,對墨跡、對文字、對思想的引領,是人生的楷模。我與伊德爾夫相識30年了,看到他滿面紅光、精神抖擻、激情洋溢,一年之中出版5本書冊,令我欽佩不已。

王軍發(fā)言時表示,《恒言雋語》是伊德爾夫所著的一部深邃且富于生活哲理的作品。這本書共記錄了1200條心靈語言,每一條都是人生的教誨和心血凝練成的文字。在今天作家網的研討會上見到伊德爾夫先生那灼人的目光和侃侃而談的神情時,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從心中涌來。他81歲了,與他的馮將軍戰(zhàn)友約定再寫30年,多么豪邁的生活姿態(tài)!有這份心境的人,我想太陽也會多給他一份溫暖的陽光。

趙勇在發(fā)言時說,伊德爾夫的《履痕影跡》是他在文學藝術道路上奮斗半個世紀的人生階段總結,很有意義。他的書法作品尊法度、有個性,自成一體,卓爾不群。在中國書法家隊伍中,已經達到讓人贊嘆的位置,難能可貴。今天這個研討會開得好,應該向伊德爾夫學習,我們還要再奮斗30年。這種心態(tài)讓人敬佩。

胡健雄在發(fā)言時表示,伊德爾夫先生是有修為的作家、書法家,他以正直厚道、包容謙和、虛懷若谷的品格,積極進行文學與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成就斐然,難能可貴。伊德爾夫先生出生于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這片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在解放軍部隊從戎磨礪24年,又是著作頗豐的著名作家。概括起來,可稱之為“三重”身份的作家、藝術家。因為他身上有著蒙古族人的那種豪爽豁達、真誠坦率的潛質,軍人的那種堅韌不拔、剛毅果敢的氣質,文人的那種正直擔當、風骨強硬的本質,這些美好的品質都在先生的書法作品中得到充分體現。所以,他的書法作品卓爾不群,出類拔萃,其行草作品的豪邁、宏放、豁達氣韻尤為出色,正如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忠實先生對伊德爾夫書法作品的評價:“淋漓大寫情方快,揮毫直掃九天云”。

劉明星在發(fā)言時表示,伊德爾夫的筆墨,首先是扎根于土地的。他的文字與畫作從不懸浮于空中,而是深深植根于內蒙古高原的沃土。讀他的作品,仿佛能看見廣袤的草原、聽見駿馬的嘶鳴、感受北國風沙的粗糲。這種地域性不是簡單的背景鋪陳,而是已經內化為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因。在他的筆下,草原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成為一種精神象征,象征著生命的頑強與韌勁。
劉明星強調說,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藝術形式日新月異的時代,伊德爾夫先生堅守自己的藝術理想,用筆墨構建起一個純凈而崇高的精神家園。他的作品提醒我們,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新不是盲目追逐潮流,而是扎根生活、深挖傳統(tǒng)后的自然生長;真正的藝術境界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生命體驗與人文關懷的升華。

張富英在發(fā)言時說,先生的恒言雋語,讀來像學者的娓娓道來,長者的語重心長,智者的良苦用心;有的像夜晚的燈光,有的像夜路中的星辰,有的像航海時的燈塔;有的是心得體會,讀來深入人心,有的是人生感悟成為觀點,啟人心智,有的如有神助堪稱思想,能教化人且能歷久彌新;有的是勸慰、勸諫的警句,形式上也有對仗、遞進、比喻等手法。格言警句可謂俯拾即是。

王建勛在發(fā)言時表示,通覽五部新書,可見伊德爾夫先生的創(chuàng)作始終扎根在雙重土壤:一是草原民族的血性與豪邁,二是數十年“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可成”的人生積淀。書法見風骨,繪畫顯精神,文學藏哲思,文獻傳記憶,五者互為印證,共同勾勒出了一位藝術家的完美形象。當筆墨跨越書、畫、文的界限,當作品聯結個人、民族與時代,這些新作便不僅是2025年的創(chuàng)作成果,更是一位老藝術家獻給文化長河的汩汩清泉。

龐貞強在發(fā)言時說,伊德爾夫老師81歲高齡,一年內出版五部新書,令人敬佩。老師的書法作品字字鏗鏘有力,得一副掛在中堂已超越書法墨跡本身的意義,而是一種做人的啟迪和提醒;老師的恒言雋語中看到的是初心和責任;老師的《履痕影跡》,全書跳躍著真摯、真情、熱情、熱愛、感恩和感德的音符,感人至深。

李奇在發(fā)言時說:“這是一部滿懷赤誠之作,在書中他感喟人生、感喟時代、感喟生活、感喟友人、感喟親人。這讓我想起了著名作家巴金說的話:‘朋友的友誼是照亮我人生的明燈’。”

研討會最后,伊德爾夫先生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答謝講話,他對作家網及到會嘉賓表示深切的謝意,并表示將繼續(xù)創(chuàng)作,努力為社會奉獻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純貴坊酒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