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地域詩歌年鑒》創(chuàng)刊號征稿啟事

要求:
征稿、組稿時間為2017年10月至12月底。2017年創(chuàng)作或發(fā)表的力作兩首,提倡短詩,行數(shù)不限。年度詩學文論,每篇萬字以內(nèi)。本書不收費,也暫無稿費,由正規(guī)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入選作者有樣書。學術編委有組稿、薦稿的權力。收稿信箱,myb0451@sina.com
書名:
《漢語地域詩歌年鑒》
書名解釋:《漢語地域詩歌年鑒》,由四個關鍵詞組成。
“詩歌”,指以現(xiàn)代漢語為語言所創(chuàng)作的當代漢語新詩,不包括以漢語寫就的舊體詩詞等,本書一般不包括以現(xiàn)代漢語為語言所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和以現(xiàn)代漢語為語言的漢語翻譯詩歌。
“年鑒”,含有年選、年編、年度選集之意,一般一年出版一部,以600頁大32開的篇幅呈現(xiàn)上一年度(相比于出版年份)漢語詩界詩人們所創(chuàng)作的杰出詩歌、理論、評論、言論以及重要民刊中的詩歌、評論/理論/言論等。
“地域”,本年鑒的地域既包括傳統(tǒng)的以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包括海外漢語地區(qū))為分法的大地域,也包括市、縣一級的小地域,本年鑒地域的下限是縣級,采用大地域結合小地域的全地域編輯法(絕不求全,以詩歌定地域),以最大限度的呈現(xiàn)漢語詩界各地域詩人們的創(chuàng)作和活力,呈現(xiàn)大中華錦繡山河和人杰地靈之方方面面與枝枝葉葉。
“漢語”,本年鑒囊括全球漢語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華,包括港澳臺和海外華人以現(xiàn)代漢語為語言所創(chuàng)作的新詩等,因此地域范圍并不只局限于中國大陸,而是世界范圍內(nèi)的大中華詩歌界,因此,選取比較學術的“漢語”一詞為年鑒之統(tǒng)領,進而放棄了“華文”“華語”這兩個帶有一定歷史遺存表達的名詞。我們相信,“漢語”一詞的中立、學術和科學,將會使本詩歌年鑒更為開放、平和和純粹。
年鑒工作人員構成:
學術顧問:二到三人。由漢語詩歌界當代巨擘擔任。
主編:馬永波
副主編:三到六人。由認同本年鑒編輯思路,愿意為本年鑒無私工作同時又和年鑒主編友誼深厚、共進共退之漢語詩界知名詩人等構成。副主編負責詩歌、民刊的收集編輯整理、詩人之間的通聯(lián)、地域之間的溝通、詩歌稿件初選等具體工作。
學術編委:三十到六十人,由漢語詩界知名詩人、評論家等構成,根據(jù)具體情況和個人意愿,每年可能會有細微變動。學術編委和各地域掛鉤,主要工作是遴選年度本地域詩人之詩文等,并和副主編、主編、各編委等聯(lián)系,負責本年鑒之有關編輯工作。學術編委選送的稿件必須有原作者授權。
年鑒內(nèi)容:本年鑒共包括四部分——
地域詩歌。以地域為出發(fā)點和范圍,編輯該地域內(nèi)的年度詩歌,地域、詩人、詩歌三位一體式呈現(xiàn)。
年度文章。選取年度內(nèi)有影響的理論、評論、言論等與漢語詩歌有關之文章,每卷年鑒一般選發(fā)文章不超過10篇,理論、評論、言論三位一體式呈現(xiàn)。
民刊選萃。選取年度內(nèi)有影響之民刊所發(fā)之詩文等,民刊、地域、詩文三位一體式呈現(xiàn)。可機動使用。
新媒體年選。二三十頁,委托幾個編委選論壇、網(wǎng)站、公眾號、博客??蓹C動使用。
地域詩歌約占全書總量的五分之四。根據(jù)各年漢語詩界之具體創(chuàng)作情形,本年鑒內(nèi)容之年度民刊選萃、新媒體年選二分機動呈現(xiàn),有則大力呈現(xiàn),無則空缺以待來年。
年鑒出版方法和時間 :
本年鑒每年7月份由國家正規(guī)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每年10月至年底為組稿階段,1月至3月為編輯階段,3月底交給出版社,7月份見書。2017年卷將在2018年7月出版。
附加說明:
1、本年鑒并不弘揚狹義之“地域詩歌”。本年鑒之“地域”主要意在彰顯中華之豐富和詩人之鄉(xiāng)土歸屬感,進而弘揚愛國精神和愛家鄉(xiāng)、以家鄉(xiāng)為傲為靈魂歸屬地之中華傳統(tǒng)桑梓精神。
2、本年鑒由主編統(tǒng)一負責,分權工作,民主集中,提倡義工精神,友誼大于詩歌,生活勝過寫作。
3、積極倡導“難度寫作”。對當代漢語詩寫的浮泛化欲望消費傾向予以強力糾正,弘揚有精神高度、經(jīng)驗寬度和體驗深度的純正漢語詩歌。
4、歡迎有識之士隨時加入編輯團隊。
5、探索自媒體(微信、微信公眾號、博客等)和傳統(tǒng)出版(公開、正規(guī)的)之間的轉化可能,為自媒體的書籍化而努力、摸索。
6、年鑒出版后,將適時啟動如下獎項:
“年度詩人獎”(共三人,獎給年度寫作成績優(yōu)異并有詩作入選本年鑒之漢語詩人):
“年度貢獻獎”(共三人,獎給年度內(nèi)誠心工作,大力支持,對本年鑒編輯、出版、活動、評獎等有杰出貢獻者);
“詩歌獎”(共十人,獎給入選本年鑒之十位詩人之杰出詩歌/組詩);
“年度理論/評論/言論獎”(共三人,獎給入選本年鑒之杰出詩歌理論/評論/言論);
本年鑒歡迎廣大有識之士操盤和冠名上述諸獎項。
評獎委員會由本年鑒學術顧問、主編、副主編、學術編委和執(zhí)行編委共同組成,各獎項由主編提名,眾人隱名投票,票數(shù)多者得獎。上述所有人員皆可參加獎項競爭,以主編提名為主,為賢是舉,舉賢不避親。
年鑒編委會,2017年9月21日
年鑒編委會
學術顧問:
孫紹振、周倫佑
主編:
馬永波
副主編:
遠人、董輯、鄧榮成、莊偉杰、王桂林
學術編委:
黑龍江(韓興貴、佳然、徐元正、古劍、張雪松、王曼、鄭敏)
吉林(郭力家、阿未、張曉民)
遼寧(東來、川美)
內(nèi)蒙(張蜀恒、原散羊、王楚)
天津(馬知遙)
北京(馬尚田)
河北(王雪瑩、施施然)
河南(魯蕙、敬篤)
山西(唐晉)
山東(王桂林)
陜西(沈奇、仝曉鋒、劉誠、宋寧剛)
甘肅(葉舟)
寧夏(何武東)
青海(王建民)
新疆(郁笛)
西藏(賀中)
江蘇(顧耀東)
浙江(任軒、王國駿)
上海(王霆章)
安徽(吳少東、馮愛輝)
江西(牧斯)
貴州(姚輝)
重慶(邱正倫)
四川(孟原、袁勇、龔蓋雄)
云南(海男、?;荩?br /> 湖北(野梵)
湖南、深圳(遠人)
廣東(楊于軍、夢亦非)
廣西(劉春)
福建、海外(莊偉杰)
海南(林森)
香港(廖偉棠、何佳霖、文榕)
澳門(龔剛)
臺灣(楊小濱、黃粱)
民刊(世中人)
網(wǎng)絡(王法)
文論(莊偉杰、陳敢、盧楨)
運營部:徐小川、劉文輝、蔣玉等。
活動部:紅雨、關英珍、左遠紅、李亞洲、張琳、楊東、潘英杰、李冬冬等。
通聯(lián)部:桂桂、敬篤等。
來源:馬永波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d271010102x4k1.html